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到十地菩萨境界(一地到十地菩萨阶位)

佛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佛有十地(佛的每一地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下之分),可惜鄙人手头上没资料。鄙人的师傅书籍里面有。
密宗宁玛巴把佛、菩萨境界划分为十六地。第十六地为普贤王如来(英译有:Samanthabadra Tathagata、Vajradhara、Adi Buddha、Primordial Buddha、Dorje Chang Buddha)所在的境界,处在此地的佛菩萨被称为金刚总持;毗卢遮那佛在十三地,处在此地的佛菩萨被称为金刚持,此地又名圆觉位、无上正等正觉位;十二地菩萨是妙觉位,第十一地菩萨是等觉位,第十二地的菩萨是妙觉位。第十二地到十六地的菩萨名之曰佛。
一般显教把未达佛位的菩萨划分为十地:法云地、善慧地、不动地、远行地、现前地、极难胜地、焰慧地、发光地、离垢地、欢喜地。(法云地最高而欢喜地最低)显教再把征得妙觉位(破第十二品无明)的菩萨称之为佛。
《菩萨璎珞本业经》里把菩萨十二地划分为大乘阶位五十二位,即十信以及四十二贤圣位——十心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第四十一贤位(等觉位)、第四十二贤位(妙觉位)。
密教又依《大乘要道密集》(此典籍的另外一个汉译本为《密集金刚根本续》,英译为《Mahayana Guhyasamaja》或《Guhyasamaja Tantra》)与《广大明觉自现续》而建立十三地、十六地之说。
《大乘要道密集》有云:「……金刚句偈注云:外缘起为回风转气,及景象、梦等外在境相粗略所现,内缘起为心气集摄于脉字宫殿,密缘起为断世间道而现出世间身脉等四坛城,真如缘起为初地以上之外,内、真如验相生现明点、气、心,究竟缘起为融入四行于十三地证果。」
《广大明觉自现续》云:
「一、于体证胜义谛时生喜悦,得初地成就。即『极喜地』。
二、了悟证悟乃根本觉之自觉,为第二地,即『离垢地』。
三、于道上能对证悟得觉受,为第三地,即『发光地』。
四、由观光明而得觉受,为第四地,即『焰慧地』。
五、由法尔清净诸烦恼,及由观本始智所得证量觉受而现证本始者,为第五地,即『难胜地』。
六、能见光蕴,为第六地,即『现前地』。
七、因圆满一切觉受而远离诸烦恼,为第七地,即『远行地』。
八、住远离烦恼之境界而不动,为第八地,即『不动地』。
九、圆满一切功德,为第九地,即『善慧地』。
十、行者将自识摄于所观之本始智中,令所观自然生起,随见诸相皆如虚空之云,为第十地,即『法云地』。
十一、行者于断一切虚妄显现之际,生起诸总集之所观境(总集诸佛自性之皈依境),为第十一地,即『普光地』。
十二、无任何执受,即对所观诸总集亦不执,不为内外诸法污染者,为第十二地,即『净莲地』。
十三、自行者心中本始智所生之金刚链,化为虚空光明五总集者,为十三地,即『咒蔓大集地』。
十四、住于所观之本始智,为十四地,即『大乐地』。
十五、于法尔境界得决定成就,为十五地,即『金刚持地』。
十六、于本净境界法尔生起本始智,为十六地,即『无上智地』。」
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各自证得什么境界
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证悟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前文中提到,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
我们要知道,菩萨一地一地的修证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地,开发智能的工作。一个菩萨行者为了实现心地的光明境界,而运用各种修行的方法和普渡众生的志愿做为开发圆满智能光明的前方便。修行的目的,本是在善用各种智能之行来调柔、寂静修行者的妄动之心。悲愿的理想,亦是在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凡夫狭窄胸襟。如果一个修行者的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则其智能证量越超越、越深广、越无边、越圆满、越究竟、越不可思议。也就是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二地菩萨以十善业自利、利他
