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跳脱教养的恐惧
《怕养出另个郑捷,爆母集体恐惧症》、《小五生赤裸跳楼亡,母目睹崩溃》这两则新闻事件,深深地勾起了身为父母在教养上的焦虑与自责。面对捷运车厢里、月台上,一步一步走著的郑捷。想像在校园楼梯间,一步一步往五楼顶走著的孩子。这些看似熟悉的脸庞,但又令父母陌生的身影与脚步,让我们再次思索当中所要传达的教养讯息。以下5点建议,让我们跳脱恐惧,重新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上,彼此努力。(注:郑捷是2014年台北捷运地铁杀人案犯。)
★建议一:重新申请教养授权码
「孩子,对不起。请原谅爸妈没有好好经营彼此的关系,我们对你不太熟,请让爸妈有机会再次认识你、了解你。」请勇敢地、坦然地向孩子表达出你对他的陌生,但是你愿意尝试改变的动机。说出来,向孩子重新申请能够走进他内心世界的授权码。当然,你是否能够取得帐号与密码,这要看孩子是否感受到你想要改变的诚意。至于你能够走进孩子内心的第几层,这就要视自己的练功程度,可以进阶与升等到哪里。
★建议二:以呵护肌肤般的态度对待孩子
你可能会十分敏感自己的脸部是否红润、光泽。或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肌肤,预防暗沉、细纹斑点。但对于眼前的孩子呢?是否我们也是如此的敏感。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像沙漏般,一天一天地在形成。他很少会像跳电般,突然地改变。
请以天天呵护肌肤的态度,敏感彼此的亲子关系。多与孩子分享,试著听听孩子怎么说,关于彼此对于生活周遭事物的看法与感受。亲子关系需要每日细腻的保养,以适时维持最佳的互动品质。让彼此的生活多一些交集,多一些花样。生活是需要体验,想想当孩子暂时离开了3C产品、线上电玩游戏,这时彼此可以去哪里?
★建议三:无声胜有声,亲密的拥抱
「你最近一次抱孩子是什么时候?」真的不要隔太久,以月计算、以季计算、以年计算。有时,肢体接触,无声胜有声。让自己再次展开双臂,像棉被般,你的关心与温度将传达给眼前的孩子。或许,你的孩子渐渐进入青春期,对于拥抱有些抗拒。那么以尊重为前提,让身体前倾或靠近,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体贴与关注。
★建议四:赞与赏识
让我们重新觉察与省思,自己每日在朋友的脸书涂鸦墙上(注:脸书是中国台湾地区对美国全球社交网路服务网站Facebook的一种称呼,跟大陆流行的微博一样。),关注地按了多少个赞。但是否对于眼前的孩子却吝于说个赞,少了具体的肯定与回应?孩子需要被看见,特别是我们的具体反映他的好特质与好表现,这些回馈与赏识将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的认同与肯定。
★建议五:跳脱财务报表式的教养
关于孩子,不要再像看财务报表似的,老是将关注聚焦在他的学业表现、分数的起落与变化,而忽略了他整体、全人的成长。孩子不该仅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有著温度的独特生命。
让自己将看待孩子的眼光重新调整,不要再是二分、开关式的 ON/OFF,成绩好/成绩不好的黑白切换。让自己看待孩子多一些渐层的变化,像个同心圆般一圈一圈扩散。这每一圈里将会有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不同养分,无论是学习、思考、兴趣、嗜好、自信、动机、人际、心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