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法喜支撑着我的词条

各位师兄好,我知道念佛可以念出快乐,我想知道念梵音楞严心咒可以念出法喜或者快乐吗?感谢!
可以啊。
说一点粗浅的见识。
听法师讲,要诚心真心地念,念的时候尽量不要东想西想(最好祛除妄念),每天都念,长时间坚持,心逐渐清净,法喜会逐渐生出。
不要指望一天两天就能出法喜吧,多久会感知法喜,也要根据个人的修行功力。
可以给自己制定功课,每天大致哪个时间念,规定念多少遍。
念经咒和佛号,都可以逐渐在内心生出快乐,但重要的改变自己的心念。
如果一直念却不改变自己,就很难了。要和心里有时生出的恶念对抗,转变心念。
没事儿多听听法师讲经吧(推荐法师系统的讲经视频),如果只是一知半解地学习佛法,也不太容易。
上个回答提到宣化上人讲的楞严经,优酷上有制作好的音频视频,都可以搜搜。
也可以关注 宣化上人专弘平台 的微信公众号,下载 宣化上人法汇 的软件。
一起加油。
法喜是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我的师父王金宪教导我说:“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是法喜。”
有一天师父给我们几个弟子讲幸福学,问我们一个问题: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如何能达到?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师父看我们都不回答,告诉我们说: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要追求幸福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么有的人为社会培养了有用人才觉得幸福,有的人有吃有穿就幸福,有的人觉得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是最大的幸福,还有的人觉得到老了没有比能享受天伦之乐更大的幸福,其实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佛家所讲的法喜。
百度一下,原来法喜为佛教用语,意谓高僧大德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法喜不受外物五欲六尘的刺激,是从本心、先天生出来的喜悦,是天下最大的喜,是人最大的享受,是清静的,真诚的,无限量的,无论佛道,修行到一定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法喜,甚至习武之人、文人、普通人都会有法喜。
以上可能是对法喜比较规范的解释吧,读完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要心生法喜,从何入手修炼呢?
师父讲过一个故事,说是故事,实则是师父的亲身经历:一天师父接待一家三口,孩子是个女孩儿,小女孩儿拿起师父的水杯猛喝一口水后,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她对着师父把水吐了师父一脸,随后师父拿毛巾擦了一把脸后继续接待这一家三口。
这一口水的故事却对我的内心有很大的震撼,因为出现这样的事情,师父还能心平气和的接待这一家三口,换了别人没有几个能做到吧?
师父却说:一开始我也挺意外的,但是一秒钟不到我就想到小姑娘是在用这种办法惩罚她的爸爸妈妈,我不认识她,跟她无冤无仇的,她见面就吐我,是想让她的爸妈当众出丑,于我无关。
师父又说:猜到小姑娘的动机,我心中暗喜,因为我觉得是老天派小姑娘在帮助我长功力,不应该高兴么?不应该感谢小女孩儿么?所以好事儿来的时候往往不被人发现,相反还总是让人误解,因为好事儿表面上往往面目可憎,张牙舞爪,让人看到了只想退避三舍,实际上天使之心却在其中,等着人的慧眼去发现它。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法喜?
还有古时那个山上的老和尚,山下一个姑娘意外生下一个孩子,却把责任推到老和尚身上,所有人都误解他是小孩儿的生父往他脸上吐口水、砸东西、骂他枉为出家修行之人;误会解除,全村的人又都去负荆请罪,请求老和尚的原谅,但是在老和尚那里,不管你骂他还是赞美他,他永远是两眼微闭,双掌合什,且只有一句话:阿弥陀佛,是这样么?
司马懿,在收到诸葛丞相送来的女人衣服,儿子觉得父亲受到了奇耻大辱时,他却满心欢喜的换上衣服,原地转了三圈,还让来使回去代他谢谢诸葛丞相。
那个坐飞机去看望女儿的美国女士,当飞机出现故障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时,她却气定神闲的在读《圣经》,她说:如果飞机失事了,就去天堂看望因病去世的大女儿,如果能安全抵达目的地,就按原计划去看望二女儿,这有什么不同么?
这些人我觉得他们的状态就是法喜的表现,他们堪称情绪管理的高手,着实让人佩服,所以我想,做情绪的主人一定是达到法喜境界的第一法门。
而像我这么普通的人,如果能做到不论发生任何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于色,比如中奖也好,落难也罢,都用一样的心态来对待,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应该来的,不早不晚,刚好就应该出现在这一秒,不埋怨,不逃避,祈祷一切的发生都有助于我,如此是不是也能达到人生幸福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呢?
法喜是什么?
法喜,为佛教语,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也常常取她的引申意义修行达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产生的现象。在《拾遗记》中记载了有关法喜与隋炀帝的小故事
学乐、法喜、禅喜、随喜是什么意思呢
1、学乐:因为学习而感到的快乐。假如指佛法,就是指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而获得的快乐。
2、法喜: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因感受到佛法而心生喜悦;第二层意思是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因心里清净而油然升起的一种快乐。
3、禅喜:禅喜和法喜的意思相近,但是强调这种快乐是因参禅、坐禅获得的。
4、随喜:意思是见到他人行善而心生欢喜,虽自己没有行动,但由衷的赞扬对方的一种发心行为。或者是在他人行善时自己出一份微薄之力,称为随喜。
扩展资料:
野史逸闻:
法喜
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南海郡守送给他一个僧人,名字叫法喜,他让安置在皇宫内。这时宫内刚刚建好一座殿堂,法喜忽然要到里面去观看,进去一看,惊慌地跑下门前的台阶,回过头去看了看说:“差一点压死我。”当天半夜下起了大雨,殿堂崩塌了,压死几十个人。
之后,他又在宫内转圈跑,跟人索求羊的脑袋。隋炀帝听说后非常厌恶他,以为他是在说疯话,命人把他锁在一间屋子里。几天之后,宫内三卫在市区内见到了法喜,回去报告皇帝说:“法喜正在市内漫步。”皇帝责令主管人员检验关他的那间房子。
门上锁头依然如故,看守人员也说:“法喜在屋里。”于是开门进屋,只看见一件袈裟盖着一堆骨头,有把锁头挂在胫椎骨上。把这些情况报告了皇帝,皇帝又派长史王恒前来检验,检验结果与报告的完全一样。皇帝这才相信法喜并非寻常人,敕令不要惊动他。
到了傍晚,法喜回到锁他的那间屋子里,又说又笑的。守门人把这事奏报了皇帝,皇帝命令主管人员去掉了锁头,放法喜出来,让他随意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有时候,在一天之内有几十个地方同时设斋摆供,法喜处处赴会,这几十处都见他在那里喝酒吃肉。
不久,他身患疾病,经常躺在床上,去掉铺在床上的草席,让人在床下铺上炭火,非常烤人。过了几天他就死了,炭火烘烤的那半边身子都焦烂了,被安葬在香山寺。到了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南海郡守奏禀隋炀帝道:“法喜现已回到南郡。”皇帝命人开棺检查,发现棺内并无法喜的尸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喜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5625.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