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不文己过:小人才会文饰己过
儒家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一个敢于把自己的过失袒露给别人的人,内心就很光明,很磊落,更值得人信任和尊重。反之,一个爱遮蔽自己过失的人,内心常常会扭曲不安,活得很纠结。
“己过如山己不见,他过秋毫亦明察。”
这句话非常精准地描述了人心的特点。由于我执的缘故,凡夫对自己的缺点、问题非常不容易察觉,一直在向外求,所以,看别人的缺点看得非常清楚。
因为有我执,即便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缺点过失,但是为了掩盖这些过失,就会文过饰非,找出种种的借口来。
修行,就是要在这里痛下功夫,肯面对自己,肯改变自己,肯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失和不足,这样内心才能坦坦荡荡。
生活中,很多触犯法律的人,都会为自己找出一套说辞,来解释自己犯罪行为的合理性,设法逃脱或者减轻罪责;即便证据确凿,也会绞尽脑汁自圆其说。而很多没有触犯法律的人,只要涉及自己的过失,当别人指出来时,也会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很可怜,也很不幸。
儒家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一个敢于把自己的过失袒露给别人的人,内心就很光明,很磊落,更值得人信任和尊重;反之,一个爱遮蔽自己过失的人,内心常常会扭曲不安,活得很纠结。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也是在说这个道理。
这样,天长日久,就能调伏自己的烦恼,内心越来越清净光明。不文己过,就能知错就改,人才能进步,才能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