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皈依的正行和皈依的学处心得(皈依的意义)

学佛百科2023-03-2799

皈依佛教感悟|真实的佛系生活,和你想的不一样

我是格格,是一名佛教徒。2017年1月1日,我在龙泉寺皈依了,就是传说中的佛系青年。

2017年12月,新世相的《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了。“佛系青年”这个词当时刷遍了朋友圈,火遍网络。

“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但是,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我想说,真实的佛教徒过得佛系生活,并不是这样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龙泉寺皈依后,我生活发生的一些变化。

01 为什么皈依龙泉寺?

据说,能够皈依龙泉寺,是和龙泉寺有着宿世的缘份。仔细回想一下,我和龙泉寺的缘份,是缘于我和樊登读书会的缘分。

我加入樊登读书会后,听了樊登老师所讲的《次第花开》和《透过佛法看世界》这两本佛教书后,感觉很喜欢,就下单买回来读。

读得时候,我获得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心生欢喜”。

因为我有每天读书的习惯,这几年每年读书100多本,所以,我在读这两本书时,立刻就明白了我与佛教的缘分。从来没有哪一本书,能让我产生这种奇妙的感觉。

后来,特别巧,樊登读书会又组织了一次去龙泉寺参观的线下活动。当时,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龙泉寺。

但是,去了之后,我一下就喜欢上了龙泉寺。我喜欢它那种清静、没有商业氛围的感受。

当时,带我们龙泉寺参观的樊登读书会员工叫晓娟,她已经在龙泉寺皈依了。也是通过她,我正式成为了龙泉寺的一名义工。

在2017年1月1日,龙泉寺召开一次义工的线下会议,我就报名参加了。当时,是我第二次来龙泉寺。去了之后,我发现,当时寺里下午有皈依法会,我就毫不犹地报名参加、正式皈依了。

皈依后,我发现好多朋友不理解皈依是什么意思,以为我出家了。亲们放心,我现在还贪恋这红尘俗世,并没有出家呢。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皈依佛法僧。皈依佛门是正式成为佛教信徒的一个手续,具体包括参加皈依三宝仪式,然后领取皈依证书。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简单说,皈依三宝不必出家,出家必须要有皈依。皈依后并不意味着要守戒律,比如大家担心的还能不能吃肉,能不能恋爱,都是可以的。因为受戒还需要其他的仪式。

所以,简单说,皈依,只是代表我在宗教信仰上是信仰佛教了,其他的一切日子照旧。

02 皈依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但是,皈依后,生活确实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和之前变得不一样了。总的来说,就是我的心境和之前不一样了,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一提到佛教,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心经》了。王菲还唱过一首歌,就叫《心经》。

《心经》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佛教里有“六波罗蜜”。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也信佛教。现在,我想结合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这书中,对“六波罗蜜”的解释,来谈一下佛教对我生活的影响。

在修佛的道路上,要接近开悟的境界,就要实行“六波罗蜜”,这是菩萨道,是磨炼心智、净化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

“六波罗蜜”主要有以下六项:

所谓布施,就是要具备为世间、为他人的利他之心。

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有这样善良的心。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六项精进”中,也说要“积善行、思利他”。要为他人谋利,对他人有怜悯之心。

反思一下自己,我也是在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热心帮助身边的朋友,不管这个人是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比如,帮别人找工作、解答别人的生活困惑等。

最近,我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公益项目,叫“格格早起成长营”。

9月,我有幸在大学堂-无戒365训练营,做了一次分享课。

没想到,分享意外地迎来了好评如潮。好多人在听过我的分享课、或读过我的分享稿后,都纷纷给我留言,想和我一起早起打卡。

于是,在十一之后,我就发起成立了“格格早起成长营”。

在这个成长营里,我不仅组织大家早起打卡,还带着大家一起读书、写作,并分享我成长的经验、方法。希望用这种方法,帮大家更快地成长。

其实,之前我发起过两个社群,一个是读书群、一个是英语群,但都是为了自己。读书群是我想在新东方办读书,英语群是为了找人和我一起学英语。这是我第一次,为了别人,发起成立一个社群。

