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清净绝非虞是什么意思(三门清净绝非虞拼音)

观音普佛仪轨
(一)宝鼎赞
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
虔诚奉献法中王。
端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长。
端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长。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念诵
楞严咒 大悲咒 十小咒 普庵咒 心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 称)
(三)观音赞
*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
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普陀宫。
杨柳枝头甘露洒。普滋法界熏蒙。
千层浪头显神通。光降道场中。
千层浪头显神通。光降道场中。
*上来现前清净众 ,
讽诵楞严诸品(秘密)咒。
回向三宝众龙天 , 守护伽蓝诸圣众。
三途八难俱离苦 , 四恩三有尽沾恩。
国界安宁兵革销 , 风调雨顺民安乐。
大众熏修希胜进 ,十地顿超无难事。
三门清净绝非虞 ,檀信皈依增福慧。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四)绕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绕佛百声后各归原位)
(五)拜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十二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拜)
国基巩固,治道遐昌,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六)三皈依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合南圣众。
(七)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三称)
(八)大吉祥天女咒(三遍)
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南无室利。摩诃提鼻耶。怛你也他。
波利富楼那。遮利三曼陀。达舍尼。
摩诃毗诃罗伽帝。三曼陀。毗尼伽帝。
摩诃迦利野。波祢。波啰。波祢。
萨利嚩栗他。三曼陀。
修钵犂帝。富隶那。阿利那。达摩帝。
摩诃毗鼓毕帝。摩诃弥勒帝。
娄簸僧祗帝。醯帝簁。僧祗醯帝。
三曼陀。阿他阿耨。婆罗尼。
(九)南无大乘常住三宝(三称)
(十)通文疏
(十一)韦陀赞
韦驮天将,菩萨化身,
拥护佛法誓弘深,
宝杵镇魔军,功德难伦,
祈祷副群心。
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清净是什么意思?
清净在不同的地方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
1、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若 稹 之末学浅见,又安敢引喻古昔于阁下,独忆得近日故 裴兵部 之为人也,甄辨清_,号为名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_ 原宪 _清_守节,贫而乐道。”
宋 陆游 《夏日独居》诗:“平生本清_,垂老更肃然。”《战国策·齐策四》:“ _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_贞正以虞。”
2、安定,不纷扰。
《史记·秦始皇本纪》:“昭隔内外,靡不清_,施於后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故夙夜孜孜,惟欲清_,使天下无事。”
《红楼梦》第五二回:“早也是去,晚也是去,早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赵树理 《传家宝》三:“老人家!依我说你只用好吃上些好穿上些,过几年清净日子算了。”
3、清洁纯净。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一》:“这样清净的山,这样清净的水,这样清净的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_,光明者也。”
宋 苏辙 《和子瞻过岭》:“手挹祖师清_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红楼梦》第五二回:“况且这屋子里一股子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儿倒清净了,没有甚么杂味来搅他。”
4、指妇女操守贞洁。
《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我怎不是清_姑姑儿,跷起脚儿来,比你这_妇好些儿。”
5、简明不繁。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筮仕宁律令,清_简易,能惠其俗。”
《陈书·谢哲王固等传论》:“ 谢 、 王 、 张 、 萧 、咸以清_为风,文雅流誉,虽更多难,终克成名。”
6、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白雪遗音·玉蜻蜓·追诉》:“我乃 法华庵 内一个支宾尼僧??指望出家清_,谁知十六年前,惹出_愆。”
唐 张谓 《送僧》诗:“一身求清_,百毳纳袈裟。”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_。”
7、道教等亦用之。
清 戴名世 《论上》:“神仙之事??不见於经传,大抵为其术者,屏繁嚣,守清净。”
扩展资料:
道教和佛教两教教义比较,道教更注重外在身的动与静(从外而至内),这是一种究竟的清净之道。而佛教开宗明义,直指人心,唯人心清净而动静皆清净一如。
道教认为“道”包含着清和浊,静和动等对立的两个方面,其中清静是本,浊动是流。因为,清是浊的根源,静是动的基础。所以,不论是治国治身都要清静。学道者如能清静,则与天地同寿。
佛教修行的两种清净:1.离恶行的过失,断烦恼的垢染,叫做清净,这是障尽解脱的离垢清净。2.指超诸善恶无对待的清净,这是性净解脱的自性清净。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净
佛书上标注此句唯玉林国师派下诸刹念之,除方不念什么意思?
