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度化众生,是以开示正法,引导众生依法修行为正道;佛陀在世间说法四十五年,就是以音声教化为主,所以依止师具足善说法的功德很重要。依止师要善于通过说法,有次第地引导弟子修学,并善于将自己领会的佛法通过说法引导,深入到所教化的弟子心中。
具悲悯,是要求善知识能以清净心说法,纯粹为了众生的需要,不求名闻利养。
精进,是要求善知识在在修行和弘法的过程中不懈怠,勇猛精进。
断疲厌。在长时间的弘法中要求依止师能忍受并以精进克服厌倦。通过休息调整或通过禅修来化解。
末法时代,十德善知识难遇,宗大师指出作为依止师最基本的五个核心德行是必不可少的,即具戒定慧三学,通真实,有悲心。
学完本课,想想自己参加三级修学一年来发生在身上的改变,如果靠自己盲修我何德何能懂此正法,知此修心断恶。对于我这样一个根机极差的人,没有师傅的引领,我是很难悟出正见的。本课的学习使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一年来我所依止的师傅。师傅至今修行几十年,曾依止过好几位高僧大德,他的行住坐卧无不显示一个僧人的威仪。
师傅是脱俗的,生于这样一个利益熏心,欲壑难填的时代,却能保持两袖清风,心无杂念,令人敬佩,可见足够的定力和对戒坚定的守持;师傅是智慧的,面对刁钻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轻松善巧,诙谐幽默,简短几句便折服众人;师傅是慈悲的,就像爱玲师兄说的,他与我们非亲非故,不求名不求利,却倾尽心血创办了书院,唤醒了多少沉睡在贪嗔痴的人们。师傅是精进的,为了弘法从教学到讲座,从书籍音像到视频网络;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国外;从模式的不断更新,从教材的不断调整无不体现师傅对弘法的勇猛精进。师傅是善说法的,佛法深奥无边,他却能深入浅出用最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听的懂,用的上;还有很多很多……
当我沉浸在对师傅的观想中,我忽然发现自己在慢慢地改变着:从前几天的浮躁渐渐变得安定了;原本懊恼的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一切都是虚幻,是自己为自己建造的虚无的堡垒。我的心变得清净了,随之而来的是自在。
师傅从小出家,历经近代佛教的起起落落,但对修行从未懈怠;想来师傅对红尘早已心清名淡,无欲无求,本可一身青袍,享受清净自在,怎奈悲心难耐,为了迷茫的众生入世弘法,呕心沥血,勇猛精进,刚步入中年的他却过早的长满了白发,苍老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无悔。这个画面,我隐约看到了在世玄奘!
此时,我体会到了我真正的财富,遇见师傅并能依止师傅修学佛法这是我几世修来的最珍贵的福报,所以珍惜当下,精进修学,惜福吧!
虔敬善知识、虔敬法,信是感恩、仰是敬畏是为信仰,信为能入、才能在佛法的浩瀚海洋中不偏离航线抵达解脱彼岸。法师是好向导,能引领我规避险滩,所以我要坐下座、以清净心、以渴求欢喜之心,身口意三业十分礼敬来恭敬法师说法。只有这样才能纳法于心。
建立很重要的闻法轨则“除三过、具六想”来营造闻法时的心灵环境,才能将无上甚深微妙法种植在自己的心田。
观想自己是一个能够承载佛法甘露的器皿,要器口向上、要没有缝隙、器皿要干净整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感受到法音的清凉。按照这个标准冲洗心灵环境,就像刷车那样用高压的水才能冲掉泥垢,冲洗过程就是【除三过】的过程,要用力气才能洗干净。这样佛法才有可能进入到我这个学法的器皿中,进入之后为了不漏掉,还要力透纸背,让法扎根生芽,通过不断地闻思修证变成自己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特别强调不要习惯性的麻木,八步骤轮番修在时时刻刻处处都能用起来,都能用的上,但要有觉知力、观照力,要保持修行人的敏锐度。
不知道在这娑婆世界耗费了多少期的生命,导师千百亿方便救拔了我多少次,为什么还没有冲出轮回?为什么随业力流转而来?说到底就是自己已经轮回麻木了,承载佛法的器皿年久失修、漏洞百出,可能很多世的轮回还器口向下拒绝接受佛法。那么这一世就要按照宗喀巴大师的闻法轨则远离三种过失,按照三级修学八步骤十八字方针建立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老实很重要,与同学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