在我看来,成立这个早起成长营,也是一种布施,也是我在努力践行“积善行、思利他”。

说的是一个人所不可为的恶行,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

人类必须自我抑制烦恼,控制自己的言行。将贪婪、猜忌、嫉妒、怒恨……这些烦恼、欲望抑制的本身,就是持戒。

所谓精进,就是全心全意应对任何事情,也就是指努力。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一、从学习的角度来说,皈依后,我开始学习佛教知识

寺里本有学佛小组,组织皈依者定期进行学习。我由于工作学习任务比较重、特别忙,一直没去参加学习。这也让我一直心生愧疚。为此,我特意买了N多本师父的佛学书,认真学习。

很多个清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我都是清晨5点就早早起床,静心看书了。一本本书如饥似渴的看过去,让我对佛教知识有了一些非常粗浅的认知。

二、从工作的角度说,精进就是“拼命工作”,把工作当作修行

“拼命工作”其实就是磨炼心志、净化灵魂最有效的方法。

我自认对工作非常努力。自从转岗之后,我为了把工作做好,牺牲了很多的个人休息时间,去上各种线上线下的课,读各种工作相关的书,学习工作相关的技能。我还参加线下活动去链接人脉,希望能够对工作有帮助。

在下班之后,我还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坦白讲真的很辛苦、很累。但是看到学到的知识,能够有助于工作,我就觉得,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忍辱”就是忍耐、坚忍不拔。人生就是诸行无常、充满苦难。忍受这苦难的人生,就是“忍辱”。

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比如,在公司工作不开心等,也可以叫“苦难”。拼命忍住这类“苦难”,不被“苦难”压垮,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这类“苦难”,忍住“苦难”,就是“忍辱”。

“忍辱”,让我每次和别人发生冲突后,我都会进行反省。

即使明显是对方的蛮横无理、甚至无理取闹,我在一时控制不住情绪,与其发生冲突后,仍然会深深地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失了内心的平和与人争执。好在一段时间的修行后,我已经能有意识的去控制情绪,有些许的进步了。

另外,“忍辱”也让我能更加感恩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佛教中有一种说法,是说,你身边的都人是菩萨,都是来度你的。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陀和提婆达多有很多的故事。

其实,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提婆达多就是佛教中的坏分子,反面典型,处处和佛作对,他们是生生世世的冤家对头。

但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并感恩的人,不是他的父母,不是他的老师燃灯佛,不是任何人,而是提婆达多。

因为,如果没有提婆达多,佛陀就不能圆满六波罗蜜,就不能具足四无量心,就不会成佛。

佛陀甚至明确地告诉大家,提婆达多的真实身份是另一尊佛再来。

佛陀说,如果没有提婆达多这样的善知识,我不会觉悟成佛。提婆达多是善知识,他作为冤家和我纷争,才能显现我觉悟的功德。

由此可知,提婆达多并非与佛陀有仇恨。其实,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路上,提婆达多属于逆增上缘助道的人,生生世世都来帮助佛成就道业。

所以,我也会感谢所有给我设置障碍的人,感激所有打击我的人,感恩所有让我痛苦和烦恼的事。因为,正是他们,来帮我修行的。

在喧嚣嘈杂、忙忙碌碌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时间追逐,没有工夫深刻思考,每天步履匆匆。

不一定非要打禅或冥想。但是,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使心灵宁静。

通过以上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个修养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宇宙的“智慧”,即参悟的境界。

显然,参悟的境界离我还非常遥远。

但是,学佛之后,我内心就像是多了一个看世界的镜子。通过这个镜子去看这世间万事万物,能让你不再执著,更加善良、更加精进、更加平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精进,努力修行。

希望,因为我皈依了佛教,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也给周围人的生活,带来许多的温暖和光明。

