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应将富国有得定为国策(日本怎么富强起来的)

日本把“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摘录:善意的思考和恶意的思考自然而然就导致事物最终走向不同的结果。
比如,在和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特别想驳到对方,让对方自己承认缺点。我想,还是体谅对方,与对方一起寻求解决良策,这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有无对对方的“体谅”是产生差异的原因。
感悟: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要与之接近,放下心防,倾诉心中的秘密?
他们让你感到舒服,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的开放、让时光如流水般恬淡素净。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他们更懂得尊重中包含的平等、价值、人格和修养的意义。
你不让别人舒服,别人就会让你不舒服。
有些人总会把处处给人难堪以彰显个人性格当做真性情,用压制别人来体现自身的优越。
人的修为和高度只有到这份上,才会生起慈悲。慈悲,是一种境界。
所以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世间过,是因为只看此心动与不动、自心清净与否的修行心态,更是因为一份慈悲。
繁一
三读《活法》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我是宁波百事达工具/格雷公司/ 宁波盛和塾 诚敬组,格雷读书会同心队何绍成, 这是我每天至少一篇文字的第614篇文字(2021/6/11)
三读《活法》
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
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摘要
对同一件事,从善意的角度思考,还是从恶意角度思考,结局自然不同。
与人争执时,总想驳倒对方,总认为错在对方,要逼对方认错。
也可以是体谅对方的难处,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差异就在于有没有体谅对方的关爱之心。
彼此停止互相指责,摆脱敌意性争吵。
首先要尊重对方的立场,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而要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体谅对方的难处,以利他心为基础,推进相互交流与谈判。
要设计今后国家形象,关键是利他精神,就是以德为本的治国方略。
富国有德!以德立国。
这才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政策。
《活法》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日成长计划95/100
组名:精进利他
姓名:Mary
日期:2020.12.14
书名:活法
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对同一件事情,从善意的角度思考,还是从恶意的角度思考,自然而然两者所导致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比如与人争执时,总想驳倒对方,总认为错在对方,要逼迫对方认错。这是一种做法,但也可以体谅对方的难处,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处理同一个问题,结果可以大相径庭,差异就在于有没有体谅对方的关爱之心。
以前日本市场对外封锁,围绕这一问题,日美两国争吵不休。当时我提议,针对两国间的各种课题成立日美21世纪委员会,让民间人士发挥作用,彼此坦诚交换意见,借此让日美关系有所改善。为此,我做出了努力。
我当时的提案是,彼此停止互相指责,摆脱敌意性的争吵。如果不考虑对方的具体情况和背景,光说对方不好,只求对方让步,那么本来可以谈拢的事情也会搞僵。只想占便宜,只想争面子,这样的对话,必将无果而终,反而会加深相互间的不信任。
所以首先要尊重对方的立场,不是一味的固执己见,而要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体谅对方的处境,以这种利他之心为基础,推进相互交流和谈判。
同时,如有必要,日本应该先行让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第2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受到美国很多的恩惠,慷慨地提供粮食和技术,还向日本产品开放巨大的市场等等,因此才有日本2战后快速复兴和经济的高速增长。
即便那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环,但他们对我们的极度宽容,乃是事实。既然如此,今天由我们来表示诚意,体谅对方,该让步就让步,培育宽容和利他之心。我想,这是已经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应尽的义务。
这个委员会,依据上述宗旨,进行了两年的讨论,向日美两国政府提交了建议书。
要设计今后日本的国家形象,关键就是利他精神,就是以德为本的治国方略。
过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川胜平太教授,说过一句话:“富国有德。”
他提议不是以财,而是以德立国。或者说,运用丰富的财力对他人,对他国以德相报。不适用武力,不是用经济力量,而是以德行来为他国行善,由此获得别人的信赖和尊敬。
我也认为,要把德字作为国是,定为国策。日本应该率先垂范,做以德立国的榜样,因为日本曾有为追求自己一国的私利而痛遭惩罚的历史教训。
今后日本应该追求的目标,既不是经济大国,也不是军事大国,而是一个以德为本的国家。既不是经济上精于算计的国家,也不是急于炫耀军事实力的国家,而是以德,这一做人的崇高精神,作为国家理念的基石,据此与世界各国接洽交往。
一旦成为这样的国家,国际社会就会真正的需要日本,尊敬日本,同时对这种高尚品格的国家有侵略意图的人恐怕不会有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又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政策。
感恩稻盛和夫老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68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