关于为什么佛门说死后不要移动的信息

佛教是怎么处理死后的
佛教叫做临终关怀
最好是在人还没死前就开始。死了再来做就有点晚了。
临终前要提示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开示他放下身边的一切牵挂不舍。
大家一起帮他念佛,不要间断。期间最好能做点功德回想给他——放生,印经书,布施等
在命终后,要继续念佛给他,不要移动碰触他的身体,神识还没离开身体,碰他会很痛苦。最好是24小时以上,再移动。期间隔一段时间给他开示念佛,放下。也要向他的冤亲债主开示不要障碍他往生极乐世界。
如果大家做的效果好的话,那么亡人在死后三天内面貌栩栩如生,身体柔软如棉,给他穿衣服一点不会费劲。最后身体都凉透了,看哪个地方还有温热,就是神识从哪个地方出去的
,越是身体上部分,去的地方越好。
死后最好还要每天念一次佛,每隔七天做一次超度,念地藏经。做七个,第49天结束
佛教说人死后为什么不能触摸身体
那是因为人在刚刚死亡的时候神识没有离体,如果这时有人触摸身体会障碍他往生,要等到八到十二个小时之后才可以触碰,这时他的神识已经离体了!
佛教说人死后为什么不能触摸身体?
因为人刚死的时候处在中阴身,他对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非常敏感的时期,旁人的碰触会让他产生痛苦,他痛苦了就容易起嗔恨心,这样容易去恶道
念佛的人家如果父母去世以后 是不是不要哭不要动遗体?静下来念佛或地藏经?
简单说:从临命终时,到离开后49天内,尽量家里佛号不断(用念佛机,和人自己的助念),不要杀生祭祀,尽量念佛、念经、吃素、放生、印经,做种种功德利益亡人。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能做到不要移动遗体,因为亡者八小时以内,神识还没完全离开,移动他,他会感觉很强烈,乃至非常痛苦。安全时间是无气息后12小时,乃至有条件,到24小时,都不要动亡者。
不过现代碍于法律程序及医疗、殡仪业操作,不知道是否能做到,家人只好尽力了。
还有就是对亡人相片或者遗体,尽量安慰、开示,告诉当事人,这一生已经走完,家人会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用担心牵挂,要跟着佛号一起念,让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好的选择,往生之后即一生成佛,有神通智慧,才是真正能回来帮助家人,如果放不下家人,就只有继续六道轮回,一旦轮回,就身不由己,未来完全不可预知。
亡者离开后,49天内是中阴身,这是轮回最关键的时候,临命终时如果能念佛往生,那是最殊胜的,如果亡者临命终时没念佛,而且走的时候有相当痛苦,那很大可能会进入中阴身,等待机会轮回。
这时家亲眷属务必尽量不要慌乱悲哀,一定不能杀生祭祀亡人,尽量念佛、念经、吃素、放生、印经,做种种功德利益亡人。
一般亡人,善根福德因缘不够的话,很可能不接受,不信,不想念佛,他们很可能还是挂念尘世、家人。
此时,也可以用电脑长时间播放大德的讲经,例如净空法师的《地藏经》、《无量寿经》讲座,把亡人的相片放在前面,心里面请亡人来听经闻法,希望借着佛法开示,在49天内提升亡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令其明白道理,就能放下种种执着牵挂,得以生善道,乃至中阴身往生。
总结一句:家亲眷属,勿悲、勿乱、勿杀,挚诚念佛,及作诸功德,回向给亡者。
ps:不介意的话,可以后台把亡者的名字信息给我,我愿意尽我一份绵薄之力帮忙念佛念经,有任何印经放生等诸般功德皆回向给亡者。
或者您不介意的话,还可以把名字给其他愿意帮忙的师兄,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大家尽量帮助亡者走好这一段路。
死亡后8小时不宜移动遗体是否是另一种执着?
阿弥陀佛!师兄,诚然,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可是因果又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到时候临终来一个总评,打多少分。不是这样的,我们此生每一个种因,无一例外地都储存在八识田中,而这些种因无量无边,不可能全部同时成熟,当下什么因缘成熟,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所以常说,人临终之时的去处,一方面取决于过去生的业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此生的造作,还有一方面是取决于临终日之时的心态和心念。若终临时,恐惧、贪恋、执着、嗔恨皆会引导我们往下三涂。同样的道理,心态平和、慈悲、详和、愉悦,能放下一切世间的贪执,则容易往生善道,甚至有净因缘的,还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临终前一念是很重要的。另外,人在死后的一段时间内,中阴身还没有完全从色身当中解脱出来,会有一个地水火风逐渐分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如果在此过程中移动亡者的身体,亡者会因为痛苦而增加嗔恨之心,进而感招到恶道的可能性大增。这些是一些规律,尽管不能被我们活着的人证知,但是不能证知,不代表不存在。
所以学佛人往往在亲人临终之时,帮其助念,开示,安心,令其安静等等,都是非常有积极作用的。
其实,不单单是佛教,就是其他宗教,也会在人临终之前,助人安心,比如牧师听受其忏悔,令其放下心里的执着,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人死后多少天不能碰出自部经书
引述资料如下:
“有情命终之後八小内,不得移动亡者遗体的说法,其实并非出自於佛教经论的记载,而是源於弘一大师於1932年应邀在厦门妙释寺念佛会的演讲开示,而後治定为〈人生之最後〉一文。”
该文“第一段即说道:既已命终,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动。虽身染便秽,亦勿即为洗涤。必须经过八小时後,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紧。惟望广劝同人,依此谨慎行之。”
作者认为此倡议在当时极具价值,且推测八小时助念,是个善巧方便的法门。
一则可使往生者神识得以顺利脱离肉体,亦可使家属有时间为往生者开导,以提起正念。
但八小时并非一成不变之定数(可长短弹性调整,可长些亦佳),使往生者更为舒适和具有尊严(如适当洗涤、擦拭),亦可协助提起往生者之正念。
因此,时至今日(含医疗情况),不宜拘泥於若干时间内一定做什麼。
参考文献:释开慧. 佛教临终与往生助念之理论建构刍议-以《瑜伽师地论》为主之初探, 2009.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293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