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佛教里承担是什么意思(承担如来家业下一句是什么)

学佛百科2023-03-0987

以勤奋修持,苦度众生是什么

这句话是佛教词语中的一句,它的意思是通过勤奋的修行来承担众生的苦难。在佛教中,众生意为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佛教徒认为众生都会经历痛苦和折磨,但是只有通过勤奋的修行,才能够减缓众生的苦痛,达到解脱和智慧的境界。

所谓“勤奋修持”,就是指每个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冥想、念经、持戒、布施等各种方式,不断地修行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修行水平。而“苦度众生”,则是说佛教徒应该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承担、分担众生的痛苦,为众生带来欢乐、幸福和温暖。

这句话的含义在于,勤奋的修行是佛教徒实现自我解脱和慈悲拯救他人的基础。只有在不断地修行和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的过程中,佛教徒才能更好地去消除众生的苦痛和不幸,并带领他们走向解脱和幸福的生命之路。

我不能明白佛教的这一个问题,是关于因缘果报的问题,问过很多人还是不能理解,求高手解答下

恶业造就后,会有轮回报应的。比如,劝大家食净口素,有人会讲,啊,好吃亏,口福没有了,可是舍报后,得以往生天界因为慈心不杀(这还是最次的),那你说天界福报快乐还是吃那几口肉快乐?

双方,为什么讲究不嗔恨,就怕造轮回因。

恶人果报自有其果报,即使对方对你作恶你也不能升起半点嗔恨心,还要在成就后来度化他,不能看到对方因为过去生中如何对你行恶你就在一旁看热闹,心想:该,报应。这就不是大乘心了。好好看看本师与阿若憍陈如的故事。

为什么那麽多修行人修法念经磕头拜佛供养....始终不相应?心的境界根本没有任何提高,甚至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比如今天你问的问题,我要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你心里到底会怎么想?

为什么有时候师父对于自己真正入室弟子那么严?告诉你那是真正呵护你,盼望你成才。师父没几句嘴上嗯啊,心里早就气得要死,会得度吗?

为什么不开心?嗔恨心大怨气重,总认为自己委屈!是不是?要都是如此,地藏菩萨第一个跳出来撂挑子:凭什么啊,你走了娑婆交给我?这种烂摊子爱谁管谁管我是不管。那还是地藏菩萨吗?安忍不动如大地。

以前我就讲,你念地藏经有什么感触?对方说,我啊我知道,我知道念地藏经会有很多功德利益。我会微微一笑,说,你真是什么都不懂。

要用心读用心参,看看地藏菩萨在过去生中母亲堕入恶道时怎么发的大愿?看看本师在忉利天把娑婆世界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怎么亲口答应: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每次我个人读到这里都面红耳赤,既激动又惭愧,为什么?这一比较,立判高下。咱还为自己谋福利呢,地藏菩萨却把众生苦乐为己任担在自己肩上。

再说点不好听的话,分本来就没有打算要。若如此以你目前这种心态能舍报往生极乐净土吗?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你都得说:不行啊,佛啊,那些在我这一生对我作恶的还没有受报啊,我不合适(那99个人不就是很吃亏?)。

ok,那您就接着继续在娑婆看伤害过你的人受报,极乐吗,暂时先不要去了,对不对?

佛教的普度众生是什么意思

普度众生的意思就是,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教、道教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普度,指广施法力,超度众生;

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

成语发音: pǔ dù zhòng shēng

成语出处: 《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成语繁体: 普度众生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佛家子弟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佛家子弟。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句:

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度众生,号作天人师。(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

扩展资料

佛教常讲“普度众生”,就是普遍度化一切有情众生的意思。

我们经常在一些佛像前看到“普度众生”的匾额,会认为度众生就是以上度下,以觉度迷,实际上普度众生不只是佛菩萨们才能做到的事情。

度众生就是为众生服务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是佛菩萨,要敢于承担,特别是为众生服务要当仁不让,如果我们在服务众生的过程中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当下就会得到轻安和自在,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同呼吸、共命运。

佛教中,承事是什么意思

承事的意思是礼拜、供养,亲听佛陀说法,跟随佛陀修学。对所有的佛都是这样。

在《增一阿含经》中,佛告诉诸位比丘,礼敬佛陀,承事佛陀,如打扫殿堂,擦拭佛像,供养香花,燃灯换水等,有五种功德:

一者,身相端正。人瞻敬佛像,见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清净庄严,而心生欢喜,于是自己后世就能得到相貌端正的果报。

二者,见到佛的形象,口中称念赞叹“南无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佛号,景仰如来功德而发自内心地赞叹,并称颂皈依,将来可以得到美妙悦耳的音声。

三者,因为用华香供养布施佛,便可以得到多财富贵的果报。

四者,将来生于长者家。由于见到佛的清净形象,心灵受到净化,再没有染污心,没有贪着心,用志诚恳切的心进行礼拜。现在礼敬佛陀,将来会生到大富长者家,从而受到他人的恭敬。长者是对富有资财,又具有德行者的通称,如佛经中的须达长者等。

五者,命终后得生于天上。

忍辱负重的意思是什么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忍受屈辱是一个汉语词汇,汉语是rěn rǔ fù zhòng,意思是承担重任。负,担当。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例,为了完成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只能忍辱负重。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31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