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八步骤三种禅修上心得的简单介绍

学佛百科2023-03-10703

八步骤三种禅修3

(八步骤和八步骤三种禅修,导师开示,八步骤是方法,建立观念,思考人生,不断重复心态,也是需要有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记得第一次打坐时,腿不自在,就放下不盘,说明不真诚,看到班组共修时其它师兄都盘着腿坐着,我也只能老实盘腿,现在也养成了习惯,每天也能认真的坐着盘腿,听慈经做定课。)八步骤三种禅修,禅修在一般人眼里以为就是在闭着眼睛,盘腿打坐,实际上是一种心底功夫,怎样用心就会怎样改变我们的心,就会有收获,打坐只是一种辅助方式,只要保持正念,带着正确的观念正确的心行,随时随地都可以禅修。比如观想,运用观想修行改变观念。净观或者不净观,净观帮助我们远离贪嗔痴,通过想来改变环境,改变环境来改变自己的内心,环境对我们影响很大,心念产生和境界有关系,境界变了,心念也随着改变。还有一种内观的修行,偏向于觉知力,培养我们的知觉,获得关照力量,也是比较重视的观察修,完成对世界的建立,一种正确的认识,运用理性的思维,这种修行佛教里面比较重视,因为人有理性,能够跳出自己的经验,跳出自己的感觉,如果没有理性思维的话只能永远活在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经验里面,所以要用理性思维开放,看到自己的不足,理性跳出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对自己的关注,和关注更多的人。理性的文化和接受的文化程度也不一样,接受到觉醒的文化,智慧的文化就会开智慧,开真理,找到生命的真理。如果没有接受文化就会设定在狭隘的生活里面,跳不出自己的感觉,不清楚自己是谁?生命是怎么回事,没有接受到佛法的智慧,就会有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识,就会导致不良行为,成为危害自己,危害社会的人。导师为我们施设了很多教法,让我们不走弯路,现在有缘进入三级修学,就要兼用理性认识,时时观察,提醒自己,安住在书院好好修学,对生命,社会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去认识,帮助我们找到方向。

八步骤三种禅修就是修正观念,调整心态,运用正确的观念重复正向心态,造就高尚的生命品质。第一到第四部是观念禅修,通过将近三个月时间每天看书,观听视频,做辅助材料理解法义,做分享稿.记得本月上旬晚上在宾馆自修时,隔壁好友叫我一起去看广场舞,这个我喜欢的,当时心动了一下,也是我这个凡夫心无明的错误观念造成的,后来婉言谢绝,讲没时间去了,我要看法义,看书。也是第五第六步心态的禅修,处理问题,要考虑一下,心静下来,安住在宾馆内自修。稳定心态看书做法义,怕分享不好,打了草稿读一遍感觉不够精进,再修改重新整理,做分享心得,直到感觉满意落实正稿,收获满满,也是第七第八步生命品质的禅修,重复正确的观念和心态。现在学了10篇教材,对书本做法义的理解,养成了习惯, 丛刚自修时用了2小时,现在4到5小时,甚至一天时间看书,法义,重复看观听视频,学习,时间觉得还不够,摆脱错误观念,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的心里基础,开智慧,见真理,看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变,正像《道次第》所讲的围绕凡夫心,菩提心的展开,帮助我消除错误观念,建立正确认识,同样也离不开八步骤的十八字方针和十六字诀窍,(真诚,认真 老实,理解接受并运用,观念心态品质的改善 ,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向)。学会认识观修,以前喜欢买买买,现在好久没有这个念想了,安住了我这个以往贪嗔痴的错误观念,走向了觉醒。运用八步骤离三种过,具六种想,用法器来敲醒自己,八步骤的三种禅修,取决于有效的方法,落实修学是关键,自修共修看教材,观看影像内容,每天重复看观听,脑子里有妄念时反过来再观察,观察后再安住修学,安住了就不用再观察,安住在修学里面就是轮番修,每一课都传承着智慧内容,修学效果都得到收获,皈依三宝,观念得到了改变,把法义带到生活中调整心态,对座上修的落实,检验巩固,也是座下修的修行,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亲人随缘接受佛法的善知识,学习佛菩萨的精神,按照闻思修的佛法修行次第,从迷惑走向觉醒,心态越来越健康,对人处事用智慧相处,融合,运用所学的法义运用到生活中处理问题,来导向生命品质的改变,效果非常好,关键在于我们要真正的落实八步骤。以上是八步骤禅修的法义和分享。

