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关于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心得的信息

学佛百科2023-03-23112

关于信仰问题的思考

读了林语堂先生的《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信仰这个问题的思考。

人靠什么活下去呢?从生物性角度来说,人只要有四样东西就能活下去,那就是:食物、水、空气、睡眠。

但人不仅是生物,人还有心智意识,所以,在基本的生物性需求之外,人一定还有心理需求,也就是心理的最低保障,才能活下去。我想这点应该不可否认。

以生物性需求而论,人类已经在那四个基本需求之外发展出了太多东西。不过,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维持生物性存活,最低,人只要有那四样就够了。

同样,人的心智意识有高低之分。有的人心智意识能量很大、视野高远、谋的远大。但要活下来,也有一个最低心理需求。

这种最低心理需求是人的基本心理保障,也可说是人的基本安全感、最低安全感。

有了这种最低安全感,人才有可能建设更高心智意识,做更大心智意识的事,如,为人类的幸福谋求福祉等。

有些人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有信什么,但只要这个人活着,内心还有些基本的安全感,其实就是有些信的东西,只是他没有觉知,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完全丧失了安全感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正常情况下,人最好是不想“信什么”这个问题,靠着一种本能、或自性在活最好。因为一旦在思想这些问题时,大约已感受到了一些人生不易或危机,想着要解脱出来。

但是,有觉知的生活与思考是意义的。思考明白了,才能融入生活、生命,生活才能简单、顺畅、快乐、轻松、有目的、清晰、积极起来。

人是宇宙自然创造出来的,是宇宙自然的一分子。人本身应该有力量,因为人内在有宇宙的属性。但人为什么又要信一些东西呢?

因为他忘了自身的身份、属性,也就忘了自身的力量,或说找不到、意识不到自身的力量了,因此,他就会活得无力、痛苦、绝望、孤独、迷茫。总之,他觉得自己一个虚弱的人。他要借助外面一些力量才能活下去。就如同一个虚弱的人要拄个拐杖,这无可厚非。

然后,他慢慢就可以生发起自己的力量,活成宇宙自然的一部分,活出宇宙自然的属性。

我有两个同学,一个信东方某教,一个信西方某教。两人都动员我入她们所信的教,都说自己信的教是最究竟、最智慧、最正宗、最有效、最好的教。

尤其信西方某教的这位,说她信的神,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说只要我信,我就得救了,神就会管我,赐恩典给我。

我始终没信她那个教。有一次跟她倾诉一点生活的烦恼,她说:活该你受苦!你都不信神,神怎么帮你呢?!

我不仅笑道:神怎么还是有条件的?心里想:这样的神一定不是真神,不信也好。

这两个同学,都爱我,都说是为我好。我也深信这一点。但我对那些教却完全没感觉。那么,我该听谁的呢?我该相信谁呢?

她们俩之间,或者这两个教派之间,谁是更究竟、更掌握真理智慧的一方呢?

难道神对人有所偏爱?总教某些人先得到智慧,得到天机,知道他们的神掌握的是绝对真理吗?神为什么要对人有偏爱?这是真正的神吗?

有些宗教经常把地狱挂在嘴边。动辄就是:你若如何如何,或者,你若不如何如何,就会下各种地狱。这种恐吓实在让人害怕。

林语堂在《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中说:

这话真是太有力、太逻辑了。想想,我们的父母是如何爱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爱我们的孩子的,就知道,真正的爱,是不愿、不会让对方受一丝一点苦的。只想让对方幸福,绝不会惩罚他们。即使对方犯了一些错,也不会动辄把他们扔进地狱受苦。

还有人说,他所信的神是世间唯一的真神,我对这种“唯一”的东西总是加以疑问,难以相信。世界这么大,无始无终的,怎么会有一个唯一的神掌管一切呢?对于所有冠以“唯一”的东西,都应该质疑并思索一番。

对于宗教,我的态度是:尊重,但远离。

原因有二:一,它短于宇宙自然出现的历史;二,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变味。

比如,某些宗教中所说的恶业或原罪,我就不太喜欢。它可能会让自卑的人、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更自卑,终身无法摆脱“我有罪”、“我不配”的心理。

尤其是对于孩子,大人更应该对他们负责。不要因为自己的笃信,就强加给孩子一些他们还完全没有能力了解的东西。因为,你所信的未必一定是真理与智慧。

林语堂很了不起,他出身在基督徒之家,父亲是牧师,但他没有盲从,而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独立思考,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选择当一个异教徒。

所以,每个人,独立分析、思考、判断的能力与习惯非常重要。它会让我们做出正确而智慧的选择。

我信什么呢?

