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出现自杀有什么说法的简单介绍

学佛百科2023-03-27263

自杀是有罪的

经济在飞速发展,社会结构逐渐多元化,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时代,人容易迷失自己的本心。

另一方面,信仰的缺失,传统文化式微,缺乏心灵的寄托。当工作和生活面临超额的负担压力时,压力无法排除,精神抑郁焦躁,一时冲动,人容易做出不可挽回的事。

根据2007年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中披露,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约为20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笔者距离上一次听到自杀的事情,是在半个月前。几年前结识了一位英语老师,通过她的朋友圈得知,她所教的一位初中生的同学自杀了。小男孩的情绪非常低落,妈妈向老师请假,她要带孩子去做心理辅导。英语课程暂停一周。

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位素不相识的少年的死,让远在千里之外与他素未谋面的笔者同样感到十分难过和惋惜。

据研究统计,一个人自杀会对周围至少六个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是心理、生理上的。

这种伤害,有的时候隐藏极深,像是蝴蝶效应,痛苦会沉淀,席卷伤害到很多无辜的人或事。越是亲近的人,被伤的越重。

自杀会伤害到身边的人。

以下这些是自杀者遗族的讲述。字字泣血,读起来触目惊心。

“万箭穿心,生不如死。原来人间最痛的,是活着不如死了。我不知道未来几十年我该怎么过,每一天都是以泪洗面。”

“妈妈自杀的消息,传遍了小镇。那段时间,说‘痛彻心扉、暗无天日’,真的一点都不夸张......你们体会过一醒来,只要呼吸,都带着痛的感觉吗?我就是那样熬过来的。一晃,我已经17岁,依然活在妈妈自杀的阴影,人生灰暗,看不到希望......”

“一夜白头。生活几乎全毁了。关于孩子的任何回忆,几乎都能要了我的命。”

自杀者眼下很痛苦和难过,生活仿佛停滞了,寸步难行。可是在你自杀之后,被你伤害的亲人的痛苦却是犹如钝刀割肉,他们每天都在痛。在余生不断的反刍你的痛苦,并放大这种体验。因为,他想要找到你不辞而别的答案。余生所行之路,极易阴风晦雨,永无尽头。

一个奶奶自杀的女孩说道:“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走出来。但亲人自杀,周围的人是最痛苦的......以前我挺想不开的,总想着自杀。现在觉得,只要有一个亲人在,我就不能自杀,我不能再让她们承受这些痛苦,不能让她们时刻自责......”

自杀,有民间的说法认为是无法真正让人解脱的。

清朝雍正年间,有一名法号是“淡痴”的修真人,游历地府,带出了一本书《玉历宝钞》。里面有一部分关于自杀的人死后的经历,大致摘要如下:“这些自杀的鬼魂,每逢戌、亥日,完全如临死时一般痛苦。一切痛苦的情境,照原来的样子,再出现一次。有的七十天,有的一、二年之后,押解其魂魄,再回到寻死的地方,受悔恨折磨之苦。并且不许接受羹饭、纸帛等祭品的祭拜。假如自杀的鬼魂自知忏悔,敛心守藏,不现出鬼影魅形来吓人,也不乱找替死的人......”{1}

类似的说法,不同的人都说过。只是说法不同。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的弟弟,早上刚说过要上吊,下午就上吊死了,后来找到通阴阳的人问他为什么要上吊,他说是他死去的亲人要他上吊的。他死去的亲人就跟在他后面,而且他家里人上吊死过,他早上说过要上吊,他的死的亲人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的,因为吊死鬼每七天就要重复一次上吊死的痛苦,所以他的亲人不惜是亲人也要害他,因为自杀的人死后,他的神识每七天就重复一次自杀痛苦,这种痛苦会使人六亲不认。(找替身)”{2}

如果以上的故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有了轻生的念头,在耳边、心里就总有声音在怂恿人似的。

为什么说凶宅不能住,有人住过,说总有人在她耳边怂恿她去喝农药,后来得,原来房屋的主人是喝农药自杀的。{3}

人一旦有了轻生的念头,容易被各种负面的能量不断放大,最后被拉上一起去面对死后的可怕。

劝人不要自杀,一直是很有争议的一件事。至少在下定了决心自杀的人面前,这种人是很伪善,很可恶的。因为你不了解也无法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有什么资格对别人处置自己生命的方式指手画脚。

民间的这种死后不得解脱的说法,相信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世界上有人骗财、骗色,可这么多的人,跨越这么长的时间,编造出这些目的是为了骗你不要自杀,那我只能说,你可真有福气。

想自杀的人,笔者想对你说,你连死都不怕,生活中的困难,又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你愿意改变自己,摒弃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积极坚定的好好活着,总会有一线生机的。

诸君珍重平安。

{1}玉历宝钞(清代淡痴所著图书)

{2}

{3}

人即将横死预兆(这7个是自杀前的预兆)

那么人在自杀前会有哪些征兆,会有什么行为呢?