八步骤三种禅修

八步骤的三种禅修,导师为我们总结了真诚,认真,老实,理解,接受,运用,态度,方法,效果十八字方针,树立正见,摆脱错误观念,认清事实真相,重复正确十六字窍决的重要话题,让我们来改变观念,心态品质的转变。记得刚进书院在第一次小班共修时,辅助员师兄给了我一张八步骤的三种禅修卡片,对照提示卡片,关照我这个是八步骤修学方法,每天要做定课,读一遍甚至10遍以上,看法义时要对照念一遍。通过这八课内容到现在我到底运用的如何?真的做到真诚,认真,老实了吗?讲一下关于每天早上定课,一起进班的师兄她们规定早上6点开始,让我和她们一起定课,可我有时会偷懒要到7点起床才能定课,说明我不够真诚,以为认真做到了,如何来完成法义的正确理解呢?《人生五大问题》佛教认为人生是有惑业苦组成,因为有无明障碍,使我们看不清生命真像,对幸福概念就会模糊不清,了解自我避免我执,要有无我的思想,透彻生命真像,生从何来,死往何处,何为命运,要对未来做出正确的规划,使生命健康的发展,活着的意义,不要耽着于眼前的小利忽视生命的价值,要把握当下,把握未来,开发自身的高尚品质,探讨解决现实问题。自觉觉他,自立利他。做法义后分享给师兄听,师兄提出建议,我就老实修改,要改变自己真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认真地传承,修学佛法,一遍一遍地学习,不四处攀缘。

八步骤与十八字方针有啥关系?18字方针是在修学运用上的概括,八步骤是方法,同时也蕴含了结果。对照八步骤我做到了理解,接受,运用了吗?八部骤的第一第二第三步是落实基础,闻思,要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获得正见,第四步是关键,建立正确的认识,也是观念的禅修,包括理论和实际认识两部分,理论就是佛陀讲的因缘因果,无常无我等道理,实际认识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第六步是提升,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完成心态的改变,心态禅修,以前脾气比较急啥事情都要快点,急于求成,现在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思考一下,安下心来做。第七第八步圆满,重复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我打算怎么做?接受了修学模式,就要从身边做起,时时关注欣赏,支持重复,学习佛菩萨的智慧,摆脱贪嗔痴,用传灯的方式去传播需要的人,用善知识感化身边需要的人,在参加读书会时把单位同事也引进读书会,马上也可以进入书院一起修学了,在外旅游的时候把《佛教的财富观》小丛书赠给了宾馆工作人员希望她能通过书本内容,寺院网站网址,能加深对佛教的了解,也能走进书院。结合自己为什么要学佛?10年前一次工作中的不愉快,当时心里有点想不通,后来得到在西园寺罗汉堂做义工的老菩萨开示,遇到的事情是有因缘因果的,从那以后就开始走进了西园寺,当时只是拜佛,印书,放生,点灯。现在有缘进入了书院修学,进一步对佛法的了解非常必要,发自内心的接受佛法,对过去经过事情的检核,真实不虚,用佛法落实到内心,智慧看待问题,看人生,消除错误观念不必要引起的烦恼。