当初地菩萨的光明心地渐渐在大慈悲心、大愿力、大福德、大舍心……的洗礼下显露无遗时,便逐渐脱离欲界尘境的染着,成就清净的离欲梵行,戒行具足,进入二地菩萨修行的领域。
经上说,一切佛法的修学,皆是以十善业做为学佛的基础,一个修行者,如果十善业受学得法,则逐步清净身心,首先超出欲界垢染,想要进一层发心修学声闻、独觉、菩萨二乘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也就不困难了。二地菩萨为了更加坚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悲愿,继续以十善业自利、利他,使得原本清净光明的心地,更加正直、柔软、纯善、不杂、调伏、寂静、广大……。又深知十不善业,令众生堕落三涂恶道,受苦无穷,因此对于沉沦生死苦海的可怜众生,再度地发出了利益心、安乐心、慈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教化心……:心心念念希望以自己成就的清净成行来教导众生力行十善业,脱离十恶业,以此教化众生去恶崇善至诚恳切利益众生的清净行为来增长、加强、巩固、廓大自己度化众生的大悲誓愿。
因为二地菩萨的清净戒行成就,而使此地菩萨的心性愈加趋向生死解脱的道上前进。诚如经中颂文所说:「质直柔软及堪能,调伏寂静与纯善,速出生死广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由于此地菩萨的愿力、念力、智力、福德力……逐步在清净戒行及十善业的调伏下,愈加地纯善与寂静,于是更加净化了禅定力道的修持,开发了广大的神通力量。以其深广的神通力用,接引无数的众生信佛闻法。如经中颂文所说:「所有种种神通力,此地菩萨皆能现,愿力所作复过此,无量自在度众生。」
三地菩萨进入深广禅定修持
欲步入正途的甚深禅定修持,必须以佛法的闻思修慧为基础,广集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才能直入正规的禅修证境而无障碍。三地菩萨名为发光地,这便说明了此地修行者在听闻正法、思惟法义、解悟真理、为法忘躯、依法修行、广修福德,普渡众生……等各方面的实践问题,已经做得非常彻底。才能在自度、度他的体验中,深刻的领悟到:欲根治无量众生的烦恼心病,唯有先拯救自己的烦恼心病,将身心超出世间爱欲生死的束缚范围,一心专注在佛道智能的追求中,才能以我们所修证如虚空般地的广大悲智,彻底的对治众生的无量烦恼病症。所以此地菩萨时时刻刻,以其无量利益众生的哀愍心,在寂静无人之处,收摄身心,思惟佛法,依教修行……,因而以无限的忍力、耐力、毅力……所汇集成专注的精神力量,超出欲界众生的散地界限,进入色界、乃至无色界的禅定境界,而逐渐在出世正定的成就中显发如太虚般的智能光芒。诚如经中所说:「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主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有念、正如,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着。
「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怼,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界,住悲喜舍,亦复如是。
「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念知无量宿命差别……。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生时死时……,诸天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身,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此地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
