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精神出世是什么意思(精神出格什么意思)

学佛百科2023-03-1187

什么叫: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出世的精神就是没有取舍思想,没有利益心态。入世的事情就是做利人的事情。比如你帮助别人但在帮助之始就没有想着回报。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是什么意思?

们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闲白了少年头”。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

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何尝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

佛家谈出世入世:“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在人性是善是恶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所导致的,小乘佛法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悟”,通过离开罪恶的尘世进行修行才可以祛除恶根,成就善果,这是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大乘佛法认为,人性本善,只是世间充满苦难,迷失了众生的本性,可以通过渡化,劝人行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陧磐成正果。所谓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代表了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说,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

“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的意思是什么?谢谢

世,是世事,是我们的生活

出世,字面的意思就是从世事里出来.但这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社会,所以这个"出世"实际上是从世事的得失荣辱,是非成败中出来,不为其所累的一种精神就是出世的精神

入世,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到世事百态中去.人是社会里的人,所以人永远都会在"世"里,如果太计较,就会很累,所以要以"出世的精神"去面对世事.

佛,教人出世

儒,教人入世

道,在出与入之间

多的也不说了

什么是出世的精神和入世的精神?

出世是超脱尘世之外,是以老庄超尘脱俗,立于一高度来审视世间之人,以真正“圣人”的角度来治世。故曰:致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古代文人的出世精神是什么意思啊,具体一点。。

出世其实是佛法修行的一种观点和态度。讲的是修心养性,无欲无求。但文人的出世精神缺多多少少带有那么一点点的功力性质。就像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其实他并不是不想入世,他也想衣锦还乡,只是工资太低了。嘿嘿 。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in/803.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