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道:破斥二种妄见心得

破斥二种妄见  本期法义主要是对二种妄见进行了破斥,并分析了为何此二种为妄见,论证了,观察修与安住修是修行的两个层面,缺一不可。观察修对心行进行调整,调整后安住修成就了正确的心行,他们的关系有次第,有相辅相成,有互相成就,故缺一不可。佛说学佛网

通过本期法义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理解了一种现象,就是为什么学佛的人很多的都有点问题,以前学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以为是因为大家对佛教有误解才会学偏,今天我才明白,其实不是的,是因为大家修的理是在贪嗔痴的层面,也就是在我们本来拥有的串习上加上了一些道理,因为根基不对,衍生的东西自然就会被扭曲,不仅赞叹导师的智慧,分析得到位又让我易懂,我想学佛最幸福的就是可以听到的法,浅显易懂还好用,而今天我有了这个感受。

学佛一年多了,我有成长吗,有,大吗,大,但问题还存在很多,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所学可以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佛的过程是一碗碗心灵鸡汤,娓娓道来很是受益,但大家只是打开一扇信的门,甚至有的还是不信,到了同修班开始学道次第,学了十来课还是在讲信的问题,有时候大家可能有种感觉,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越来越不能解决我现实的问题了,我想应该有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因此少了学习的意乐,修学部经常会搞论坛,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找到学佛的乐趣并从中受益,可是讲来讲去大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上,现代人越来越聪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喜欢耍小聪明,四处寻找捷径,期望有某种介质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成就佛道,同时还可以享受享受这人世间的欲望,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闻思修,缺乏教理的基础,对现状没有一个清晰与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思惟,正见是难以获得的,如果没有正见的支持,那我们每天的所思所想自然是基于凡夫的贪嗔痴,心里哪里装得下别人,所以学来学去,就是学了点知识,就很难与我们的生命发生关系,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这个世界不止有我,还有无数个他,心里只有我,其实就是容不下他,那其实与世界是对立的,这个心行是错误的,心行若得不到改变,我们的生活就会在轮回中不得出期。所以要想真正的改变应该要先认真的学习书本的知识,然后根据知识进行思维,然后去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当结论与书本告诉的一致时达成共识,形成定解后安住,并以此来指导人生,这其实就是八步骤的运用,也是闻思修的运用,运用好了,自然也就受益了。

下面以案例来讲解:
我喜欢吃零食,为什么,原因很多,开心了奖励一下,不开心了安慰一下,没事了填补一下,有事了缓解一下压力,反正有各种原因支持着我去贪吃。学习佛法后知道要于食知量,要识存五观,学以致用,所以我现在吃起饭来是舒服又幸福的,而且量也控制得很好,零食根本不吃了,可是观察本周的情况,我有两天在完成了当天的学习后去边看剧边嗑瓜子去了,因为感觉有点累,想休息一下,这是我一贯以来的休息方式,结果身体上火了,因为看剧停不下来,本来恢复的规律作息也被我又破坏了,这是什么原因?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确实我现在吃饭是于食知量了,也是食存五观,其他的未修中间要做的功课并没有践行,所以我是某个阶段做好了,但某个阶段还是一如既往,控制其实并非心甘情愿,我能准时吃饭了,适度吃饭了,但是我对零食的喜欢还在,也就是我在运行我的所学时是建立在凡夫心上的,所以导致的行为就是一直以来常用的方法,累了就看剧吃零食,凡夫心是贪嗔痴,我虽然学了教理,也认同,也实践,但只是部份,因为缺少时时的观察与检验,所以我更多的心是凡夫心,行是凡夫行,因为凡夫心是贪嗔痴,所以累了当然是用贪吃的行为来缓解;如果我的心是菩提心,我想我要是累了我就会去休息一下,或是打会座清空一下,或是听会静心音乐,而不是用满足口欲来获得当下的暂时的舒适,而不想过患。不同心行产生不同结果,而基于的不同心的层面是关键,同样是累了,凡夫心层面就是去放松享受一下,所以虽然学了教理但用不起来,因为这是我无始以来的习惯;但如果是菩提心层面,就是不会去浪费时间及伤害自己的身体,反而是用最适合的如法行为缓解累;所以时时做观察修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不断的在调整,不至于一会正来一会偏,看来我还是把座下修与座上修分割开了,或是偶尔的结合,这样一思考,我就明白,要想解决这个吃零食的问题,就是要时时的进行观察修,观察当我想吃零食的时候是建立在哪个心的需求上?如果在凡夫心层面的需求,我就要马上思惟三恶道的苦,轮回的苦,不要再贪于享受,不要再用你那用了无数劫的错误行为了,这样应该会马上调整过来。我马上进行了实验,说来也奇怪,当我进行了思惟获得正见并时时提醒做观察时,这几天好像没有再找什么累的理由去吃零食了,可又遇到一个新问题,在五点后我想吃东西的时候有点分不清到底是饿还是贪了,特别有意思的践行,我将继续观察,并不断调整尝试,直到有一天真的不再不用脑子的去做一个行为时,才可能开始在往正见上调整,期待自己的成长。

综上得出:

1、观察修与安住修是一体的,谁也离不开谁,否则啥也做不到;

2、小聪明在生命长河中无用武之地;

3、要懂得唯有舍弃今生的幸福你才愿意着眼于佛道,而不是安住在凡夫道;

4、止观应出现在每个当下。感恩导师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道:破斥二种妄见心得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