由上经文得知,三地菩萨在广大悲智愿力前导下,已经能够证入甚深法性禅海中,而且不会对甚深的禅定法荣生起贪染之心。因为心力不执着三昧境界,念力便得到自在。就在念力自在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出入禅定证境,依自己的念力、意愿力而自由受生,不受神力果报的束缚。
四地菩萨智能炽盛
四地菩萨名为焰慧地,这便说明了此地修行者因不断勤勉的将悲智愿力导向甚深禅修之中,而使得原本明利的智能,更加地散发出如火焰般炽盛的慧炬光芒。四地菩萨是依何法精进修习而获得此炽盛、明利的智能呢?经上说:「菩萨已净第三地,次观众生世法界,空界识界及三界,心解悉了能趣入,始登焰地登势力,生如来家永不退。」又说:「自身见为首六十二,我及我所无量种,蕴界处等诸取着,此四地中一切离。」
四地菩萨做三十七助道品增上修行(三十七道品的释义,在十六愿中有说明),在不舍庄严净土的广大救渡众生的大悲愿力下,更加精进地在禅定中斩断了身见、我我所见,蕴、界、处等十八界的微细心念贪执,使得在定境中的智能愈发的明亮、锐利……
五地菩萨获证深广、平等、清净心
五地菩萨在福力、智力、定力、愿力相互交融递进下,使其戒德、心性、行持、菩提悲愿、度众力量,佛法知见、世间知见……融入甚深平等、清净的光明觉照中,亦即获得十种平等、清净心。由于此地菩萨的禅波罗蜜偏胜,致使在甚深广大禅修中所获得的方便智能,比四地更加的难得殊胜,所以此地菩萨名为难胜地。虽然深入的了悟一切菩萨行的次第修行法门及诸佛智能光明的修行原理,但是此地修行者尚未获得解脱智能,仍是以信解的甚深智力领悟法义。即经上所说:「善如世谛胜义谛,相谛差别成立谛,事谛主尽及道谛,乃至如来无碍谛,如是观谛虽微妙,未得无碍胜解脱,以此能生大功德,是故超出世智能。」
六地菩萨深悟一切法平等之理,空解脱门现前
六地菩萨名为现前地,现前的意思便是指空解脱门现在前、无相解脱门现在前、无愿解脱门现在前。当三解脱门现在前,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现前,无障碍的光明智能成就的意思。而要如何才能修得三解脱门——般若波罗蜜现前呢?依经上说:此地菩萨以前五地所修集的平等、清净的方便智力,深入思惟观察出「一切法因无相故平等,因无体故平等,因无生故平等,因无灭故平等,因本来清净故平等,因无戏论故平等,因无取舍故平等,因寂静故平等,因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焰如化故平等,因有无不二故平等。」当菩萨行者以修证的平等、清净方便智能,观照出一切法平等不二时,便证入第六现前地,获得明利随顺忍(柔顺法忍)——能够运用其修证的光明锐利的智能,观照、随顺诸法平等不二的实相而不违背,仍末获证无生法忍。亦即经中颂文所说:「菩萨圆满五地已,观法无相亦无性,无生无灭本清净,无有戏论无取舍,体相寂灭如幻等,有无不二离分别,随顺法性如是观,此智得成入六地。」也就是说六地菩萨已经「了悟因缘所生法,无作无受无真实,如幻如梦如光影」的真理。当此地菩萨深悟三界所有唯是缘起幻有,缘起幻有即是唯心所现,缘起幻有、十二因缘皆依一心而立的道理时,便当下契入了空性解脱门,能入灭尽定中。虽然体证空理,但是仍然不舍大悲愿心救拔众生。就在此地菩萨体证性空真谛的同时,三解脱门、无障碍的光明智能便如实现前了。亦即经中颂文所说:「如是普观缘起行,无作无受无真实;如幻如梦如光影……如是观察入于空,知缘性离得无相;了其虚妄无所愿,唯除慈愍为众生。空三昧门具百千,无相无愿亦复然;般若顺忍皆增上,定慧均等现在前。」
七地菩萨证入灭尽定中
七地菩萨在其所修集的广大甚深的空性证境中,又获得了十种不可思议的方便智能。以此十种殊胜的方便智能,能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并且在行住坐卧,乃至睡眠之中,都保持着光明觉照,没有丝毫烦恼妄念。因为此地菩萨精进修行到了极致,已经获得最极殊胜的方便智能的自在力用,因此在念念之中,经常能够具足十波罗蜜、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总持法(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三十七助道品、三解脱门,乃至一切菩提分法……。
