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生死自在是什么果位(生死自在和了生死区别)

学佛百科2023-04-0778

当生则生 当死则死 来去自如是什么意思

人生有多种多样,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但归结起来,也不外乎有二种;活得累和活得潇洒。面对同一个客观环境和自然条件,为什么有的人活得极其艰难,有的人相对就活得轻松自在?其中除了天赋差异外,就是聪明人懂得调整个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审时度势,超然处世,顺应自然,这样才有可能冲樊笼破拨去万累。

在人生的曲折道路上,当遇到难解的人生方程式的时候,明智的人就选择“顺其自然”,“静观其变”,因势利导的做法。乐天知命。了解规律并尊重规律。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尊重规律的经验之谈。凡事看淡,看开,看远,什么功名利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终身为此,忙忙碌碌,巴巴结结,实在活得累,不值得。

万物有生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对生和死的态度,形成了每个人的生死观,生死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处世哲学;生活态度。生和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的生和死是不可避免的,就象白天和黑夜一样平常,“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个人的降生是依循着自然界的运动而生,一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事物转化的结果;生若浮游天地之间,死若休息于宇宙怀抱,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生也好,死也罢,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可怕的。

从根上说:“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连生命的气息也没有。“人”仅仅是夹杂在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状态中,而后才有了生命气息;这种气息变成形体,形体再度就有了生命,现在又变为死。这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运行一样。“人”死了是很平静地躺在宇宙这间巨大的居室里,没有彻悟生命的本质了。

“人既然已经死了,就等于回归了宇宙自然之中,暴尸或深葬,为鸟啄,为蚁食,反正都一样,何必那么在意?承认生命的自然属性,当生则生,不当生则不生。生则好好生活,死则超然以对。生命遏不住,死神更难扼,何况从宏观上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是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新新陈代谢,历史长河才源远流长。

人的生死有时就是“有定数”应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顺其自然,就是在大势已去时,想得开,不能钻牛角尖,特别是对少年夭折,中年短命,突然变故,死于非命的打击,要寻找平衡就得这样想,才能解脱。不然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最终死而不能复生,活人总要活下去,一切悲观消极都无济于事。

生命是宝贵的,短暂的,重生乐生,在有限的生命岁月,创造更多更高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更有意义,不枉来世上走一趟。世间的事情永远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人一辈子都去追求完美的东西。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要把不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来处理。”是的,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歌唱,活着就应该笑,因为只有笑,在是苦难最好的归宿。“笑对生活”就是乐生重生。“顺其自然”,追求高,看得透,想得开,活得既有意思,有价值,又比较轻松。

如果生前证得阿罗汉等等果位 死后是不是就一定能去极乐世界了?

不是啊,阿罗汉 是小乘,除了释迦牟尼佛一佛外,根本不承认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你要去极乐世界不一定证果,你只要信愿行,实现都收六根 一心称念而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念到阿弥陀佛现前 算是有把握往生了

佛经中说阿罗汉寿命是多长,心越静寿命越长

阿罗汉已经出离生死,不受轮回业力影响,寿命长短可以自己做主。像历史中的宝掌和尚,活了一千多岁。迦叶尊者现在还在鸡足山等五十六亿后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罗睺罗觉得世间的事情已经做完,就涅槃走了,还不到六十岁。阿罗汉都是生死自在,神通无碍。

请法师讲一下,什么是开悟,开悟之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开悟,是指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暗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氎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开悟并非易事

