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十而立”
人生这一条路,到底要通向哪里?俗话说“三十而立”,在经历了人生的三个十年,我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一个十年:迷
小时候,我总觉得妈妈是世上最勤劳、无私、质朴的妈妈,对我、对亲朋好友、对她的学生都很有爱。但随着长大,我越是在乎、佩服妈妈,心里越难以承受她的痛苦和烦恼,因为她的爱很猛烈,怨与恨也非常猛烈。我常常看到妈妈忙里忙外把家打扫得一尘不染、把饭做得热腾腾香喷喷;但同时,总爱沉着脸,用很伤人的话喷溅着对爸爸的不满,甚至我还没有进家门,就感受到了一股冷飕飕的气息。我那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慢慢长大才知道,普通人的生活本来就充满了痛苦、不确定、迷茫、恐惧、愤怒……所以才在面对经济困境、婆媳关系、家庭琐事、工作压力、养育孩子等等问题时,会烦恼不断。这不是爸爸的问题,也不是妈妈的问题。
第二个十年:寻
随着我长大,我发现自己也不能跳脱这些痛苦、迷茫、恐惧。在家里,当我的看法和父母有分歧时,我会愤怒、哭诉;在外面,我总是带着一种冷漠但又畏惧的心态和别人打交道,以至于上中学时,我沦为了被校园欺凌的对象;大学阶段,又在自卑和傲慢之间独来独往;触及恋爱,自然也不会有一个、冷静的姿态;而大家都知道,女性的情绪和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我也经常体弱多病……
这些问题,像“铁网”一样把我牢牢困住,我多么想跳出来啊!在高中和大学时,我曾写过信给未来的自己,信中希望十年以后,我拥有一个和美而不是爱恨激烈、鸡飞狗跳的家庭;希望成为一个自己温暖并随时能传递温暖的人;希望自己经常能感知到快乐而不是烦恼、恐惧、忧虑……
目标明确了,可是通向目标的方法是什么?于是在大学期间,我如痴如醉地涉猎心理学、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王阳明心学、基督教、经济学,想找到一条闯出这个“铁网”的路。看了这些书以后,我慢慢提炼出一个方向,那就是“一切外境,都是从自己的心发出的”,于是,它们终于敲开了终极智慧的大门——佛法。
第三个十年:立
在大学临近毕业那一年多,我开始有心学习佛法,只是找不到路径;而很有意思的是,我在2013年回家的火车上,结缘了济群法师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月以后,我决定通过跨专业考研(从英语转为了中国古代文学),这改变我之后的学业、职业、人生方向;更巧合的是,在2015年,经过前后五年的兜兜转转。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我在2016年正式进班,而三年半以来,很多正确的心念,就像春园的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慢慢地,那个过去脆弱、多虑、爱哭、愚痴的我,渐渐开始凭借这些正念“种子”长出来的观念和心态,突破原来的“铁网”:就像被一团光雾,一点点驱散心里的迷惘;就像有一块枕头,软绵绵地承担了心头的惴惴不安;就像“一键清理”,清清爽爽地排除了很多杂念。
如今,距离我高中和大学时写下的规划,正好差不多十年。当年的“十年规划”达成如何呢?
1. 以前,我希望拥有一个和美而不是爱恨激烈、鸡飞狗跳的家庭;而现在,我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我老公天生吃素,婆婆跟我妈妈一样勤劳、无私、质朴,但心态开朗、乐观、豁达;
2. 以前我想成为一个自己温暖并随时能传递温暖的人;而现在,我成为了一名很自得其乐的语文老师,用文学努力传递着乐趣和智慧,而且是很多学生眼中的“治愈系好老师”;
3. 以前,我希望自己经常能感知到快乐而不是烦恼、恐惧、忧虑;而现在,老公说我在家的时候,一家四口的氛围都更加欢快;即便在两代人关系、经济、工作等问题上,生活仍然千回百转,但我正在用越来越宁静喜悦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
我这么多年的成长轨迹,看在妈妈眼中,妈妈也步入了佛门,两年多以前已经加入了三级修学的读书会,并且发生了很多比我更大的改变。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下一个三十年,我期待带着自己的妈妈、家人、朋友,以及轮回中的父母兄弟姐妹们,一起去追寻更光明的慈悲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