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佛网百科

弘扬正信佛法

初学者静坐(初学者静坐姿势)

学佛百科2023-05-0380

初学者怎样静坐

静坐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静坐首先要能静下心来,因此我们可以按照“调身、调息、调心”三个方面入手。

静坐的姿势也有很多种,我们就简单说下散盘、单盘、双盘。一般人身体僵硬,没有任何静坐的基础,因此可以使用散盘的姿势来进行练习。对于有参加过静坐课程或有静坐经验的可以进一步的使用单盘,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最好的就是使用双盘,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所以需要从散盘一步步来。首先,调身是说调整身体,怎么调整呢,两个字“放松”。那么问题又来了,很多人会问,我应该如何才能做到放松。其实很简单,我们散盘做好之后,双眼似闭未闭,意念从头到脚进行观照,心里默念放松放松,,,感觉哪里僵硬就注意那里,然后想着放松,一会儿身体就会放松下来。下面我们进行第二步,调息是调整呼吸的意思。重点在于身体放松,呼吸自然,不要刻意的去做呼吸。就这样静坐一会儿,身体就慢慢的有舒服的感觉了。第三步啊,我们要调心,为什么把调心放到最后呢?是因为调心重要啊。人们常说心猿意马,心猿意马,那是一个奔腾不息呀!所以我必须得调心,让心慢慢的静下来。调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就简单的说下,比如数息,心专注与呼吸,呼吸长知道呼吸长,呼吸短知道呼吸短,一呼一吸是一息,就这样一息、二息、三息、、、心若是起了杂念,赶紧收心从新再数。开始静坐应该以时间少,次数多为好。每次十来分钟,随着静坐日久,静坐时间便可逐渐增加。另外刚开始学静坐有两大关要过,一是熬腿子;二是昏沉。因为刚开始没有经验,静坐几分钟腿可能就会有麻涨甚至疼的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它,收心继续静坐几分钟后大敏麻涨自然消失,身体反而会感受到轻松愉悦之感。昏沉,就滚慎枝孝宏是我们在静坐时,定力不足,坐着坐着就睡着了。若是身体困乏,就应该好好睡一觉,有精神了才有利于静坐。

最简单的静坐方法

一 端身正坐:不拘姿势,正襟危坐于椅子上也行,但背不要靠谈粗。最好能盘腿,因为盘腿静坐不唯于心灵有益,对身体的健康也功莫大焉。而盘腿也不拘单、双、散等坐法。屁股底下略略垫高一些(以自己感觉适度为宜)使上半身正直。至于其他坐姿的细节可参考诸多资料。

二 自然呼吸:不必为了静坐而煞有介事地制造什么特殊的呼吸方式,或道听途说,或寻章摘句地运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呼吸方式。纯粹听任身体本能的需要而自然呼吸。

三 观照呼吸:将你的注意力放在鼻孔处(非某一点,而是气息进出时的感觉),感觉、感受、体察、体会、观照(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呼吸在鼻孔处的进出。勿分析,勿评判,勿思理,勿联想……停止一切用心,“只是”观察呼吸。

说明:

1、初学静坐,当然难以静下来,但不要想去掉胡思乱想以后再来静坐观息。相反,只要去一心观息,集中注意力去体察呼吸,心自然会趋于宁静;

2、开始,注意力会随着平时思虑的惯性天南海北,东奔西跑,它一跑到别处及时警觉并收回到体察呼吸上来,就好了,不必懊恼、急躁。

3、其实,当静坐深入以后,会发现宁静不是被你创造出来的,你的内心一直是宁静的,而你的静坐只是帮助你去发现这一点而己。由此以后,才可能真正做到念兹在兹,随时随地都可安住于清明静定之境。

在实践基础之上,我们可继续按下列步骤来实践更深入的观呼吸静坐:

1、随着你鼻孔气息的进出,全身都会随之而有一种张缩、起伏的感觉。余团你越是平静,越是放松,越能清晰地感受到全身这种随着呼吸而来的起伏感。

2、将你关注鼻端的注意力移向全身这种起伏感上,去体察、感受,也即是说,将觉知从鼻端这个比较小的目标上移向全身呼吸带来的张缩起伏感这种比较大的目标上。

3 、去体会这种随呼吸而来的全身的张缩感,而不要去执含毁镇着于身体某个具体的局部的状态。

4、不仅体会身体上下各部位的呼吸带来的波及辐射感,而且还要体会从内向外的这种波及辐射感。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所带来的涟漪一般,不断波及整个湖面。

5、继而去全然地体会每次呼气。体会呼气时身、心所产生的释放、松驰、下沉的感受。因为呼气与身心的松驰是相关联的,而吸气是与兴奋、振作相关联的。

6、全然去体会呼吸带来的身心的放松感。将这种感受真切地体会出来 。这时是身心最好的充电和休养。

7、进而去体会呼气整个过程以及呼完气息之后尚未开始吸气之前(即不呼也不吸)内心的状态。也就是说,从此,即开始由对呼吸的关注转向对心灵的关注。

正确的静坐姿式

打坐的正确姿势

打坐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双盘)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行基搭悄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

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单盘)即可。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散(散盘)坐亦可。

 2、脊直

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

 4、手结定印于脐下

右手掌搏渣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5、头中正

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

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静坐注意事项

1.打坐时应将裤带、领带等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一律松开,使身体松弛,完全休息

2.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及后颈包裹暖和,否则,在打坐时风寒侵入身体枝数,没有药物可以医治,这一点须特别小心注意。

3.最初修习打坐的人,应该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线,光太强容易散乱,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气要能对流。

4.初习打坐的人,吃太饱时不可打坐,如觉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强坐,应该睡够了再坐,才容易静定下来。