菩萨修行,历经种种阶位、断证,至此才达到完全“见性”。可见所谓“明心见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亦不是一蹴可几的。以经证经,《大般涅槃经》中开示见性,亦说:“十住菩萨见不了了。”亦即,即使已达十住的菩萨,虽得见性,但并不能见得十分明了,以真如尚未全体显露故;须经历位断证,才逐渐分分显露:一分断证,一分显露。所言“断证”者,断除无始无明习气之乌云,以无明乌云覆盖自性之大日,故智光不得透;待乌云渐散后,大日渐显;若乌云全散,即大日全露,日光遍照,无远弗届。及,当今学佛常听人说他已“明心见性”,或者常把“明心见性”刁在口上,把“见性”看作一件容易事,且常以少少文字知解,就当作是“见性”,就认为已经“一悟即至佛地”,这实是“以解作证”,十分不当,甚至有“大妄语”之虞(未证言证)。请看经文:十住菩萨仍见不了了;第六地菩萨才得真如完全现前,才能称得上完全“见性”(亲见真如本性)。一般具缚凡夫,贪瞋炽盛,自心烦恼念念丛生,乌雪覆盖,心中一团无明黑暗,若能由宿世信根,而解得佛语,信解真如本性,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因为佛所说之般若实甚难信解,而真如本性比之般若,则更难信解百千万倍。至于“亲证真如”(或简称“见性”)则实非凡夫所能。学佛过程中,有时候有若“灵光一现”,好似有所见,那是一心精进修行时的少分相应,暂得如是,不会长久的,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见性”,或“大悟”、“开悟”(如楞严经云: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这是指于正修行精进时所产生的现象。至于毫不精进修行的人,如果也有些现象发生,那多半恐怕是“幻象”,莫执以为实,更勿计执而以为自己已经“见性”、“开悟”、或“证道”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纵使大修行的人精进修行所起现象也常都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更何况你并非大修行的人,亦不精进,怎能凭空“开悟”、“见性”?)若仍计着不止,则必转“幻象”为“魔相”;此魔事一成,必至受现世报,来世堕落,不可不知。是故当今学佛,莫轻言“我已明心”,“我已见性”。若见如是人,亦应保留慎察,甚或敬而远之。盖欲习禅,须于禅那中种种现象,事先都了知,且能分辨,静坐才不会出差错;有境界出现时,也才能觉知、才能对付。东瀛有人倡“只管打坐”,而于禅道、禅理毫不研求,这样可说是硬碰硬的“土法炼钢打坐法”,或甚而是明明有眼而不用(有经教而不看、不依),故意闭起眼来跑步,勇气固可嘉,难免愚痴、盲修瞎练之讥。又,西人所著《禅门××》中所载,许多“某某人开悟的实例”,多是一些西洋人,于初发心,即到东洋,依彼人所教“只管打坐”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如呕吐不止、就地打滚,乃至晕绝等);此等现象,彼书之中称为“开悟”的现象或前兆。然依楞严经,则知这些是行者自己业障现前的现象。呜呼,《楞严经》不昌,众生愚迷,枉受辛勤,遭受魔事,还自以为是“开悟”,且著书立说,造大妄语(妄称开悟),误导群生。十多年前,笔者(成观法师)在纽约,有一居士及其同修(配偶),皆是从台湾来的留学生,已得博士学位。彼人于台湾时就读第一流大学,且曾为该大学佛学社之社长。那时他回台省亲,返美后兴冲冲地跟我讲:他找到宝了!——他找到一个大修行的人!他说:彼人在台湾很轰动,尤其是在大学学府中之一般年轻学佛的人中,非常受拥戴。他说、彼人创立了“××禅”,且说他已证得初果须陀洹,并说,他能在短期内,教导、训练他人,令他开悟、也证得须陀洹(初果);听说他已“印证”了几个“弟子”已得初果(这些人亦是在家众)。当时我听了,就在心中暗自预测:这个“大修行人”大概很快就会升到二果、三果、乃至四果。果然,不幸被我料中,过不多久,就听到此人接连往上窜升,终于爬到四果。光阴荏苒,十多年后,听到佛教界有位名教授去访问他的时候,问他:“听说你为弟子印证得果——说他们已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有没有这回事?”他答说:“我那是因中说果。”好个“因中说果”!其实是狡猾之辞!(“因中说果”之意为:他们心中虽只有“因”,不过将来一定会成就那个果;我由于见其因,而知其果,因而提前说出那个果,如是而已。)又问:“听说你自称已得阿罗汉果,有没有这回事?”他回答:“以前的不说,我自认是‘法眼净菩萨道行者’。”您看!又改变了,不敢认了!(为何不敢认?因为访问他的人是内行人,大学名教授,且差不多等于是他在佛学上的老师——他向他学过佛法;因此知道此番蒙混(蒙混)不过,故而改口。)以上所说之例,那还算是好的;更多的情形是:有些人自封为佛、活佛、上师、无上师、金刚上师、法王,甚至说他是那一尊佛或菩萨再来、或某佛、菩萨的化身。而浊世众生常愚痴无目,信受不疑。未证说证是大妄语,即使说自己是某某菩萨“化身”、某某佛化身,或“再来”,亦是大妄语。因此在戒经中说:不但不能自说,甚至连他人问说:“法师,听说您已证三果(或已出三界、或已“生死自在”,或已登八地,或有神通),是吗?”等问题,即使没有肯定、明白地回答说:“是的。”而只颔首(点头)、或微笑、或默然(默认),或瞬目等用以暗示,令对方“领解”作肯定的答复,或有意令对方“误解”作肯定的答复,皆是于大妄语戒有犯!更进而言之,乃至若于此等问题,不明白地当场加以否认,亦是有犯。甚至即使听弟子们传言、议论等事(“听说我们师父有他心通。”),为师者在旁听到此言,若不加以否认、制止如是传言,即是有犯。再者,不但别人疑己证圣,不加否认,即是有犯,甚至也不能随便说某人已证道证果、或妄下定论说某人为“大菩萨再来”,或某人是文殊的化身、观音的化身等等;乃至若听到这些传闻,亦不可再去传与他人,否则即属妄传妄语!曾经有人在讲经时公开宣示他的老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居士)“已经生死自在了”,而且一定可以活到九十多岁以上。不幸,老先生不久就往生了。为佛弟子不应随便宣说他人有任何果证(包括“生死自在”)——即使你是在说别人,也是犯大妄语!你既然能知、能见别人“已生死自在”,这表示什么呢?这暗示着:你的修行比他高,或至少你与他一般高,才能知道他修证的境界。所以,当你“赞他”的同时,即是在“自赞”,是故这之中即具有两重大妄语:一者妄说他人所证,二者暗示自己所证——不可不惧!再者,为何如来教敕即使真是菩萨及阿罗汉等的化身,也不可说?为什么?因为如果说了,便有几种后果。一、众生都竞相来膜拜、供养,于是便于工作与名、利扯上关系。二、你若是真菩萨化身,而有人或外道不信或嫉妒,说你是假冒的,乃至说你是魔的化身,岂不令他造大罪?三、若你是真菩萨,而作如是宣说,但别人想作妄语,自称他也是真菩萨,如何能禁止他说?又如何能分辨真伪?因此,此例一开,便无穷无尽。因此,为杜绝此弊,佛即教敕一律不可泄漏。是故:“泄即不住世,住世即不可泄”。准上而言,即可知此铁则:“真者不言,言者不真”。依此亦可知某教派肆言其领导人若非文殊、普贤,即弥陀、观音等之化身;乃至有一派人对外宣称其缁素二众皆已成佛,且于其名上冠“佛”字;另有一派宣称其派下数十人皆已证初地以上菩萨果位。凡此林林总总,依正教而言,都大有问题,智者请详。盖淫、杀、盗、妄四波罗夷为一切大魔事生起之因,因断即果不生;若于“四种明诲”敬持无缺,即断魔因,魔事永寂。反之,若不持四种明诲,妄行四弃(四波罗夷),而自谓在修行、习禅,乃至欲求开悟见性,欲求无魔事,则有如椽木求鱼,了不可得。