对八步骤和八步骤三种禅修的理解,认知接受的怎样呢?关键在于心的观念接受,先把自己看成是个重病患者,勇于检讨自己 ,法师是良医,要从佛的法器来医治康复自己,真诚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八步骤的禅修,观察修和安住修,平时认为盘腿闭目养神就是禅修,实际是错误的观念,观察修是心里基础,随时随地都可以修,通过思考对自己的重新审视,开智慧见真理,观察修建立了安住修,建立了凡夫心,建立了观念。无论自修,共修都要有真诚,认识,老实的态度,发现问题,坦诚面对处理,在理解,接受,运用的基础上运用八步骤,树立正见,对佛法有误解的人帮助他们,认识到佛法对人生有重要意义,修学的引导可以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消除负面心行,解决现实问题,接纳有缘人,从迷惑中走向觉醒,认识到生命有轮回,从佛法中得到受益,运用正见,来完成重复心态生命的改变。以上是对八部骤的理解运用和分享。

八步骤三种禅修(上)

初学八步骤时刚进书院,那时觉得除了新鲜还是新鲜。至于实质与内涵把握甚少。两年后再学八步骤,内心虽没有了期待,学完之后满满的收获与喜悦。

师父说修行是一项技术而八步骤三种禅修是一种方法论。是将法义落实于心行的一套利器。

书院的两年,几乎天天用八步骤,究竟效果如何?是不是观念心态生命品质有很大的提升与改变?我相信改变是有的,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为啥效果不甚理想?我觉得主要是方法运用不当。反思自己的修学,能否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虽然能完成最低要求,但学习的时候能否专注,既不昏昏欲睡又不心生妄想?我觉得并不容易,总觉得学完三遍就完成任务了。殊不知人和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师兄天资聪颖,学一遍就能理解个大概。但是我做不到,所以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学习法义。不求多少遍,只求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

对所学法义是部分还是全部接受,是欣然接受还是勉强接受?是偶尔用一用还是经常运用,是刻意去用还是任运自如?我觉得这也需要深思。状态好的时候,学的扎实的情况下,就欣然接受并主动去用,反之就很不理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觉得还要取决于自己的认识。虽然早早的学了离三过具六想。我却没把自己是轮回中的重症患者这一铁律转化为我的认识。固然重病缠身,但病还没发作的时候,依然自我感觉良好。或许习惯于享受短暂的快乐,习惯于自我催眠与麻痹。习惯于五浊恶世的臭气熏天。

《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几次三番提醒蔡桓公,比如“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恐深,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益深”,蔡桓公并没当一回事。或许还没感受到病痛,所以觉得自己没病。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转身就跑,因为扁鹊知道桓公已病入膏肓,非金石良药所能医治。当时学这篇文章时曾讥笑蔡桓公,现在想想自己和蔡桓公是多么像,虽有病就是觉得没病。或者明明知道有病,宁可选择逃避也不治疗。

成功学有一种说法“凡事都讲究方式方法”,方法固然重要。我觉得态度更重要。我发现我很难做到真诚认真老实。这或许和大环境有关,师父也说现在是一个不真诚不认真不老实的时代。可学佛学什么?成佛成就什么?虽然大环境不如意,学佛不就是激浊扬清,虽然人心不古,学佛不就是断恶修善?要不怎么说学佛是一人与万人敌?

有位营销大师说过成功靠99%的态度加1%的能力。我对这种说法举双手赞成。试想没有态度或态度不端正,做啥都做不成。世间与出世间法理上都是相通的。

因为不真诚就不会认识到学佛就是调心治病,不认真就不会把法落实于心行。不老实就不会按导师施设的模式去做。想想自己所做所为,正因为没觉察到自己的病,所以有时候把学佛当做人生的点缀,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或吹牛炫耀的资本。

因为不认真,八步骤前三步就做不到位,就不能树立正见,故而不能认清真相。就不能用所学认识重新审视人生,就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就不能摆脱不良串习,不摆脱不良串习,于法不受益,就觉得学佛没用,故而就没有动力。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

因为不老实,就不能按导师施设去做,比如不做定课,或做定课没有质量,就不会有定力,不做义工,或偶尔做做义工,对慈悲心就没有体悟。四处攀缘的结果,更是表面上啥都懂实则啥都不会。所以要想于法受益,必须要具备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只要态度具备,方法得当,何愁用不起来?