⒈心情持续低落,精神萎靡不振 。具有自杀倾向的人肯定是在生活中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因而产生厌世情绪,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众人面前的肯定是一个负面情绪很多、非常悲观消极的状态,所以你就会看到他们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样子,而且怎么样也逗不笑。

⒉性格上会发生较大改变。 人在产生自杀想法之后往往会变得不像他自己。比如说,平时非常爱干净,现在就会变得不那么讲究了。平时特别积极活泼,现在就会异常的安静冷漠。平常非常细心,现在会丢三落四,总是忘记要做什么。对于平时特别感兴趣的东西都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样子。诸如此类在性格方面有较大改变的都是很有可能具有自杀倾向的人。

⒊言语表现。 在其语言上,其实很多人都会直接表现出来,而且这个是最容易觉察出来的,当一个人总是反反复复说“我不想活了”“我想死”“活着真累,一点意思都没有”这种话,那么身边的人就必须要引起重视了,不要单纯地以为他是在开玩笑,说一遍两遍可能是玩笑,但经常说就很危险。

⒋经常会胡思乱想。 处于自杀前期的人往往都是精神不集中的,心不在焉,如果问他问题,他往往会答非所问,因为他根本没有听你在说什么。

⒌变得孤僻 ,经常一个人呆着,或者坐在无人的角落里。自杀的人会有厌世情绪,会世界对其他人都会抱有敌意,他们不想被人打扰,就喜欢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呆着,静静思考。

⒍有一部分人会出现经常捂脸的习惯。 捂脸是一种痛苦的象征,当他觉得苦闷、烦躁、焦虑或者痛苦的时候,他就会捂脸。

⒎行为举止异常。 你会看到他断断续续地在整理自己的东西,交代好身边人要做的事情,就像交代后事那样的把一切都安排好,本来要做的工作也全部放弃交给别人。这也是非常明显的行为征兆。

如何看待 自杀

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是存在的。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状况的迅速变化,给人们的精神生活造成巨大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淡薄和精神寄托的匮乏,也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康。自杀行为的形成相当复杂,涉及生物、心理、文化及环境因素,根据精神医学研究报告,自杀的人70%有忧郁症,精神疾病者自杀机率更高达20%。

在社会环境因素中社会的脱序现象---暴力、犯罪、毒品、离婚、失业等,以及个别情况因素中的家庭问题、婚变、失落、迁移、失业、身体疾病、其它自杀事件的影响与暗示等,都是影响自杀的成因。研究显示任何单一因素都不是自杀之充分条件,只有当它们和其它重要因素合并发生时才发生。

在认知上错误地觉知或解释外界的刺激,在思考上有不合逻辑的推论形式,而令个人形成负向的感受、较低的自尊、甚至形成罪恶感或无助感,最后即可能造成忧郁。在自杀行为发生前,于脑海中围绕着对死亡的看法,是不会动了、是不会回来了、是愉快的、不愉快的、是可逆的、不可逆的等,影响对自己、对未来、对社会的判断,是有价值的、无价值的、是有希望的、无希望的等,并会以文字、语言、或行为来表达「想死」的企图。

一、内疚说法,自杀的原因主要有:

1、是人们对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有着深深的内疚感,甚至罪恶感,当严重到无法摆脱时,有可能选择自杀;

2、是人们对外在世界、事件或他人的攻击性转移到内部,从而造成自杀;

3、是人们内心的某种谋杀或伤害意图付诸实施,用自己的死让别人不得安宁或终生痛苦、后悔莫及。

二、认知学派,自杀的主要原因:

1、是人们对世界、对生活、对工作或学习的认知产生偏差,用完全灰暗的眼光来看待周围;