5.无论初习或久习,坐处必须使臀部垫高二、三寸,初习打坐的人,两腿生硬,可以垫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渐渐减低(如臀部不垫高,身体重心必定后仰,使气脉阻塞,劳而无功)。

6.下座时,用两手揉搓面部及两脚,使气血活动,然后再离座,并且应当作适度的运动。

7.坐时要面带微笑,使面部的神经松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松了。千万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变成峻冷,内心就会僵硬紧张起来。

8.最初习坐时,应该采取每次时间少,但次数加多的方式。如果勉强久坐下去,则会心生厌烦,不如每次时间短一日多坐几次才好。

初学打坐的正确姿势

初学打坐的正确姿势如下:

1、打坐是我国古代养生常用的一种方式,古人们通过这种静坐入定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身心。首先应当选择有利于打坐入静的环境,如果在房间内打坐,应当选择光线明暗适度,空气流通,温度适中的环境;如果实在要室外打坐,要选磨陆斗择幽静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惊扰。

2、姿势一般最好用盘坐的姿势,确实没有盘坐条件时,也可用坐椅式。盘坐时,依自己的能力散、单、双盘均可,不必勉强坐双盘,道家不要求一定要双盘。

3、头部位置头正颈直、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因为日常生活习惯,大多数人头总喜欢偏向一侧,或左或右;打坐时往往自己觉得头正了,实际上仍有偏斜;可以平时在坐好以后,在面前放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头是否保持在正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正确感觉,这样可自动纠正体内的不平衡与气脉。

4、意念与呼吸坐好以瞎磨后,不要急着闭眼,先定心神,平呼吸,等心情安静下来,呼吸均匀下3来后,再慢慢地讲眼睛闭上,轻闭或微留一线之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默数自己呼吸的遍数。打坐姿势有三种:散盘、悉辩单盘和双盘。

静坐的简单方法

既然是静坐,首先我们说怎么吧。当然,坐的姿势有很多,我们说说常用且效果最好的“盘坐”。盘坐,可以分为双盘(跏趺坐)、单盘和散盘

头部。颈竖头正,下颌微收(下巴微微向喉结处靠,略微即可)。嘴唇自然微闭,牙齿放松,不要刻意闭合、咬住上下牙,舌头在口腔中自然平伸、舒展。

眼部。按古法应该双眼微闭,目光注视前下方距离自己3米远的地方。但现代人用眼频繁,远远高于古人,所以,以笔者的经验,建议闭眼静坐。

身体脊椎。身体必须中正,脊椎要竖直放松,不能含胸弓背。脊椎骨节要如算盘珠叠落在一起一样。不能左右偏,也不可前后弯。身体脊椎竖直,但要放松,不能有意地上下“拔伸”。

双手。双手可以随意放置,可平放在双膝上,也可以放置身前。这里,笔者建议如图所示,结“三昧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拇指相触)放置身前。

臀部。刚开始静坐的初学者,没有一定的静坐功夫者,笔者提醒,一定要记得在臀部下垫一个6至10厘米厚的坐垫。当然,还是以个人情况而定,不宜太厚,也不能太薄,感觉舒适即可。

静坐的正确姿势

一、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如下列所述——

端身正坐,身心放让搜松,面孔保持一丝微笑,头部正直,后颈微靠衣领。

两眼微睁,自然垂目。眼若全开,易生妄想;眼若全闭,容易昏沉,甚至易出现幻觉境界;若无妄想,且无昏沉、幻觉等问题,双眼或开或闭,则无妨碍。

略收下颚,口不可张开,舌尖微抵上颚。

双臂自然下垂。

背部自然平直,不须刻意作力。

双手结金刚定印,即左掌在下,右掌在上,两大拇指尖端微微相接,置于大腿上靠近腹部处。

两足结跏趺坐,左足在上,右足在下为降魔坐,反之则为吉祥坐。双跏趺为最佳之坐姿,全身重心不偏不斜,最安稳持久,修定容易成就。双跏趺若感困难,可采单跏趺,左足在上或在下均可,两足可互相调适。若单跏趺亦感困难,可采如意坐,即一般所谓散盘,两腿相互交叉,如意而坐。初习跏趺坐时,难免双腿酸麻、疼痛,必须经过忍耐练习,假以时日,便能渐入佳境。平日可先由十分钟练习,纯熟后再慢慢增长时间;不可骤然勉强撑持,以免筋骨损伤。练习之初,可用小坐垫将臀部垫高三至四寸,熟练后即可将坐垫除去不用。若筋骨僵硬,可多礼佛忏悔,必有帮助。

二、静坐应坦册历注意事项

初学静坐者,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静坐的地点

初学静坐时,须选择宁静、清净、无人打扰之处为宜。

静坐前,可先嘱咐左右之人,遇有急事,可用引磬或弹指,轻声作响,令静坐者闻声出定;静坐时,应防止他人突然触动身体,以免惊吓失定。

颈部勿靠近窗户,因风由窗户隙缝吹入,风势强劲,若直吹颈部,易致风邪。

(二)静坐的衣着

静坐时,因全身毛孔舒张,故应注意保暖;可用盖腿布覆盖两膝,免受风寒。

衣着以宽松、舒适为原则,束身衣物应于静坐前松除。

(三)静坐的姿派时间

除饭后一小时内较不适宜外,其余任何时间皆无妨碍。

(四)下坐要点

不宜骤然下坐。可先轻缓摇动双肩、上身,再搓热双掌,抚摩面部及头部等处;然后轻放双腿,身体徐徐弯下,吐出腹中积气,双手顺着双腿慢慢按摩至脚掌,如是反复三次,即可起坐经行。经行时,先慢后快,可使积气散发,以免滞留体内,发生气结肚胀等毛病。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xuefo/8886.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