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把散乱的心往回收。念佛时发现自己杂念纷飞,是因为此时你的心比平时安静,才会察觉到念头杂乱。不用去管杂念,坚持念佛,久之会有成效。持咒亦然。

刚开始学佛修行的人往往以为凡事都有窍门,总想找个机巧的法子,其实最大的机巧就是坚持、串习。一件事,做十遍不成功,就做一百遍一千遍。反复坚持做下去,熟能生巧。哪怕每天只做半小时的功课,坚持几年做下来,你看你的心胸气度怎么变。

修行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你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多么重大的变化也都是从当下、小小的改变开始的。学佛要有耐心,尤其是初学者,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那样很容易失望,退失道心;也不要急于求成,那样会很危险,而且难有实质的效果。

愤世和媚俗都容易得到支持认可,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愤世嫉俗,则需要勇气面对孤独,并且当别人把你的谦卑看作庸碌,宽容看作愚蠢,正念看作乖僻时,你仍然谦卑而专注地做事、学习,尽心帮助所有来到你面前需要帮助的众生,时刻不忘修行,仿佛没有修行。我们自称修行者,但是否能做到这样?

修行从何处入手?身、口、意。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口业,不举他过;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初学者应从较粗大、易察觉把握的身体行为和语言开始,通过持续、清醒的觉察规范自己的言行。之后随着修行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关注心。此时才知道果然是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变在内心。

通过外在欲求获得的快乐,如同搔痒得到的快感;内心寂静调柔生起的快乐,如同治好瘙痒病后的快乐。龙树菩萨曾说:“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寂静调柔,可以感动人心,令人对佛法生起信心。虽说是个浮躁的年代,人们在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对宁静淡泊的敬重和向往。在一个浮躁的年代,也唯有寂静调柔的心才让人真正地信服。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