我信那更永恒、更持久、可见、可触、可感的精神,那便是自然、宇宙的精神。

自然宇宙包含一切,我以大的东西举例,如大地、海洋、太阳、天空。

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其实,任何一个有心的人,只要去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它们的显著特点。

大地:无条件承载一切、包容、坚实、有力、笃定、不评判、不拣择、胸怀宽广、将自己放到最低、谦卑、长养万物等。

海洋:平平的水平面、公平、平等、包容、容纳、洗净一切、柔软、将自己放到最低、不争、长养万物等。

太阳:无条件照耀一切、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照耀总统也照耀监狱杀人犯、同等的施予光明与温暖,这才是真正的博爱。

天空:容纳一切、无条件地供养万物呼吸的空气、无限宽广、允许一切存在与发生等。

这些特点合起来,就是宇宙自然的属性与精神。不只上面这些大的,小如一朵花、一片叶,也有这些特点。

比如一朵花,自然自在地绽放,不因地处偏僻无人看而不开,也不因地处闹市而骄傲地罢工不开,或开的更艳;也不因看它的人身份、地位、财富、美丑不同,而开成不同程度的美丽。花不理会这一切,自顾自地,把自己开成最美丽的样子。

作为宇宙自然的一员,了悟到自然这些精神,就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得到力量。我们每一个人,本来也像上面列举的这些东西一样,内在是宇宙自然精神,本来就按这种精神在存活、发展、极致而往、互相长养、生生不息。

只是,我们在尘世里摸爬濡染,遮蔽了双目,迷失了本性。多和自然连结,便能慢慢找回心中的自性,真正的自性。

其实,各宗教也是提炼了这种宇宙自然的精神,成为它们的教义及教旨的。宗教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智慧。

但如前所述,在人类历史长期的发展中,很多宗教已经变形。或者经也没错,只是歪嘴信徒把经念歪了。以致宗教当中有了很多人为因素,如利益或思想控制,良莠不齐,叫人难以分辨得清。

这样的宗教,也许会有一点支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恐惧与束缚作用。有的产生了排斥异教徒心理,这与真相与真爱是背道而驰的。

并不是说宗教完全不可取。每个人的发展阶段不同,机缘不同,连接智慧的方法也不同。有一句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愿意通向真理与智慧,通过不同的道路,都是可以到达的。

探寻真理与智慧,如同爬山,大家从不同山脚开始往上爬,中间道途不同,山顶却是同一个山顶。

信什么教派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方法、手段或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找到自身的力量、激发起自己的力量。

不要执着于外在教条与形式,更不要被某些非智慧的东西遮障。要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整个世界都是一体的,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完全分清自己和世界的界限以及区别。万物本自一体。

所以,也不要一味执着于,哪是我的力量,哪是他的力量,哪是大地的力量,哪是太阳的力量,哪是某个教派的力量。连结、吸引、融合这所有的力量,一切可以连接的力量,让生命的力量蓬勃兴旺。

这力量就是安全感、踏实感、就是爱、智慧、真理、喜悦、创造、奉献、永恒的幸福。

学习了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帮我消除了宗教信仰哪些误解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心得分享

修学进入第三课我们学习了“当代信仰问题的思考”

首先通过信仰与人生的学习,认识到信仰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告诉我们拥有健康的宗教信仰,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净化心灵,建立道德规范,引领我们踏上古圣先贤的求真探索之路。

其次学习了如何分辨正信、迷信与邪信。将宗教等同于迷信的观点是对宗教的无知。纵观人类历史,宗教早已渗透在不同民族文化中,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

接着阐述了信仰与理性,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佛教信仰以理性为基础,同时辩证指出了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即“有智无信长愚痴,有智无信增我慢”。宗教与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科学帮助我们认识外在物质世界,改善生存环境,而宗教是建立社会道德,解决生死归宿,两者无法相互取代。就科学研究来说,如果不执着唯物论为基本出发点,而是本着求真精神探索未知世界,教界人士和科学工作者应该是有共同语言的。

然后就宗教与社会进步进行了分析。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经济和文化平衡发展的,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佛法能为我们提供智慧引导,解决心里问题,带来世界和平,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最后是对信仰现象的分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佛应该以出离心,菩提心为基础才能坚守信仰,同时需要身体力行,通过实践证悟 ,于法受益,才能使信仰巩固,深化和升华。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拥有健康的信仰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坚守这份信仰是我务必要做到的。

曾经有段时间我非常苦闷,不停地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苦苦追问找不到答案。后来有缘接触到佛学的有关书籍,网站,法义上讲的道理让我这焦躁苦闷的心得到些许的安慰。隐隐感觉到佛法能解决我人生的大问题,能够给迷茫的我指引前行的方向。

通过本期法义的学习,我对佛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佛法可不仅仅是安慰剂那么简单,对于充满迷惑烦恼的我来说,佛法就是医治我心病的良药,能帮助我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渡”,我坚信佛法能帮助我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但佛教有庞大的哲学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思辨,以我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靠自己研读相关书籍想要深入堂奥见真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非常感恩遇到三级修学,

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心得体会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宗教的产生有个人主观的虚幻感觉和神秘体验因素。

2、形成宗教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麻痹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二、认识到大学生肩负重要使命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要历史使命。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正确看待宗教

1、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2、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前提下,也定不能忘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因子。不能将封建迷信当作宗教信仰而产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应学会以辨证的思维摒弃陋俗净化风气。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温馨健康的校园文化。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相应地开设有关民族、宗教的选修课,将宗教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宗教观、人生观及对待学习宗教知识的积极态度。

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和认识宗教,正确辨析科学与宗教、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熟悉和掌握党的宗教政策。

掌握国家的宗教法律法规,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力量上来。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14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