2、是人们用狭隘的视野去看待生活,只看到了负面的方面;

3、是人们对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无能无力,没有其他解决方法,别无选择,只能走向生命的终结。

三、危机理论,自杀的主要原因:

1、是发展性危机,这主要是在个人成长、求学或事业等发展过程中遇到危机。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这样的危机,所以它被看做是正常的。但有一些人就会跨越不了这些坎。

2、是情境性危机,这主要和突发性事件或强烈的、灾难性事件联系在一起,如交通事故、疾病等。

3、是存在性危机,这主要和人生目的、生活意义、工作意义等联系在一起。人们可能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没有答案,会产生空虚感、后悔感、无意义感等。

四、自杀类型,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Durkheim,1897)提出有三种类型的自杀:

1、利己性自杀:利己性自杀是指因为不能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社会而有意识地自我毁灭;

2、失范性自杀:失范性自杀是指由于社会规范瓦解、个体无法忍受而用自杀来解脱;

3、利他性自杀:利他性自杀是指为了群体利益或某种信念而自杀。

我觉得自杀的人都是心理或者身体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和伤害,一时间接受不了,才会用极端的方式解决,自杀就是一种逃避,是最没用的解决方法,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自杀说明什么?

1、自杀有时是说明这个人有思想和精神的问题。

2、同时说明被迫与某种压力得不到解脱。

3、再唯一得解释就是当事人为了以自杀这种行为来说明一件事或者隐藏在事情后面的隐情为的是揭示真相。

在古代,自杀有哪几种说法

自刎、自尽

1、自刎

在中国古代,自刎是最常出现的自杀方式,自刎是中国古代武将绝望时最常使用的自杀报国的方式。例如,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2、自尽

在古代,自杀也叫自尽。例句,娘娘服毒自尽了。

扩展资料:

古代死亡的说法

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卒”、"不禄"、“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

1、崩(bēng),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电视剧里常有皇帝驾崩的场面。“崩”本义是山倒塌。后来形容帝王、太后之死,就好象山倒塌了一样。

2、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3、卒(zú),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卒”原有“终”、“尽”的意思。引申为指大夫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4、不禄(bù lù), 古代称士死为不禄。

5、死,专用于庶人,即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级官员、差役的死。“死”的本义就是指人死,由人死引申为动物的死。

6、殇(shāng),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7、殒(yǔn), 古代泛指死亡。

8、缢(yì), 古代称吊死或绞杀。

9、殪(yì), 古代称被射死,杀死。

10、殂(cú), 泛指死亡。

11、圆寂,专指和尚的死。也叫“坐化”。

12、登仙,专指道士之死。也称“羽化”。

13、牺牲,指英雄壮士之死。也叫“捐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刎

人在自杀前有什么征兆?

自杀很少是由于一时冲动。在一个人自杀之前,通常会有一些征兆或迹象可寻。

比较容易察觉的征兆是他们所说的话,比如:'我实在活不下去了','什么都无所谓了','一了百了'。

其他常见的迹象还有:

情绪变得低落或是性格变得孤僻内向

行事不合情理

将事务整理得井井有条并赠送分发贵重的财物

在举止,言谈或外表上出现显著变化

滥用毒品或酗酒

生活受创或是出现重大转折

以下列有更多的与自杀有关的个人境况和表现。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符合这些境况或表现的人并不会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一般地说,与之吻合的情形越多,自杀的可能性越大。

现实处境方面

家庭有自杀史或暴力史

受到性侵犯或人身伤害

亲密朋友或是家人过世

离婚或是分居

考试迫近,考试成绩即将公布或是考试不及格

失业或工作不顺

诉讼迫近

最近被关入监狱或是即将释放

行为方面

好哭

好斗

违反法律

冲动

自我伤害

写一些有关死亡和自杀的东西

先前有过自杀行为

有极端行为

行为方式有改变

生理变化方面

精神萎靡不振

睡眠规律打乱-睡得过多或是过少

没有食欲

体重突然增加或是减少

小病增多

性欲有变化

外表有显著改变

不修边幅

思想和感情方面

有自杀的念头

感到孤独-缺乏来自家庭和朋友的支持

感觉受到疏远和冷落

深度的忧伤或是内疚

看问题钻牛角尖

神情恍惚,心不在焉

紧张和焦虑

感到无助

失去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76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