开悟并不等于了生脱死

夫欲了生死,必须实证。若唯悟而未证,则烦惑尚在,大须努力。倘能兢兢业业,历缘锻炼,则觉照存心,冥符圣智,人我是非之凡情,无由而起。若不加觉照,依旧凡情炽然,功行愈高,情见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难免。如人睡惺(xīng清醒)不起,久复睡着。古人谓大事已明,如丧考(kǎo父死后称考)妣(bǐ母死后称妣)。正以烦惑未断,或恐复迷。须知断惑之人,便无凡情。既无凡情,何有生死?大悟之人,其悟纵与佛同,其惑犹未断除,必须念念觉照,庶(或许可以)免凡情用事。藏(法藏)、忍(弘忍)父子[1],虽则悟处高深,只因我慢过甚,全体埋没于人我情见之中,而犹欲为续佛慧命之第一高人,以致一错永错,而莫之能反。尽其智力,只做得个平侍者之身分。可不哀哉?如来深知末世众生,烦惑难断,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令其于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承侍弥陀,追随海众。从兹圆破无明,彻证自心,直至成佛而后已。使藏、忍知此,当即上品往生,证无生忍,普现色身,广度群迷。又何至妆点文饰,欲得超师越祖之虚名,企其流芳百世。一经明眼人看破,竟落得个邪魔外道之实号,而遗臭万年。呜呼哀哉!(《拣魔辨异录》重刻序)[1] 父子:这里指师徒。

有人说:“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见性成佛,是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并非是成福慧圆满的究竟佛。为什么呢?因为宗门下的人,工夫用到开悟的时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来是和佛一样,所以叫做见性成佛。但他的粗细烦恼,丝毫尚未断,不过能常自觉照,伏住烦恼,举动就和圣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觉照的工夫,伏不住烦恼,那造起业来,比他人更要厉害。因为他的烦恼里头,有开悟的力量夹杂着,就变做狂慧,所以造业的能力,也异常的猖獗。这样不但没有成佛的希望,而且还要堕落三恶道。所以已经开悟的人,更要加工进修,时时觉照。等到见、思烦恼断尽了,方是了生死的时候,并非一悟便了。类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禅师,因为悟后未证,仍不免轮回之苦。覆辙[1]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说真成佛,更加差得很远了。(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楞严经里有这么一句:轻言未学是什么意思?