经上又强调说:菩萨在诸地修行的过程中,「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能,乃能得过。」七地菩萨就是具足成就了大愿力、方便智能,所以能够以自在的方便智力,舍一切有功用行,从第七地证入第八地无功用行中。在七地以前,名为末超烦恼行;而契入七地之中,不名有烦恼晋,不名无烦恼者。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一切烦恼不现行的缘故,不名为有烦恼者。又因为追求如来智能,尚未圆满的缘故,不名为无烦恼者。此地菩萨因为已经从甚深广大的空性证境中获得最极殊胜的自在方便智能力用,以此不可思议的自在方便智力,便能在念念之中入于灭尽定中,念念中又从灭定中而起。虽行于实际,心心寂灭,但因大愿力摄持的缘故,而不证灭。因为能念念出入灭尽定中,自然清除了宿世以来无量身口意所造作的染污业行,令身口意业融入无相、清净的修行中,止息任何染污烦恼生起,于是亲证了无生法忍光明。
经中又称扬此地菩萨说:「此地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能够运用其修证的方便智能,做为广大众生光明智能的指引之师。除了佛及八地以上的菩萨,其余菩萨的深心妙行,没有一个能够与他相比。」「此地菩萨所修证的广大禅定神通解脱,虽然念念皆得现前,亦证无生法忍,然而是靠自力、有功用行所成,非如八地已进入无功用行当中,较得成就。」
八地菩萨得证无生法忍,继续修学诸佛法身智能
经上说:「当七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菩萨成就此忍,实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菩萨住不动地时,身口意业,念务皆息,寂灭现前,解脱智能成就,弃舍一切有为有相的加功用行,完全进入无为无相的证量之中。无漏果报法彻底成就,(住于报行)。」这个时候,因此地菩萨本愿力的缘故,诸佛亲自现在他的面前,以佛的智光加被他,令其继续修学诸佛法身智能,续佛慧命,引导他前进说:「……你现在虽然得到了寂灭解脱,但是无尽的凡夫众生,依旧在生死苦海中打滚,你应当忆念你过去所发济度众生同入不可思议智能解脱之门的大悲誓愿,不应该就此入于究竟涅盘。而且此寂灭无分别之法,一切二乘圣者亦能得证。诸佛不以得证此法而称为如来,诸佛之所以称为佛者,乃是因佛有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法、无量清净身相、无量智能、无量国土、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声音……,你只不过得证此一法光明——所谓一切法,无生无分别。而佛所证得的甚深无碍智能、诸法光明的实相,乃是无量入、无量作、无量转……,你均尚未证入,你应当起智观察,十力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有种种差别,不是你现在的证觉智能所能契入的……。」
当诸佛以法身化导此菩萨后,八地菩萨便先以一身起行,精进修学诸佛法身智能,于是获证了诸佛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智能;又以所修集的殊胜智能力用,往返无量世界受土、净化无量佛国、教化无量众生、供养无量诸佛、证入无量法门、具足无量神通……,又以所修证的大方便善巧智能,如实而知世间无量成坏相、地水火风无量差别相、世界微尘无量差别相、众生无量差别相、欲界色界无色界无量差别相……。又于一三千大千世界中,随众生身,信解种种差别相;并以不可思议的智光力用,普于一切佛国众会之中示现种种应机受生之相。
当菩萨成就了如上无量不可思议的智能、通力时,便能于一念中分身一佛刹中,其身不动,乃至于不可说佛刹众会中皆现其身而心不动。因而成就了十种自在: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财自在,四、业自在,五、生自在,六、愿自在,七、解自在,八、如意自在,九、智自在,十、法自在。当获得此十种自在时,便能以众生身作自身、以国土身作自身、以业报身作自身、以自身作众生身……。当成就如是自在智身已,即能入佛境界,佛境现前,常为诸佛所护念……,示现无量差别身相,于一一身有大势力,报得神通三昧自在……,于无量国土,示修菩萨行;入无碍法界,无量大乘法会之中,放大光明,随有可化众生,应机教化。