感恩~

【无戒365训练营第264天】

皈依的意义

本周学习《皈依篇》第一、二两节。

师傅说,在多年的修学过程中,深深意识到皈依、发心、正见和戒律的重要性。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见是解脱的根本,戒律是僧团的更本。任何人的修行都要建立在这些基础上,而皈依更是重中之中,是每个学佛者必须高度重视的。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也是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标准,是入门的通行证,也是远离三恶道、迈向菩提道的开端。学佛者必须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患得患失的反复。可见,皈依在学佛道路上的重要性。

皈依三宝不局限于形式,而是内在品质的修为。并不是舍俗家出家才能成为三宝,更重要的是圆满成就三宝具备的品质和功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宝。佛法的修行,也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皈依过程。

皈依,是区分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界限,是佛法和所有戒律的根本,还是一切修行的保障。

我们在学习三级修学,还没有正式皈依,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不是佛学弟子。用小组修学时的说法,我们还只是预科阶段,还没正式入学。

而经过近一年的学习,也是次第渐进的一步步走向皈依之路。也可以说,学习到这个阶段,进行皈依似乎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儿。

而皈依必须是有正当理由,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念死无常以及念三恶道。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或者其他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皈依,也无法寻求到生命的究竟依赖。

皈依不仅是外在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皈依改善自身心行。正确的皈依之因,才能引发真实无伪的皈依;迫切的皈依之心,才能奠定坚实稳固的修行基础。

我有没有达到皈依的标准呢,内观发心,对镜正衣。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子。这一次诸位参加打七,我想大家已体会到什么叫“入佛弟子”,也就是以得不得皈依而为判别。当你真的生起觉受的时候,你自己最清楚了。我想大部分同学都有这个感觉,得不得皈依好清楚好明白,不用问别人。如果还没有得不必愁,明天还有机会,明天没有机会,后天还有机会,这次没有机会,下次还有机会。所以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人家一次做到,我做十次;人家十次做到,我做一百次;人家一百次做到,我做一千次、一万次,做不到我不罢休!我们晓得我们是没有退路的,不去做的话,轮回六道啊!

二、皈依是戒律的根本。经论上告诉我们,没有得皈依的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佛弟子的事情,你很能干做很多事情,虽有功德,可是这个功德是很可惜的。

三、能够灭业障,先前所集的业障慢慢地减轻,乃至于彻底的消灭。为什么?皈依了以后,自然而然觉得我已是皈依三宝的弟子,我要如法去行。一方面皈依有极大的功德可以对治它,一方面起心动念不会作非法行。《广论》上讲的四力忏悔,前二力破坏现行和对治现行,实际上皈依法门就在这上头。其中的依止力,不是依止三宝就是依止发菩提心。换句话说,我对一切众生都是要救他成佛,起心动念都是这样的心,不但可得到很大的福,也可以把以前的罪障消除。这次皈依大家能体会到,要好好把握,以后遇到杂染会消失,这就是我建议大家戒行持犯的理由。

四、积大福。皈依有无量的大福德,“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了解皈依的福这幺大,自然能恳切的皈依。

五、不堕恶道。

六、人与非人不能为难。真正皈依生起时很肯定非人不能干扰你,经论上有风索外道的故事为证。真正的至心皈依,能解脱众苦。

晓得自己很差,可是我只有一念皈依心,然后集合很多同学共同的力量,就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

七、随做什么事都能够有成就。这有一个原因:不管做什么事情,若先供养启白三宝,如法而行就能成功,做坏事是不成功的。

八、速能成佛。因为获得殊胜闲暇,又能皈依、学殊胜道,不久当可成佛。所以特别提出这一项是因为便于各位同学能够好好的皈依,而这样去随念皈依的胜利。如果皈依没有生起,任做何事不能算内道弟子,也不能生起大福。

为了增进各位的信心,不妨告诉你们当初我师长告诉我的道理,原则上你们记牢一个特点,当你至诚恳切的皈依,这一念就是了。或因为我们力量不足,或因为潜意识里仍旧存有以前的习气,但你只要继续下去,这个念头能够专注不移的话,慢慢的就会生起皈依的心。有两位同学的描述很得体,有一位同学说:就是使这个皈依的心,达到极致。另有一位同学说:把丹田之力全部使出来,换句话说,就是把吃奶的力气全部使出来,实际上不是用力气而是用心力。