上来现前清净众。 讽诵楞严秘密呪。 回向三宝众龙天。 守护伽蓝诸圣众。
三途八难具离苦。 四恩三有尽沾恩。 国界安宁兵革销。 风调雨顺民安乐。
大众熏修希胜进。 十地顿超无难事。 三门清净绝非虞。 众等皈依增福慧。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绕佛称念圣号百千万声]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此句唯玉林国师派下诸刹念之。余方不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以上是寺院早课的内容,依照通行的仪轨,是直接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等西方三圣,而不念药师佛的,只有玉林国师,是修持药师法门的,所以加念药师佛,但其他寺院还是依照原来的本子,并不念。括弧里那句是这个意思。
求山门对联两幅
山门景俊松千树
衲子家风草一茎
山门外三脚驴子
蒲团上一块兜楼
石径有尘风自扫
山门无锁月常关
十里长松冠古寺
万竿翠竹卫山门
檀信皈依增福慧
山门清静绝非虞
寺院有尘清风扫
山门无锁白云封
入山门未开以甚么拳拳自守
撒手衣何在有些子妙妙难传
风敲竹户茶初熟
月到山门僧未归
古寺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顶盔擐甲飒爽英姿长替山门资保障
辅正摧邪精神抖擞誓为法苑作干城
佛教 谁能翻译这首偈
上来现前清净众。讽诵楞严诸品秘密咒。
此半偈、结上起下也。精修梵行、曰清净。六和同聚、曰众。背文曰讽。以声接之曰诵。六和者、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具此六和即名为僧。
回向三宝众龙天。守护伽蓝诸圣众。
此下十句偈承上功德、回向十界也。回向二字直贯下十句偈、气不可断。今二句、回向三宝诸神。三宝、详忏悔文。龙天、总摄八部。伽蓝、详祝赞文。天龙伽蓝等神皆多菩萨权现、故称圣众。今回向三宝、愿求加被。回向诸神、祈其拥护三宝也。
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国界安甯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
此四句、回向法界有情幽显普益也。三途八难、详怡山文。四恩有三、一谓天地盖载恩、日月照临恩、皇王水土恩、父母养育恩、此世间四恩也。次正法念经云、一父、二母、三如来大师、四说法师、此世间出世间四恩也。三心地品云、一父母、二众生、以互为父母及成我者、三国土、四三宝、此广该世出世间四恩也。其说虽多、必当尽心平等普报。三有即三界、有善恶因果、著相不忘、故曰有。沾、润也、受也。国界者、远约大千、沙界。近约五洲、九洲。兵、戎器也、昔蚩氏以金作五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戎、五戟是也。革、甲也。又革车即兵车也。天下乱时兵革锋起、明君治世国界安宁、愿同尧舜之世、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兵革永销、庶民乐业。今以讽诵之功、回向法界群生、普沾无为之乐。
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
此二句偈、愿同修者俱得胜进也。熏修、熏炼修治也。希、求望也。胜进有二义、一按位次进、谓渐修入、依五十五位次第而进/是大乘钝根。二超次而进、即胜进也、谓顿修人、五十五位越次而进、是大乘利根。又从凡位、顿超初地、乃至十地。或从初地、顿超十地。如观音、闻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大悲咒、从初地顿超八地是也。又别教初地以前、皆属缘修、不名胜进、以缘历事境而修故。若登初地则属真修、乃名胜进、以真见法性、念念任运而进、不假作意故。圆教初住以前、皆属缘修。初住以去、则属真修、即名胜进。又别初地、圆初住以去、或超或次、皆名胜进。十地者、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不历僧祗获法身、故曰顿超。心言直故、中间永无诸委曲相、故曰无难事。
三门清净绝非虞。檀信皈依增福慧。
此祈合寺平安、檀那获益也。三门者、三解脱门也。一空门、观诸法无我我所。二无相门、无男女一异等相可得。三无愿门、观一切法、无相无所作、亦无所愿。非虞者、不测之祸也。檀、具云檀那、华言曰施、又云檀越者、华梵兼举也。若行布施能越贫穷故。凡护三宝者、及皈依受戒者、皆承回向之功、而增正福正慧也。
以上三偈、乃宋真歇清了禅师所作也。师、生蜀、绵州雍氏子、嗣丹霞淳禅师、后绍兴二十一年、诏住杭州皋亭山新寺。
摘自 释亲佛法师讲早晚二课合解
;syID=235
楞严咒回向:?处应是什么
大佛顶首楞严咒 回向法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如来顶髻无上善 回向教主释迦尊
大悲毗卢遮那佛 十方一切诸如来
金刚藏王诸大士 一字金轮八佛顶
哀愍摄受愿海中 消除业障证三昧
日日持念一七遍 极重烦恼皆消灭
金刚密迹诸眷属 每日每夜常守护
二类诸天悉欢喜 二类权实皆随喜
琰魔法王能覆护 一切冥道恒加护
一切善神常守护 一切恶神慈悲护
一切天女能护念 一切神女善护念
随顺一切鬼神众 恭敬供养佛心咒
修行佛子无障难 菩提行愿不退转
生生值遇白伞盖 世世持诵不忘念
恒修普贤菩萨行 尽於未来心意愿
慈悲哀愍为加护 阿字法门悉皆悟
四恩法界诸众生 平等利益证妙果
回向无上大菩提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62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