因为此地菩萨获证不退转法身的缘故,所以称为不动地。以此不退转法身的甚深三昧力用,常常能够现见无量诸佛,随时承事供养。又以不退转法身所证的大智光明法力,普灭众生一切烦恼黑暗,开启众生无穷智能宝藏。又放法身三昧光明,遍照百万不可说微尘数世界,令有缘的众生见到菩萨的三昧光明,都能够启发宿慧善根,灭除烦恼火焰,得到清凉智能……
九地菩萨获得诸佛无尽善巧智能
经上说,当八地菩萨进一步「普入如来秘密处,总持三昧皆自在,获大神通入众刹,力智无量不共法,随诸佛转大fa轮,不舍大悲本愿,利益众生之时,便能契入九地之中。」九地菩萨因为得证如来秘密法藏,能以无量的善巧智能,如实了知善不法、无记法行、有漏无漏法行、世间出世间法行、思议不思议法行……,又能以无穷甚深的智能力用,如实了知众生心种种差别、众生心种种相、诸烦恼种种相、诸业种种相、众生根上中下相、众生理解力上中下相……,受生种种相、习气种种相、众生正定、邪定、不定相……。因能以无尽的善巧智能,随顺了知如是无量世界中众生的种种差别行相,依其根性需要而教化调伏之,所以称此地菩萨为善慧地。
菩萨在此地中,因为所修智能较前诸地更为殊胜,随时能以不可思议的善巧智能随众坐种种烦恼习气而为说法对治,成为广度无边众生的大法师,具足法师的圆满德行。又能受持、守护诸佛所说的一切法藏,以菩萨言辞,四无碍辩才而宣扬诸佛法藏。又获证无量陀罗尼门,以无尽善巧的音声辩才法门而为众生演说无量佛法。又以广大神通力,到无量佛所,在一一佛前,均以所修证的无尽陀罗尼门听闻正法,闻持不忘,再以无量差别义门,而为众生解说。
当此地菩萨初见佛时,在头面礼佛之际,便于佛的智光加被下获得了无量法门。如果此地菩萨想要用一种音声为大众说法,一切众生都能够解悟法义。如果想要用种种声音,为众生说法,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开悟。如果想要放大光明,演说法门,便随菩萨心念实时放大光明,于光明中演说种种佛法……。如果想要在不可说的无量世界中之地水火风聚集的所有微尘的一一微尘中演说佛法,即满菩萨所愿,随其心念示现其中而为众生说法……。又能于一念中随众生有所欲求深入一一不可说世界中依其根性、需求而为众生解惑、开示。虽然此地菩萨的福慧已近圆满境界,但是仍然昼夜不息的专精修行——「唯入佛境界,亲近如来,证入诸菩萨甚深解脱,常在三昧之中,恒见诸佛,未曾舍离……。并于一一劫中,见无量佛,皆能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又放诸佛面前,请问种种疑难,获得说法陀罗尼门,永不忘失诸佛所说每一句法要。
十地菩萨得证诸佛最后无上禅定,大放光明
十地菩萨证入诸佛甚深境界,具足诸佛十力不共法,忝为佛数之中,得证诸佛最后无上三昧,名为菩萨离垢三昧。此三昧现前时,有大宝莲华,忽然出生,乃是出世善根最后圆满所显现的。此大宝莲华,为无始以来无量清净众行所成就,恒放无量光明,普照法界,利益众生。当十地菩萨坐在宝莲华座上……,一切世界,随即震动……。菩萨便从两足下、两膝轮、脐轮中、左右协、两手中、两肩上、项背中、面门上、两眉间、头顶上……,放出无量智能光明,成为炽然光明网,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广度有缘众生。
十地菩萨以其所证的无上智能,能够如实了悟诸佛所入的微细智能、诸佛所入的秘密藏、诸佛所有入劫智能、诸佛所有入微尘智能……,乃至一切佛所有广大无际智能,此地菩萨皆能契入。又有无量不可思议解脱门、无量三昧门、无量陀罗尼门、无量神通门……,皆在此地成就。诸佛这种像太阳般普照万物利济无穷众生的秘密法藏,又如大雨普降甘霖,滋润无穷万物的光明大法,唯除第十地菩萨,其余一切九地菩萨及所有声闻、独觉众生都不能知、不能摄、不能持……。因十地菩萨能于一念之顷受持诸佛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一念之顷,能够普遍十方无数世界,演说大法,随众生心之所乐,霖甘露法雨,灭除一切众生惑业尘焰,所以称此地菩萨为法云地。十地菩萨又能以明达的智能,自在的神通力,随其心念,令无量世界,互作互现,不可测知……又能依其心念,于一毛孔中,示现一切佛境界、诸佛国土不可思议庄严之事……。其智能光明不异如来,而其身语意业,亦不舍菩萨三昧……,十地菩萨福慧功德宣说不尽……。
(学佛网)
佛教菩萨有哪十个阶位
哪一个十个阶位?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是资粮位,十地称为十圣,是修习位。论时间,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佛教:请教十地位的各种说明,各各境界。
