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读书使人变得聪慧

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

——蕅益大师《阅藏知津叙》

【释义】不调理饮食,那么病患就会产生;不阅览三藏经典,那么智慧之眼就会蒙昧。

契诃夫在一篇小说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银行老板和一个人打赌,要求那人关在房间,只是看书,一直住满15年,他愿意输给此人200万卢布。此人先是看娱乐消遣的书,后来文、史、哲、经、科学类作品无所不读,经过15年苦读深思,期满时,他不愿意领取银行老板的巨款,留下字条一走了之。为什么?因为读书让他接受了新的信念和道德,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与人格。

爱迪生说:“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尚未出世的人怎么看待天才留给他们的这份礼物,我们不可能知道,也没有必要去探究。而天才留给我们的这份遗产,我们倒是应该理所当然地继承,应该好好地珍惜。因为读书可以改造人们的灵魂,可以使自己开始做内心的反省;因为读书可以使人们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因为读书可以使人们积累更多的智慧,让自己的思想变得奔放,具有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舍弃糟糠,把自己智慧中纯净的精华的部分保留并且发扬。

高尚的书本引导高尚的境界,高尚的思想激发高尚的行为。当我们读着“子罕不受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时,当我们读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警世名言时,当我们读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美诗句时,浩然之气在我们心中能不油然而生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好处正如贾平凹说的“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亢不俗不谄”。书培养人高雅脱俗的气质,健全完善的人格。

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伤仲永的故事换来的只是叹息。成长需要智慧,如果你天资聪慧,请你读书,它能让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你天资愚拙,请你读书,后天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遗憾。数学能锻炼你的逻辑,文学能升华你的情感,历史能增长你的见识,蓦然回首,茅塞顿开,那扇禁锢思维的门早已开启,不亦乐乎。正如培根所言:“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此乃读书之大境界也。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人的精神有滋补作用。因为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学做人,学做事;读书能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一个人如果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读书可以塑造我们的人生,读书可以使我们旷达,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书可以使我们永不衰老,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生命美丽!

【感悟】

书是一面镜子,它使人明理,使人成长。人生一乐是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书,似品茶,若弹琴,像下棋,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感悟。书是人生圣坛、智慧宫殿、思想宝库,书是集千古精华的精神盛宴,所以我们要多读好书,因为读书会使我们变得聪慧。

【佛门名家】

灌顶

灌顶(561—632年),隋唐僧人,天台示五祖,俗姓吴,字法云,时称章安大师、章安尊者。南朝陈至德元年(583)到天台山修禅寺拜智顗为师,学习天台教观。随侍左右听讲《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后都由他集录成书,世称天台三大部。开皇十五年(595)随智顗至金陵,作《净名经文疏》;十七年(597)智顗圆寂后,移住天台山。翌年将智顗遗书和《净名经文疏》等带到扬州献给晋王杨广。旋奉杨广命,为智顗设千僧会,建国清寺。仁寿二年(602)应诏带《法华玄义》、《净名经文疏》等入长安,缮写校勘,在宫廷中广为弘扬。隋末兵兴,乃隐居山寺,潜心编撰。其间撰成《大般涅经疏》33卷。晚年移住会稽“称心精舍”,讲说《妙法莲华经》。天台宗由于灌顶的弘扬而更加盛行。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读书使人变得聪慧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