我最早的时候,听印光大师说“至诚精进”时就生起这样的觉受。当时我不认识,只觉得拜时很欢喜,一直等到接触藏系的师长告诉我皈依的特点,我才恍然大悟。后来因为有很多因缘,我自己没有深学下去,今天我并不后悔,总是知道净罪集资的重要,也晓得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所以诸位不要怕,你只要能够如法去做,很恳切很至诚去皈投的时候,就是当下的这一念!你不要想觉受好像是一道光呀!一个什么呀!

至于已经生起觉受的同学,总的原则要说明一下,刚开始的时候,要使它具备个样子,实际上真正的坚固,不仅是这样,有它深厚的内涵的。就是说你至少能够一口气一拜二十分钟,绕二十分钟,虽然杂念仍会侵袭,但没有关系,到了那个时候,你要放缓,一定要放缓。如果我们有了这一层认识,再去研读《广论》,才真正能得到更进一步的体认。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一、入佛弟子。这一次诸位参加打七,我想大家已体会到什么叫“入佛弟子”,也就是以得不得皈依而为判别。当你真的生起觉受的时候,你自己最清楚了。我想大部分同学都有这个感觉,得不得皈依好清楚好明白,不用问别人。如果还没有得不必愁,明天还有机会,明天没有机会,后天还有机会,这次没有机会,下次还有机会。所以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人家一次做到,我做十次;人家十次做到,我做一百次;人家一百次做到,我做一千次、一万次,做不到我不罢休!我们晓得我们是没有退路的,不去做的话,轮回六道啊!二、皈依是戒律的根本。经论上告诉我们,没有得皈依的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佛弟子的事情,你很能干做很多事情,虽有功德,可是这个功德是很可惜的。三、能够灭业障,先前所集的业障慢慢地减轻,乃至于彻底的消灭。为什么?皈依了以后,自然而然觉得我已是皈依三宝的弟子,我要如法去行。一方面皈依有极大的功德可以对治它,一方面起心动念不会作非法行。《广论》上讲的四力忏悔,前二力破坏现行和对治现行,实际上皈依法门就在这上头。其中的依止力,不是依止三宝就是依止发菩提心。换句话说,我对一切众生都是要救他成佛,起心动念都是这样的心,不但可得到很大的福,也可以把以前的罪障消除。这次皈依大家能体会到,要好好把握,以后遇到杂染会消失,这就是我建议大家戒行持犯的理由。四、积大福。皈依有无量的大福德,“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犹狭”,了解皈依的福这幺大,自然能恳切的皈依。五、不堕恶道。六、人与非人不能为难。真正皈依生起时很肯定非人不能干扰你,经论上有风索外道的故事为证。真正的至心皈依,能解脱众苦。晓得自己很差,可是我只有一念皈依心,然后集合很多同学共同的力量,就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七、随做什么事都能够有成就。这有一个原因:不管做什么事情,若先供养启白三宝,如法而行就能成功,做坏事是不成功的。八、速能成佛。因为获得殊胜闲暇,又能皈依、学殊胜道,不久当可成佛。所以特别提出这一项是因为便于各位同学能够好好的皈依,而这样去随念皈依的胜利。如果皈依没有生起,任做何事不能算内道弟子,也不能生起大福。为了增进各位的信心,不妨告诉你们当初我师长告诉我的道理,原则上你们记牢一个特点,当你至诚恳切的皈依,这一念就是了。或因为我们力量不足,或因为潜意识里仍旧存有以前的习气,但你只要继续下去,这个念头能够专注不移的话,慢慢的就会生起皈依的心。有两位同学的描述很得体,有一位同学说:就是使这个皈依的心,达到极致。另有一位同学说:把丹田之力全部使出来,换句话说,就是把吃奶的力气全部使出来,实际上不是用力气而是用心力。我最早的时候,听印光大师说“至诚精进”时就生起这样的觉受。当时我不认识,只觉得拜时很欢喜,一直等到接触藏系的师长告诉我皈依的特点,我才恍然大悟。后来因为有很多因缘,我自己没有深学下去,今天我并不后悔,总是知道净罪集资的重要,也晓得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所以诸位不要怕,你只要能够如法去做,很恳切很至诚去皈投的时候,就是当下的这一念!你不要想觉受好像是一道光呀!一个什么呀!至于已经生起觉受的同学,总的原则要说明一下,刚开始的时候,要使它具备个样子,实际上真正的坚固,不仅是这样,有它深厚的内涵的。就是说你至少能够一口气一拜二十分钟,绕二十分钟,虽然杂念仍会侵袭,但没有关系,到了那个时候,你要放缓,一定要放缓。如果我们有了这一层认识,再去研读《广论》,才真正能得到更进一步的体认。