八步骤三种禅修1

(前天和师兄们在一起吃饭,红梅师兄还没进入书院,但是她在寺院开始了义工生涯,她讲每次听课师父都讲八步骤,八步骤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讲我们正好学这课,我写好了八步骤的分享心得,分享给你们听)可以删除。

记得刚进书院,第一次小班共修,辅助员净呗师兄给了我一张八步骤的三种禅修应用对照提示表,叮嘱我这个八步骤的三种禅修方法,每天要定课,读一遍甚至10遍以上,看法义时要对照一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八步骤,当时觉得很模糊。八步骤三种禅修导师为我们总结了真诚,认真,老实,理解,接受,运用,态度,方法,效果,十八字方针,树立正见,摆脱错误,观念,认清事实,真相,重复正确,十六字窍决的重要话题,让我们来改变观念,心态品质的转变。

通过教材已学了八课内容,八步骤三种禅修我到底学的怎样?做到真诚,认真,老实了吗?讲一下每天定课,一起进班的师兄规定每天早上6点开始定课,可我有时偷懒要到7点才起床开始定课,说明我不够真诚。如何完成对教材法义的理解?我觉得很认真,都要看书3遍以上归纳法义,回顾自修过程,《人生五大问题》《佛教的财富观》《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怎么看世界》佛教(认为人生是有惑业苦组成,因为有无明障碍,使我们看不清生命真像,对幸福观念模糊不清,了解自我,避免我执,要有无我思想透彻生命真像,生从何来,死往何处,何为命运,要从未来做出真正的规划,使生命健康的发展,活着的意义,不要耽着于眼前的小利忽视生命价值,要把握当下把握未来,开发自身的高尚品质,探讨解决现实问题,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可以删除不讲)做法义后分享给师兄们听,师兄们提出意见,我反复老实修改,先从草稿到真正落实正稿,真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重复正确,才能完整准确理解接受运用。

理解接受运用和八步骤有何关系?理解接受运用是态度模式,对法的受益程度,通过学佛完成观念心态和生命的改变。八部骤是方法论,把书本的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八步骤和18字方针有何关系?18字方针是在修学运用上的概念,八步骤是方法,同时蕴含了结果。对照八步骤第一第二第三步是落实基础,闻思,要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法义,获得正见,第四步是关键,建立正确的认识,观念的禅修,包括理论和实际,认识两部分,理论是佛陀讲的因缘因果,无我无常等道理,实际是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五第六步是提升,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完成心态的改变,心里的禅修,以前自己脾气很急,啥事情都要快点,急于求成,现在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思考一下,安下心来做。第七第八步是圆满,重复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我打算怎么做?接受修学模式,对照八步骤三种禅修,通过自修共修认真的传承修学佛法,一遍一遍地学习,不四处攀缘,从身边做起,时时关注欣赏发生的事情,支持重复,学习佛菩萨的智慧,摆脱贪嗔痴,用传灯方式传播需要的人,用善知识感化身边的人,在参加读书会时引进有缘同事,在外旅游时把佛教财富观小丛书结缘给宾馆管理人员,希望她能通过书本内容加深对佛教的了解,通过寺院网站,走进书院。结合自己为什么要学佛?10年前一次工作中的不愉快,心里有疙瘩,后来有缘碰上西园寺罗汉寺老菩萨的开悟,遇事都有因缘因果,从那以后走进了寺院,当时只是拜佛,放生,印书,点灯,现在有缘进入了书院,进一步对佛法的了解非常必要,现在接触到八步骤,先把自己看成是重病患者,法师是良医,要用佛的法器来医治自己,真诚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调整心态,反复训练自己,摆脱不良串习,对自己过去经过的事情的检核,真实不虚,用佛法落实到内心,走出迷惑,走向觉醒,智慧看问题,看待人生,消除错误观念不必要引起的烦恼,老老实实的修学,八步骤的三种禅修方法虽然文字不多,不管现在未来都能派上用场。以上是八步骤三种禅修的理解和分享 。

整个过程讲为什么,是以社么方式表达,

无明表达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观念?

