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只受沙弥戒(受沙弥戒是什么意思)

学佛百科2023-03-2993

藏传佛教中什么是沙弥戒?什么是比丘戒?

沙弥戒转世灵童入寺院之后,一定要受沙弥戒,这是梵文(印度文)的音译,藏语称“格慈”。汉文有释义为“求寂者”、也有译成“忽慈”、“勤策”,受这种戒以表示愿意接受修持,过寺院生活,主要以儿童为主,因年龄小,沙弥戒的等级小。受戒时,有一位年长的活佛站在灵童身旁,他说一句,灵童跟着说一句,这是简单的戒律,主要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有八条、十条、二百五十条(比丘)、三百二十条(比丘尼),要严格遵守戒律。 比丘戒【具足戒】

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又作近圆戒、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

一般而言,比丘戒有二五○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据四分律所载,戒可大别为八种,即波罗夷(比丘四,比丘尼八)、僧残(比丘十三,比丘尼十七)、不定(比丘二)、舍堕(比丘三十,比丘尼三十)、单堕(比丘九十,比丘尼一七八)、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四,比丘尼八)、众学(比丘一百,比丘尼一百)、灭诤(比丘七,比丘尼七)。其余十诵律、五分律、善见律毗婆沙、巴利戒本、西藏戒本等所传各异。受此戒时每有特别受戒之作法,例如具备三师七证、白四羯磨等条件。又由具足戒中抽取五戒、八戒等,相应于根机而令遵守之,并次第诱导,乃持具足戒之前方便,称具戒方便。受戒之资格则不得与十三难十遮互相抵触。

我国僧尼自隋唐以降,皆依四分律受戒;并特于受持具足戒外,加受四重四十八轻戒之菩萨戒。此外,欲受此等具足戒者,当得身体强健,诸根具足,无有聋盲等众患,身器清净,无有边罪、犯比丘尼、贼住等杂过,具出家之相,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已受沙弥(尼)戒,且年龄已满二十岁而未逾七十岁之间。盖具足戒亦仅标示主要之戒律,令持戒者由此而于一切境界中远离罪恶,趋于圆足,故谓具足戒。若就戒数而言,实系无量无边,须于一切境界中精勤修持,择善离恶。

72岁漫画大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为啥是“沙弥”而不是“比丘”?

蔡志忠是海内外知名的漫画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老子说》、《列子说》、《庄子说》等漫画,也拍摄有《老夫子》《乌龙院》等动画电影,而他在少林寺出家成为“沙弥”,是因为他的年龄已经超过70岁,跟不满20岁的小孩是一个待遇。

01、“沙弥”可以不用剃发,是佛门的“小和尚”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出家当和尚,而且去的还是少林寺,由方丈释永信亲自为他剃度,按理来说他应该很有牌面,至少也得给个“比丘”当当,但是蔡志忠却成为了佛门的“小沙弥”,这是最入门级的级别了。

我们细看一下沙弥,它的意思是“止恶行慈,觅求圆寂”,只需要遵守简单的“十戒”,条件可谓相当简单。除了戒律之外,它还有一个年龄的规定限制,凡是年龄在7-20岁的男子出家,都被称为“沙弥”,而同龄的出家女子则被称为“沙弥尼”。

再细分一下沙弥:

7-13岁的小沙弥,他们只有驱赶晒谷场上小鸟的能力,没办法干其他事,就被称为“驱乌沙弥”;

14-19岁的青年沙弥,他们基本上已经具备各项能力,可以经过师父调教锻炼,转而升为比丘,这样的人被称为“应法沙弥”;

20岁以上的沙弥,他们还没有受【比丘】级别的【具足戒】,因此被称为“名字沙弥”。

显然,72岁的蔡志忠早已经超过了20岁,他便为“名字沙弥”。

02、“比丘”是指年满20岁,并受“具足戒”的出家男子

比丘就是我们普通人眼中的“和尚”,而在佛教内部,“和尚”这个称呼一般是住持才能拥有的尊称,这是因为你必须持“具足戒”10年以上,还得佛法高深、品德高尚、地位崇高,才能被人称一句“和尚”。显然,普通的寺庙僧人是达不到“和尚”的高度的。

而这个尤为关键的“具足戒”,它的戒律对于“比丘”来说足足有250条,女性的“比丘尼”则有348条。显然这数百条的戒律对于老人来说很苛刻,因此70岁以上的出家人就不能再受“具足戒”,他们只能去当“沙弥”受10戒就够了。

而72岁的蔡志忠老先生已经超过了70岁,他的身体条件也允许去受“具足戒”,当个“名字沙弥”才合情合理。

【沙弥出家受戒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度沙弥法、沙弥戒受法、 十戒受法、受十戒法、受沙弥戒法 , 子题:与剃发法、授十戒法、授 沙弥戒体法 ,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度沙弥法。律中度罗[目*候]罗为最初。僧祇云,若年七岁,解知好恶,与出家;过七十,卧起须人,不得度,若能修习诸业,听出家。若初欲出家者,为说苦事,一食、一住、一眠、多学,问答能者度。 与剃发法 。时诸比丘辄度人故,众僧不知。佛言,汝若欲僧伽蓝中剃发,当白一切僧。若不得和合,房房语令知已,与剃发;若和合,作白已剃发。作是白言:『大德僧听。彼某甲欲求某甲比丘剃发。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剃发。白如是。』作白已,唤入众中与剃发。度人法式,广如钞中。五分云,先与受五戒已,后受十戒。 授十戒法 。佛言,若在僧伽蓝中度令出家者,当白一切僧。白已,听与出家。应作如是白云:『大德僧听。此某甲从某甲比丘求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 授戒体法 。善见云,阿阇梨告言,汝随我语,教汝受三归。答言尔。又应问遮难发戒缘起,准如经律,例须具问。方乃授云:『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今随佛出家,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三授已便得戒。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我今随佛出家已,某甲为和尚,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三结已,与戒相。 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戒,能持不? 答言能持。 尽形寿不偷盗,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婬,是沙弥戒,能持不? 答言能持。 尽形寿不妄语,是沙弥戒,能持不?答言能持。尽形寿不饮酒,是沙弥戒,能持不? 答言能持。 尽形寿不著华鬘香油涂身,是沙弥戒,能持不? 答 言能持。 尽形寿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观听,是沙弥戒,能持不? 答言能持。 尽形寿不得高大床上坐,是沙弥戒,能持不? 答言能持。 尽形寿不非时食,是沙弥戒,能持不? 答言能持。 尽形寿不得捉生像金银钱宝,是沙弥戒,能持不? 答言能持。 此是沙弥十戒,尽形寿不得犯。』如请僧福田经,沙弥应知五德:一者发心出家,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四者委弃身命,遵崇道故;五者志求大乘,为度人故。依如僧祇律,应为说十数:一者一切众生皆依饮食,二者名色,三者痛痒想,四者四谛,五者五阴,六者六入,七者七觉意,八者八正道,九者九众生居,十者十一切入。其列数释相对治显正,并广如行事钞中说。」 (随机羯磨卷上‧一九‧五)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081.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