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无著菩萨与龙树菩萨世亲菩萨等共被称为(无著菩萨的公案)

学佛百科2023-03-0992

佛教的代表人物是?

信仰佛教的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较少,只有2.5亿多人,分布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该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

(1)佛教的兴起与衰落。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意是"释迦族的圣人"。

公元6世纪中叶至前4世纪中叶为佛教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释迦牟尼创教并向弟子传承教说。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与戒律认识产生分歧,分为许多教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教盛行,并分为中观学派和瑜迦学派。7世纪以后一部分教派与婆罗门教结合形成密教。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失,直至19世纪才稍有复兴。

(2)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佛教中的主要派别有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不仅在教义理论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实践方面。 对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把释迦牟尼当作教主,而大乘则把他当作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结果上,小乘追求个人的解脱,大乘则认为应以普度众生,成佛度世为最高目标。从哲学的宇宙观来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而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国、蒙古、朝鲜、日本、越南。因其是从印度向北传播的佛教,又称北传佛教。小乘佛教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因其是由印度向南传播的佛教,亦称南传佛教。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成为喇嘛教的形式,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称藏传佛教。它于7世纪吐蕃占普松赞干布开始信奉佛教,至13世纪初,经宗喀巴改革而逐渐强大。藏传佛教有其独具的许多教派,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习制度。

佛教的节日有佛诞节(夏历四月初八)、涅盘节(夏历二月十五日,指佛祖逝世日),佛成道日(夏历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亦称腊八,这天已成我国民间的节日,届时吃腊八粥。

佛像都有哪些?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约公元前6世纪以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

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

过去七佛

过去世有七位佛,按次序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第七世是燃灯佛(为乔达摩·悉达多授记成佛)。

三世佛

横三世佛:东方药师琉璃光佛,中央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

纵三世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世的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弥勒佛。

四大菩萨

普贤菩萨: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在娑婆世界中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曾译为遍吉菩萨、三曼多跋陀罗。

观世音菩萨:观察世间音声觉悟有情的菩萨,也称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持莲观音、莲花手菩萨;民间称观音佛祖、观音娘娘、观音大士;在道教中被称为称慈航真人、慈航道人、白衣大士等。

地藏王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因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被尊称为幽冥教主、大愿地藏菩萨。

十六罗汉、五百罗汉

罗汉即阿罗汉,十六罗汉是佛陀的亲传弟子。受佛咐嘱,不入涅盘,常住世间;

五百罗汉是从十六罗汉发展而来,后五百罗汉泛指修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五百罗汉又重新兴起佛教。

著名的护持者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虔诚的佛教徒,给佛教的发展带来过繁荣兴盛。音译阿输迦、无忧,又称无忧王。

梁武帝:在位48年的萧衍,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庙号高祖。信奉佛教,多次出家还俗,倾力资助佛教的发展,一度导致国库空虚。

梁武帝把儒释道融合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对佛教的流通影响极大。

十位著名高僧

佛陀耶舍:善诵毗婆沙,是鸠摩罗什的师父,被尊称为大毘婆娑。

鸠摩罗什:佛教比丘,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域龟兹人,是汉传佛教的著名译经师。流传至今的佛经很多出自鸠摩罗什的译著。

龙树菩萨: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论师,在佛教史上地位崇高,著名的论著有《中论》、《大智度论》。被尊称为龙树大医王、卫国金刚龙树王。

无著菩萨:古印度佛教高僧,印度瑜伽唯识宗的创始人。

玄奘法师:家喻户晓的唐僧,佛教史上伟大的译师,是我国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

法显法师:东晋、刘宋的高僧、旅行家、翻译家。译有多部经书。

义净法师:唐代高僧,著名的翻译家。

莲花生大士:八世纪时印度的云游僧,为藏传佛教开山祖师,被弟子尊称为莲师。

智凯法师:人称天台大师,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

六祖慧能大师:汉传佛教禅门南宗祖师,世称禅宗六祖。

求解,此为哪尊佛?

纳迦佛,头顶五条蛇头。就是证明。还有九头蛇蛇王的佛像。

学习知识是好事。但不要过度沉迷。现在的寺庙僧侣大多是国营员工而已。信再自己心里有佛成佛无不是佛。

总共有多少位菩萨,分别叫什么名字

菩萨,又作菩提萨陲,梵文 Bodhisattva,意为「觉有情」,Bodhi(觉,菩提),Sattva(有情,众生)。根据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劝人发菩提心,就是发菩萨心。我国已故太虚法师说:「凡发菩提心学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萨。」所以,「菩萨」原是佛教中一个极普通的称呼,既适用于僧尼,也适用于在家学佛的居士们 。

佛教把全宇宙的灵界与佛界划入「十界」之中,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上称为「六迷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以上为「四悟界」。即是说,佛是最高,菩萨次之。据说菩萨(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渐次上进。从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称作「十地」,以上便是「等觉」、「妙觉」位、最后一个便是「佛」位。

修行佛教的佛教徒便是菩萨的思想,以后也逐渐起了变化,予以神化,最后竟产生了许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萨出来了。这些在天上宇宙间菩萨,有男有女,据说能赐人幸福与快乐。但我们从宗教学的立场来看,与其称他(她)们为菩萨,毋宁说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变相多神多灵崇拜,与原始佛教的无神论,不知已相距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菩萨部中较重要的菩萨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如意轮观、不空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三十三体观音、叶衣观音、大白衣观音、弥勒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另又有廿五菩萨的说法,自观世音菩萨至无边身菩萨,共廿五尊。据说他们都是保护那些念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另有已死去的印度名佛教徒马鸣、龙树、世亲三人,也都被称为菩萨。以上的许多菩萨都受佛教徒敬拜。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1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