一.欢喜地:
处在欢喜地的菩萨,是刚刚开悟了的行者。他对世间的一切生灭法,有了自己正确的体验。除去了一般凡夫的妄执,真正明白了一切法本空、无我、与万法唯心的真实意义。并且亲历了出世间的妙境,进入了一个与世间凡夫有别的,崭新的精神领域。而内心喜不自胜,所以称为欢喜地。
二.离垢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了知你我同体的意义,思想言行因而得到了净化。从前的染污行为不再生起,一切身口意的活动,已经不再有过失污垢。自然地依圣道而行事,成为了天人的楷模。
三.发光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通过实相的体证,看破了一切的虚妄,内心能忍一切凡夫所不能忍的一切事情,而且内心始终保持着湛然不动不受干扰,反而伺机度化一切愿得解脱法的众生。
他的智慧,对一切众生的种种愚痴与过错,都能了解。并且能够无尽的宽容、容忍与怜悯。
他的智慧,如同照亮愿得解脱法的众生的一盏明灯,光芒四射。照现众生的痴迷颠倒,以智慧的光芒驱散黑暗与无明。
四.焰慧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已经亲身证得了诸法与众生的虚妄不实。对一切都无所畏惧,能起完全的勇毅。他能为解脱众生而赴汤蹈火,粉身碎骨,而没有丝毫的退却。他越是为众生做事吃苦,他的智慧与力量就越会相应地增长。他在救世的事业中,能够锻炼出极高的智慧,他的智慧力量如同高涨巨大的火焰。
五.极难胜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由于智慧得到了高涨,不再为虚妄而颠倒,修行到了极深的禅定境界。他在定中能够全凭智慧的力量,观照世间与出世间一切微妙难宣的法。他掌握了宇宙运行的原理,所以善能分别真伪,并且能以慧力引用禅定之力起极大的神通变化。他的慧力与神通,难测难量,宇宙之内能胜过他的已是寥寥无几。
六.现前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已经得到了完全的三昧定力与智慧,一切世间与出时间法的本相,都难逃他的法眼,都会如实的出现在他的眼前,没有蒙骗欺诈他的可能。他的慧力与定力,使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宇宙的法则,成就他心中所想的一切现前。(不能违反宇宙法则)
七.远行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私心泯灭,为了众生无处不到,无时不在,恒以大慈悲之心、方便智慧,点化愚痴众生,救灾解困。又以智慧与定力指导后学菩萨,使他们能够增长慧命,疾得圣果。他肩负着极重要的任务,他要教育与救度已发心和未发心修行的众生,所以他任重而道远。
八.不动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虽然道行深远难测,且功德宏大。却不恃己得一切智慧与神通,而生一点点的怠慢之意,对救世度生的努力,不减丝毫的松懈。对圆满度世的宏愿,能够恒久的乐此不倦,道心永不动摇,永不腿转。
九.善慧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能够善用一切智慧与神力,起无量的神变,进入了一个至善的境界之中。能够弘法度生于十方无碍,为一切菩萨所敬重,他能教化菩萨与凡夫一体无误,堪作大菩萨之师。
十.法云地:
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智慧、力量与解脱已达究竟,而且更加能够善于运用这些能力。因此他的济世功德便没有穷尽,能够利乐有情永无止境。
他的智慧与法力如同浮云法雨一样,为众生遮去苦恼的逼迫,滋养众生的慧命令得增长。他已经成为一切众生的守护者,一切解脱智慧的源泉。
法云地阶位的菩萨,是菩萨修行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法云地菩萨的境界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佛。法云地阶位的菩萨,他的智慧、神通与解脱已达究竟。已经成为了一切解脱智慧的源泉,成为了一切想要求得解脱之法的众生的守护者,成为了六道众生的救世主,成为了一位法身遍满宇宙的觉者---佛陀。