此出于《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之断大妄语心

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密因”,密付之因。此谓,泄漏了佛密付于他之因,将佛的密嘱,轻易地告知未学之人。“末学”指未得圣道之人。

以下选用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有很精彩的诠释。

【诠论】

由此段经文可知,不但未证说证是大妄语,即使说自己是某某菩萨“化身”、某某佛化身,或“再来”,亦是大妄语。因此在戒经中说:不但不能自说,甚至连他人问说:“法师,听说您已证三果(或已出三界、或已“生死自在”,或已登八地,或有神通),是吗?”等问题,即使没有肯定、明白地回答说:“是的。”而只颔首(点头)、或微笑、或默然(默认),或瞬目等用以暗示,令对方“领解”作肯定的答复,或有意令对方“误解”作肯定的答复,皆是于大妄语戒有犯!更进而言之,乃至若于此等问题,不明白地当场加以否认,亦是有犯。甚至即使听弟子们传言、议论等事(“听说我们师父有他心通。”),为师者在旁听到此言,若不加以否认、制止如是传言,即是有犯。

再者,不但别人疑己证圣,不加否认,即是有犯,甚至也不能随便说某人已证道证果、或妄下定论说某人为“大菩萨再来”,或某人是文殊的化身、观音的化身等等;乃至若听到这些传闻,亦不可再去传与他人,否则即属妄传妄语!曾经有人在讲经时公开宣示他的老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居士)“已经生死自在了”,而且一定可以活到九十多岁以上。不幸,老先生不久就往生了。为佛弟子不应随便宣说他人有任何果证(包括“生死自在”)——即使你是在说别人,也是犯大妄语!你既然能知、能见别人“已生死自在”,这表示甚么呢?这暗示着:你的修行比他高,或至少你与他一般高,才能知道他修证的境界。所以,当你“赞他”的同时,即是在“自赞”,是故这之中即具有两重大妄语:一者妄说他人所证,二者暗示自己所证——不可不惧!

再者,为何如来教敕即使真是菩萨及阿罗汉等的化身,也不可说?为什么?因为如果说了,便有几种后果。

一、众生都竞相来膜拜、供养,于是便于工作与名、利扯上关系。

二、你若是真菩萨化身,而有人或外道不信或嫉妒,说你是假冒的,乃至说你是魔的化身,岂不令他造大罪?

三、若你是真菩萨,而作如是宣说,但别人想作妄语,自称他也是真菩萨,如何能禁止他说?又如何能分辨真伪?因此,此例一开,便无穷无尽。

因此,为杜绝此弊,佛即教敕一律不可泄漏。是故:“泄即不住世,住世即不可泄”。准上而言,即可知此铁则:“真者不言,言者不真”。依此亦可知某教派肆言其领导人若非文殊、普贤,即弥陀、观音等之化身;乃至有一派人对外宣称其缁素二众皆已成佛,且于其名上冠“佛”字;另有一派宣称其派下数十人皆已证初地以上菩萨果位。凡此林林总总,依正教而言,都大有问题,智者请详。

佛教:和尚坐化是怎么做到的?练的什么功?什么原理?

佛家称之为圆寂、涅槃,当我们通过修定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清净下来,没有妄念之后,通过善知识的点拨,而得开悟。禅宗通过参禅的方法修定,再通过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而参透事物的真相,最终达到大彻大悟,证得法身(通过自己的修行,证得一切事物了不可得,相有而体空,放下对一切事物的分别、执着,回归自性),往俗里说,当下就契入菩萨的境界,只是还有个肉身而已。教下(学经教)通过读经,也是去除妄想,修定,再通过佛经里的意思大彻大悟,最终证得法身。净宗通过念佛的方法,同样修定,制心一处于“南无阿弥陀佛”,得念佛三昧(入定),去除妄想,从功夫成片(大约1个半小时没有一个妄念)、事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开悟),就证得法身,生死自在。净宗还有个好处,只要众生能信能愿,临终之时诚心十念无妄想,弥陀接引,无需生死自在,也能得度。

如果你真能通过这个方法自杀,恭喜你,你把十方诸佛苦口婆心的教育落实了,你得度了。你是个优秀的佛弟子。

切莫自杀,自杀后灵体不能投胎,因为你时日未到,还要忍受变异生死,每七天你的灵体要再死一次(再痛苦一次),自杀只会把事情搞糟。其实无论你有什么难处,只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够了,刘素云居士通过念佛,把绝症红斑狼疮都念好了,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会念好,就追问吧,我在此不累述了。键盘不行,打字好累。

阿弥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567.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