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佛法看世界
问:现在的社会,往往是狭隘极端的意见容易博取掌声 ,反倒客观、 冷静的观点少人问津,好像正确的见地不再受到关心,在这个哗众取宠的时代里, 学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吗?
答:学佛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看待世界。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由千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 往往是不全面、 不准确的, 而这种片面、 有偏差的认识决定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 所以我们总是不能很好地与人、 与周遭环境相处, 并为此而持续地感受着焦虑和痛苦。
佛陀当年初次给弟子们讲法, 首先就是教大家去认识、 体 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缺憾、 局限和矛盾, 去看我们自身、 我们 与世界之间是怎样冲突不断、 苦恼重重的,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 我们错误的态度和见地, 我们想拥有、 怕失去, 我们为了自保而侵犯、 攻击、 杭拒, 我们认为现象是孤立的, 人我之间是界限分明的, 自我是不容置疑的存在并且永远需要摆在一切考虑的中心, 而事实上 , 事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无常的, 没有什么能真正被保有, 因而我们的抗拒、 担忧乃至种种极端的情绪只是增加不必要的苦恼而巳。 如果能改变态度、 澄清误解,那么不仅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更准确、 完整, 更重要的是, 我们将因此而更快乐、 更自在地生活。
佛法是很务实的, 建立正确的见地, 调整态度和方式, 不是为了单纯地满足求知欲, 以及获得认同和赞许, 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止息烦恼, 获得安乐。
佛法中有系统完整的方法指导我们一步步突破自身的局限,扩大视野。 学佛给我们更宽广的视角去看世间万象。 宽广的视角在佛教中称为 “ 智慧” 。
视野宽了, 就知道眼前这一事一物没有哪个是孤立存在的,它必有它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 在时间和空间上, 各个不同的事物、 现象之间其实都千丝万缕地联系着。 当你想把所有矛盾和间题都归咎到某一个人、 某一件事上时, 你会发现这样做很难。 当你看见别人这样做时, 你也能理解那种极端和狭隘是多么复杂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家庭背景、 社会环境、 个人性格、 业因果等等, 而这其中的每一项又是由众多因素构建促成的, 如此可以无穷解析下去。
有了这份了解, 我们会变得宽容, 因为即使是一个可恶的人、 一件不合理的事, 这可恶、 不合理也是由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共同造成的。 反过来, 由于知道有数不清的条件影响、 限制、造就着人的思想言行, 我们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为人的不巾自主和因此而感受的痛苦 , 悲悯之心便油然而生。
在佛法中, 智慧和慈悲是一体的。 智慧使我们的眼界和胸怀都更深广 , 慈悲使我们通过关爱、 分享和分担, 通过淡化人 我界分, 逐渐体会无我教法的精髓 , 而这些都能增强我们的幸福感。 智慧和慈悲是佛法的核心, 也与我们每个入的幸福密切相关。
学佛不是要让你的洞察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弱, 相反, 佛法的闻思修使你能更敏锐深刻地看到间题, 只是你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就随之陷入憎恶、 愤怒、 怀疑、 失望、 爱贪等狭隘、 极端而肤浅的情绪中。 你的视角更宽广了, 所以理解、 宽容、 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