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学佛:开启智慧的钥匙

开启智慧的钥匙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对于佛教和佛教徒又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导师告诉我们:佛教绝不是消极的,相反,每一个佛弟子要以佛菩萨为榜样,不仅要追求个人解脱,还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因而它是积极的。在人生态度上,佛教既不是悲观的,也不是乐观的,而是不悲不喜的中观。它让我们如实地看自己、看世界。既看到生命存在的过患,升起离苦得乐之心,同时也看到生命具有自我拯救的能力,对修行抵达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说实话,在真正接触佛法和出家人以前,我一直以为佛教是消极的、悲观的。我认为出家就是为了逃避社会上的责任,寺院就是让人躲清静的地方。所以,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就嚷嚷:我要出家。但是说归说,骨子里我却把出家人看做了另类。

2016年,我同事想约我为寺院做些文字整理的工作,于是,我平生第一次真正接触了出家人。那时候,我还一点儿也不理解佛教是怎么回事儿,总是刨根问底地问我的同事,那些出家师父为什么要出家。在我看来,他们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后来,经过观察,我慢慢发现,虽然有些出家师父确实遇到了某种人生挫折,但并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如此,甚至,有的出家师父在出家前在社会上过得顺风顺水。而且,我以前认为出家人什么活儿也不干,就是念念经、打打坐,后来经过接触才知道,他们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去上早课,白天也要干各种体力活儿。不仅如此,他们还要研读经教,要为求法居士讲经说法,为悲苦众生答疑解惑,一天到晚忙得很。最重要的是,他们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做出了止恶行善的榜样,让我们懂得了到底该怎样为人处世。所有这些,大大改变了我对佛教和出家人的看法。这一课,济群法师层层深入的讲解,更加强化了我的看法,让我更加坚信佛教绝不是消极厌世的代表,而是积极引导众生离苦得乐的阵营。

另外,佛教的中观思想也给了我很大启发。我认真对照自己多年来的表现检查了一下,发现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好。别说学佛以前,即便是学佛以后,也还是在很多事情上偏执一端。就以对人生的认识为例:学佛以后,知道了生命就像河流,是相续不断的,而且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可是一到具体事情上,就又落入了常见,希望事业永恒,不愿意工作上有什么变化;希望身体永恒,对自身的衰老不愿接纳;甚至希望孩子将来找个稳稳当当的工作,一辈子就那样过下去······总之是执着于恒常不变。再比如在修行上,我也是摇摆不定,精神一来,每天又是读经又是诵咒,非常努力;等到哪天感觉疲惫了,就又觉得这些都是负担,一松懈,往往很长时间也不再读诵。这种偏于一端的思想和做法,使我不能正确如实地看待各种事情,往往扰得自己心神不宁。听了导师的讲座,我知道了作为佛弟子,我们应该建立中观的人生态度。也许,这就是让我们开启智慧的那把钥匙吧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学佛:开启智慧的钥匙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