皈依佛门每天都需要做什么功课?

佛法的一切修行都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如何让三宝在我们心中具足足够的分量,强化我们的信心道念,就是修习皈依。修习皈依,应遵循完整的仪轨进行,包括前行、正行、回向三部分,前行包括唱三宝歌,发心、忏悔、供养;正行包括观察修、安住修、发愿及修习四无量心;最后是回向。念诵三皈依前,应发起至诚恳切的求救之心,不断念死无常,念恶道苦,并要确定以三宝为究竟皈依处,要观想三宝的功德,将自己念念融入其中,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

学习皈依的好处:第一,可以不断的强化三宝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第二,修习皈依可以培养心灵依赖感和归属感,使我们的这颗漂泊、混乱的心得到安住。第三,修习皈依是实践佛法的基础和保证。第四,修习皈依可以得到三宝加持,时常生活在三宝的加持中。第五,修习皈依会时常忆念佛菩萨的功德,用我们的心去模拟佛菩萨的心,引发、成就我们内在的三宝品质,念念地化解我们的凡夫心,同时念念滴跟三宝功德相应。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掌握了修习皈依需遵循完整的仪轨进行,清楚要怎样修习皈依,认识到皈依中发心、忏悔、七支供、发愿的殊胜功德,认识到修习皈依对佛子在学佛的整个修行中的重要性,我要重视皈依,并打算将皈依作为每天的功课来修习。

纵观现实生活中,太多的学佛人,大多都有去皈依,而皈依也只是参加一个皈依仪式而已,未能深入修习,导致三宝在心中没有分量,在生命中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生活中做人做事依然是按照凡夫心的串习,渐渐地对学佛的信心道念也就淡化了,也不明白学佛的意义。想想自己第一次皈依的经历和意图,就只是听说皈依可以不堕地狱,就跟着别人去参加皈依仪式,拿到皈依证的当下挺开心的,对于为什么要皈依,皈依后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真正意义,一点都不清楚,更不清楚皈依还要修习,还有仪轨要遵循。

通过这一个多月修习皈依的定课,还有本次课导师对如何修习皈依详细的讲解,我明确了皈依的最终目的是要于自身成就三宝功德,在做定课的时候跟随导师的引领,发心忏悔,思维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实现暇满人生的重大意义;念死无常,对三宝升起猛烈的皈依之心;念三恶道苦,生起恐惧感,生起求拯救之心;忆念三宝功德,对三宝升起极大的信心,并将心与之响应,确定以三宝为人生的依赖及归宿。

反观自己在每天的皈依定课中,由于串习的引力,一直思绪乱飞,短短定课三十几分钟,都很难安

为什么要皈依,皈依的好处

为什么要皈依:

在学佛的过程中,未经皈依三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会有所推托、踌躇、迟疑,遇到善恶事情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他们会说:“我还不是佛教徒,我还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和要求来做。”