《八步骤三种禅修》上~扫尘除垢,转染成净

作者/木子慧

学习了第十一课“八步骤三种禅修~上”后,明白了首先要有“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然后去理解、接受、运用。

八步骤的前三步非常关键。

第一步是读懂每个句子,

第二步是了解每个段落的内涵,

第三步则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传承法义到建立认识。这是修学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第四步就是建立正确认识,即观念的禅修。

建立正见之后,第五步就是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

从第五步的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到第六步的完成心态改变,都属于心态的禅修。

心态改变之后,第七步就是重复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

随着正向心理的强化,最终进入第八步,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除了八步骤,我们还有十六字窍诀,即“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确”。八步骤的前四步,是帮助我们“树立正见,认清真相”;而后四步则是引导我们“摆脱错误,重复正确”。如果前四步,尤其是第三步没有完成,就无法树立正见,也就不能认清真相,摆脱错误,更谈不上重复正确了。

所以说,八步骤贯穿着学习教理到转变生命品质的整个过程。其中,第一、第二步是基础,第三、第四步是关键,第五、第六步是提升运用,第七、第八步是达到圆满。

透过这课法义的学习,去回观最近发生的一个小烦恼,发现这个烦恼重复出现在最近两周和同一个人相处的不同事件中,虽然我表面上波澜不惊,微笑着经历它,但内心还是有小涟漪的,只是压抑了自己的不舒服感受而已。细观内心深处泛起的涟漪根源在于没能真正“树立正见,认清真相”,在于凡夫心的无明和我执,所以没能做到“摆脱错误,重复正确”。

透过这个小烦恼,去观因缘因果、无常无我,要断除烦恼,要断根,必须树立正见。需要建立正确认识,重新观察世界。通过观察,让这种正确认识在内心扎根,逐渐替换原有的错误知见,才能扫尘除垢,转染成净,提升生命品质。

现在通过佛法学习,粗重的烦恼很少会出现。一些微细的烦恼不时会出现,但它很隐匿,不易觉察。需要“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踏踏实实学好每一课,带到现实中去反复观察,一一验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不自欺欺人,需要更深入才能看到根本无明。回归到现实中加以对照,才能把闻思正见落实于心行,真正成为自己的认识。认识人生和世界的真相,找到开启宝藏的钥匙。如此通过观察,看清人生和世界的真相确如佛法所说,而非我们原来认识的那样,才能对佛法心悦诚服。那样的认识,才会深深镌刻在心田,任凭风吹雨打,考验重重,都不再构成干扰。

感恩法师,感恩所有师兄,感恩三级修学!

八步三禅上的分享稿

关于法义上说真诚的认识到生命的种种过患要做到离三种过,具六种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作为重病患者来想,这个病原是无明和我执,就拿我以前看到的一典故《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几次三番提醒蔡桓公,比如“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恐深,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益深”,蔡桓公并没当一回事。或许还没感受到病痛,所以觉得自己没病。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转身就跑,因为扁鹊知道桓公已病入膏肓,非金石良药所能医治。现在我就拿这个典故告诫自己,自己要治病。在之前三礼拜的假期,我提前把八步骤三种禅修的视频和法义给看了一遍,通过法义把思维导图梳理了一下。确定态度模式后,我就打算三个阶段理解接受运用三个阶梯循序渐进的往上递增。八步骤的前三步就是阅读个三遍,做思维导图来理解来找出核心树立正见,然后想循序渐进的到第四步,发现总是跳跃,或者还是只停留在第三步出现了急躁的情况,这周重新看了视频和法义,在老实这方面,就是安住的问题,自修和思维导图的事儿。自修的时候不大定的住,自修时间是45分钟,在这段时间我会插片式,包括做思维导图也这样,导致一直在前三步。我看以后还是要多听慈经和找块安静的地儿来自修和做思维导图,来循序渐进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61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