佛,传法给我们是为了引发众生原本善良的本性,让众生脱离六道苦恼的逼迫与束缚,建立人间极乐。而不是想成为众生心中虚妄不实的神,让众生给他整日地磕头烧香,求得庇护。求佛庇护那是邪念!佛不可能为有邪念的众生提供庇护的!为有邪念的众生提供庇护,那是断人慧命。佛是不会做断人慧命的事情的!
我们上面业力中不是讲了吗,每个众生的业果只有自己承担,任何人也不可能通过神通.智慧来回避业力的因果规律。而业力中有抑制业,抑制业它可以制碍其他的业果,可以使一些业不能结果。而抑制业只有通过修行佛法,通过解脱道的修行才能得到。所以,您想真正地摆脱苦恼的逼迫与束缚,只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任何一个佛、菩萨也不会保佑您的。
只有那些行为不端、心存邪念的阿修罗、夜叉、罗刹才会为众生提供庇护,他们为众生提供庇护与“利益”是有条件的,是暂时的,是短暂的!是不长远!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而往往受他们庇护与“利益”的众生,最终都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求佛不灵的原因。所以,只有想求得解脱之法的修行者,才能得到佛的真正加持。
而这十个阶地的菩萨境界,是佛的方便说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次第规律,只是依菩萨功德、道行的深浅,而划分的十个不同的境界。是为激励修行者的精进心而设,是为修行者作以指南的。所以修行者不要拘泥文字,固执地执着十地菩萨的等级,以免阻碍修行的进程。
在修行者的群体中没有什么阶级与等级,没有谁大谁小!只有众生功德、智慧、思想境界的不同!“佛. 菩萨.罗汉.出家人.在家人.皈依者.未皈依者”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先修一地再修二地之说!
只要您真性大开,也可以不需要刻意修行前九地菩萨的境界,直接进入第十地法云地菩萨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顿超直入,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义。六祖慧能,就是因为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的。
所以大家修行佛法,不要被文字语言束缚住。在当下,在今生“您”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您就可以在今生进入“极乐世界”。
但是,必须要通过自己对佛法的精进修行。
通过自己对佛经的思辩,对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去得到智慧!
通过自己自觉主动的运用佛法,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来净化自己的身心,来除去自己身心的污浊,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通过自己为一切众生解除苦难的束缚,为众生弘扬佛法的真理,为度化众生而能忍他人所不能忍,行他人所不能行,从为度化众生勇猛无畏中得到功德。
只有在今生“慧(智慧)、净(思想境界)、德(功德)”具备,才可以当下成佛,当下进入极乐世界。
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的,自己也可以再找一找
十地菩萨的菩萨境界
大乘佛法将菩萨修学佛法的过程分为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信属十住之初住分出。十地前为三贤位,见道后登地为圣位,以后进入修道阶位,直至十地,等觉妙觉,最后圆满成佛。大乘菩萨从初地到十地,共有十个阶段,十地菩萨是菩萨的最高阶段,再外一级,就可成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16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