对于很多恶习,恶行,他们会选择原谅自己,更不会防范于未然。如果皈依三宝后,自己就会做自我的约束、也会受到师长和同修等善知识的鼓励,因为有督促与规劝,所以在人格的升华,道心的增长,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会进入正轨和常轨。

皈依三宝的好处:

可说实在太多了。简言之: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来世乐,更可以由此而得到究竟乐(涅槃寂静)。

综合起来,约有八种:

一、成为佛的弟子;

二、是受戒的基础;

三、减轻业障;

四、能积广大的福德;

五、不堕恶趣;

六、人与非人(鬼神)均不能扰乱;

七、一切好事都会成功;

八、能成佛道。

如《优婆塞戒经》说:人皈依三宝的话,将来所得的福报之大,大得不可穷尽。譬如有一个宝藏,全国人民,搬运七年,搬之不尽,皈依功德,比这还要大到千千万倍。

《皈依》34课

本课分内容为皈依的正行和学处两部分内容。

皈依三宝就是贯穿着成佛的整个修行,皈依后,如何修行,唯有通过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才能完成皈依的究竟意义。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佛法难闻的问题其实早已解决了。人们只要有心想修学佛法,都会很容易得到。

        皈依三宝后,成为一名佛弟子的那刻起,我的本师就是释迦摩尼佛。我的导师济群法师,以前真的不知什么是善知识?如何亲近善知识,学了这课后,我也真的用是否是善知识去对照,具足戒行、具足正见和具足悲心的三个简单标准。而亲近善知识,就像婴儿需要父母呵护养育一样,读到这里时,我的心就是柔软的,想到了一双手捧着刚出生婴儿的画面。在修行路上,皈依,象征着我的出生,我需要在善知识的悉心指点下,茁壮成长。善知识难遇今以遇,佛法难闻今已闻。能与导师这样的善知识结下殊胜的缘份,我也会生生世世追随,就像跟随里唱的,愿追随着您的脚步

生生世世不再久违。同时,也要多听闻正法,其意义在于“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 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如理作意,常思维人生难得、念死无常、思维轮回是苦、 深信业果,上节课辅导员说过,我们生而为人已经不易,那需要珍惜我们的暇满人身,精进修学。今生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累生累世的心念和行为留下的痕迹,今生贪嗔痴强弱程度,善恶业所招感的苦乐果报,都是生命积累,都是各自心理特性所决定的。如今,既然成为佛弟子,有福报能亲近善知识,我要种下善因,因为我深知,业能够增长广大,我要远离恶多种善,让我身边的人感受到我是和谐的 是温馨的,让我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快乐,同时自己也感觉到快乐。但业也不是不可改变的,业是无自性的,可以通过忏悔改变,让不善业在种子阶段,不让其遇见缘,没有条件就不会在遭受业力之苦。我们现在修学就是为了在摆脱轮回之苦的路上多一些资粮,结善缘,远离恶缘。法随法行是要求我们不断地训练皈依修习、发心、五戒和四无量心。皈依使我们走入佛门,那么发心就为我们把握了修行方向,而五戒十善是保护我们不受烦恼伤害的行为规范,四无量心的意义则在于拓展心量,迅速积累佛道资粮。

遮止的学处,即皈依后不能做什么。我曾经也去过其他总教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但最终选择了皈依佛教。是因为佛教的包容、通达、究竟、圆满。但是本课说遮止学处,就是要皈依佛、法、僧三宝,认识到皈依三宝才是真实皈依处,遮止一切不如法的行为,不再皈依任何外道或其他宗教信仰者,对任何不信乃至诋毁三宝的行为,决不能随顺。我个人认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通过导师的开示和自身心性的改变,我对三宝深信不疑,唯佛法是究竟的解脱之径。当下需要努力的是通过奉行学处来强化对三宝的恭敬,由心的恭敬!通过恭敬外在三宝,逐步成就内在三宝。共同的学处所提到的五项都是我当下需要努力去做的,与其对应发现自己与贤圣差距甚远,严重我执的病患。五浊恶世需要佛法,我们都要努力修学佛法,传播佛法,自利利他。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3784.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