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汉译三藏有多少卷(汉译三藏有多少卷书)

学佛百科2023-04-04107

请问,西游记当中唐三藏一行人分别取得那些经书,总共多少卷的

 西游记里的唐三藏一共取回了多少经书?你一定不知道!

唐僧唐三藏

唐三藏

《西游记》原著中的唐僧,法名叫做陈玄奘,大唐太宗皇帝赐他做御弟三藏,指唐为姓,故名唐僧也!

唐三藏的唐字是国姓,三藏之名,则因为西天如来处有经三藏。如来说好让取经人来取三藏经书,结果,唐三藏一共取回了多少经书?你一定不知道!

《西游记》原著中,如来回观音道:“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

如来给了唐三藏一藏残经

如来传经

《西游记》里,如来的三藏经书,共三十五部,最终,阿傩与伽叶于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付去唐朝的具体经卷如下:

《涅槃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

《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

《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祇经》一百一十卷;

《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

一藏残经再遭残

唐僧

唐僧从西天拿到手的经卷,总数一藏,原本就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东一卷西一卷,不连贯的。

结果,唐僧师徒又被老乌龟扔通天河里,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犹有字迹。

经卷残了,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五千零四十八卷,再沾住几卷,沾破经尾,还剩多少卷?姜子认为,还剩四千六百一十七卷,正合《三统历》一元之数。《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生死簿上,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注着该寿三百四十二岁,1350×342=461700,是一百个天地之数。

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共取回了多少部经书?

唐僧西天取经取了657部经书。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西游记》中唐三藏一行人中得那些经书多少部多少一卷经书?

唐僧西天取的经书分别是:《涅般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

《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祗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

中唐三藏取了多少部经书??

真经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扩展资料:

历史上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

玄奘翻译了多少部佛经?

按《大正新修大藏经》玄奘翻译佛经77部,共1346卷,分别是:

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

经号 册 页码 经名 卷数 朝代 译者 作者

124 2 P0547 缘起经 1 唐 玄奘

220 7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6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5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51 8 P084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 唐 玄奘

289 10 P0591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1 唐 玄奘

310 11 P0195 (十二)菩萨藏会(大萨菩藏经二十卷) 20 唐 玄奘

367 12 P0348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1 唐 玄奘

390 12 P1112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1 唐 玄奘

411 13 P0721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10 唐 玄奘

436 14 P0107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1 唐 玄奘

450 14 P04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1 唐 玄奘

476 14 P0557 说无垢称经 6 唐 玄奘

515 14 P0786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1 唐 玄奘

592 15 P0124 天请问经 1 唐 玄奘

648 15 P0723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1 唐 玄奘

676 16 P0688 解深密经 5 唐 玄奘

680 16 P0720 佛说佛地经 1 唐 玄奘

689 16 P0782 甚希有经 1 唐 玄奘

691 16 P0785 最无比经 1 唐 玄奘

714 16 P0827 缘起圣道经 1 唐 玄奘

717 16 P0837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2 唐 玄奘

765 17 P0662 本事经 7 唐 玄奘

840 17 P0910 称赞大乘功德经 1 唐 玄奘

918 19 P0001 诸佛心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034 20 P0017 咒五首 1 唐 玄奘

1071 20 P0152 十一面神咒心经 1 唐 玄奘

1094 20 P0402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1 唐 玄奘

1162 20 P0666 持世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0 21 P0878 六门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3 21 P0882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5 21 P0883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95 21 P0912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499 24 P1104 菩萨戒羯磨文 1 唐 玄奘

1501 24 P1110 菩萨戒本 1 唐 玄奘

1530 26 P0291 佛地经论 7 唐 玄奘

1536 26 P0367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20 唐 玄奘

1537 26 P0453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12 唐 玄奘

1539 26 P0531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16 唐 玄奘

1540 26 P0614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3 唐 玄奘

1542 26 P0692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18 唐 玄奘

1544 26 P0918 阿毗达磨发智论 20 唐 玄奘

1545 27 P0001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200 唐 玄奘

1554 28 P0980 入阿毗达磨论 2 唐 玄奘

1555 28 P0989 五事毗婆沙论 2 唐 玄奘

1558 29 P0001 阿毗达磨俱舍论 30 唐 玄奘

1560 29 P0310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1 唐 玄奘

1562 29 P0329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80 唐 玄奘

1563 29 P0777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40 唐 玄奘

1570 30 P0182 广百论本 1 唐 玄奘

1571 30 P0187 大乘广百论释论 10 唐 玄奘

1578 30 P0268 大乘掌珍论 2 唐 玄奘

1579 30 P0279 瑜伽师地论 100 唐 玄奘

1580 30 P0883 瑜伽师地论释 1 唐 玄奘

1585 31 P0001 成唯识论 10 唐 玄奘

1586 31 P0060 唯识三十论颂 1 唐 玄奘

1590 31 P0074 唯识二十论 1 唐 玄奘

1594 31 P0132 摄大乘论本 3 唐 玄奘

1597 31 P0321 摄大乘论释 10 唐 玄奘

1598 31 P0380 摄大乘论释 10 唐 玄奘

1600 31 P0464 辩中边论 3 唐 玄奘

1601 31 P0477 辩中边论颂 1 唐 玄奘

1602 31 P0480 显扬圣教论 20 唐 玄奘

1603 31 P0583 显扬圣教论颂 1 唐 玄奘

1605 31 P0663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7 唐 玄奘

1606 31 P0694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16 唐 玄奘

1609 31 P0781 大乘成业论 1 唐 玄奘

1612 31 P0848 大乘五蕴论 1 唐 玄奘

1614 31 P0855 大乘百法明门论 1 唐 玄奘

1615 31 P0855 王法正理论 1 陈 玄奘

1624 31 P0888 观所缘缘论 1 唐 玄奘

1628 32 P0001 因明正理门论本 1 唐 玄奘

1630 32 P0011 因明入正理论 1 唐 玄奘

2030 49 P0012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1 唐 玄奘

2031 49 P0015 异部宗轮论 1 唐 玄奘

2087 51 P0867 大唐西域记 12 唐 玄奘译.辩机撰

2138 54 P1262 胜宗十句义论 1 唐 玄奘 最胜子着 玄奘

西游记中“三藏真经”共几部?

《西游记》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所以三藏真经指的就是《法》、《论》、《经》三藏经

而唐僧号三藏是唐太宗赐的,是因为菩萨说西天有三藏经,所以才指经取号,号作“三藏”。这在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里的结尾处有提到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4968.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