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法义是持戒学处,首先告诉我们戒之自性。持戒需要遮止的是我们伤害他人的心理,从而对不善的行为生起厌离;另外持戒学处更重要的是止息背后的贪嗔痴等不善的心理。持戒的修行就是让这种防非止恶的意愿不断的强大,当我们克服了一切损害他人的心理,我们的持戒就完满了。我就是嗔恨心比较强,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会随顺自己的不良习气,在嗔恨时正念比较弱,法义上讲在我们仅起心时就要防护。
其次学习了菩萨戒的差别: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类。依次是从止恶、扬善、利益有情三个角度出发。瑜伽菩萨戒是从六度出发,来完成持戒的修行。律仪戒是基础,如果没有做到人天善法,连今后获得人身的机会都没有,更加谈不上饶益有情。我们要修习十善业,它是通往善趣和解脱的途径,声闻和菩萨都要修行。
我已经受持了五戒,但我之前的受戒主要还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认为皈依后就要受戒,受戒后自己造业,不堕落于三恶道。并且开始只是受持了前三戒,认为自己后两戒做不到,如果犯戒后反而要堕落于三恶道,所以迟迟不敢受持。这种心理就是从自我出发,没有想到不伤害众生。这次元旦在西园寺全部受持了,目前酒戒还没有破,妄语就不知道了,可能说了很多了。
第三部分是持戒于身心生起之法。要持好戒要不断思维持戒的利益、破戒的过患,首先要在认识上要想清楚,其次要数数修习,以猛烈意乐守护。法义讲了持戒的种种殊胜的利益,我觉得持戒后主要就是身心清凉和自在,破戒后有种种的后悔。我之前不敢受持酒戒主要就是公司应酬,需要喝酒、唱歌,现场也说很多妄语,其实自己很不想去,但迫于业务需要也要参加,一旦进入这种场合就很难自拔,现场氛围的烘托,正念和戒律都比较弱。但第二天就是身体的痛苦和心里的懊悔,而且我感觉到这种犯戒的果报就是工作上慢慢的会遇到违缘。自己一直无法从这种工作环境中走出来,其实感召到这种恶缘也是自己没有福报,如果继续下去会更加没有福报,所以我觉得要获得幸福的生活,还是要持好戒,要敢于从这种颠倒的行为说不,从这种工作状态中走出来,这才是一种正向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