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当问病人,有无未竟事。以免后牵挂,执著障解脱。
更劝病中人,放下诸缘虑。我今将往生,远离世间富,
眷属诸尘缘,皆为障祸蔽。不生系恋心,真性本无死。
今若不念佛,将堕随业力。交代清楚后,至诚祈佛力。
当购念佛机,病中时时听。静听更默念,耳根常熏习。
长养圣莲胎,净心亦省力。
我认识一位朋友,他是因恶性肿瘤去世的。他曾经痊愈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复发了,因为他放不下工作,家里又有诸多操心事。结果,工作一忙,心里的纠葛一多,休息的时间少了,旧病就复发了。后来,当他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之时,已经来不及了。真的可惜了这个善良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明白,地球离了任何人都在转,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每个人都没必要给自己平添许多无形的负担。
那个时候,必须明白,自己要往生了,世间所有的痛苦跟我没了关系。这时,红尘中的任何牵挂都是解脱的障碍,千万不要留在心上。你必须明白,我们就像演员,在生生世世之中,饰演着不同角色。这辈子你是个男人,或许下辈子就会变成女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对许多红尘中人事物的牵挂,也不过是因为你太过入戏,放不下今生所饰演的角色,但你的戏演完了,你无论多么入戏,也还是要告别这个舞台,开始新的旅程。
当然,人的肉体可以消失,但真心自性是无生无死的,佛性、真心是不生不死的。所谓的“死”,只不过是一个杯子破了,再换另一个,仅此而已,没有什么可怕的。明白这一点,你就会超越恐惧与牵挂。此外,你还要修心,祈求往生、祈请传承内的加持、祈请上师。否则,业力就会带来一种牵引力,使你进入六道轮回,不得解脱。
所以,把该交代的事情交代好之后,你就要专心念佛,专心持咒,或者祈请奶格玛、念诵“奶格玛千诺”,千万不要让一些杂事塞满大脑。要放下一切,放下生死,一心只求往生。
我前边说过,证得大手印的人,要安住于大手印的光明之中,任诸相来来去去,心如明镜,朗照万物,心如如不动。没有证得大手印的人,就要提起正念,祈求往生。依止了成就上师的人祈请上师,没有经过任何宗教修炼的人也可以念“阿弥陀佛”或“奶格玛千诺”。
念诵“奶格玛千诺”虽然是香巴噶举独有的修持,但是奶格玛是证得了究竟佛果的智慧空行母,她不生不死。她曾发愿,所有虔诚祈请她的人都会得到救度。过去的千年中有无数这样的例子,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祈请奶格玛的加持与救度。临终前与香巴噶举结下善缘的人,还有可能在死后得到香巴噶举信仰者对他的中阴身救度。有些得到了真正传承智慧的人,即使平时没有修炼,但只要信心不退、能如法而为,也可以得到解脱,所有的意义在于临终时是否真的发心了,是否真的有信心,是否真的放下了。
力量来自于灵魂的声音
前不久,我们做了一个专门持诵“奶格玛千诺”的光碟,有一次一个朋友突然生病了,我送了一张光碟给他,他就在家里整天持诵“奶格玛千诺”,并且连续在家中播放,他马上感到很安详,很吉祥。如果没有类似的东西,你也可以购买一个念佛机,念“阿弥陀佛”也可以,让正面的法音冲去很多负面的东西,让家里充满祥和之气。
病人能念的时候就跟着默念——念诵不在于口念,而在于心念。有一次,一个人临终时家人让他念“阿弥陀佛”,他说自己张不开嘴。这就是一种对念佛的常见误解。要知道,我说的念,不是非要你张开嘴念,而是要心念。跟着念也行,念不到听也行,聆听也是一样的。念佛最重要的不在于念出声,而在于“念”的心态,在于心中是不是有那样一种念力,是不是在真心祈求着佛菩萨的加持与眷顾,是不是真的有一种善的向往。这与念不念出声关系不大。再者,如果心中没有大愿,即便念得声音再大也没有任何意义,有口无心是没有意义的。
信仰的力量在于心力、心念,生起一种“愿”,与法界中同等的愿力达成共振,而不在于口中发出什么声音。念诵佛号或持咒是为了用善的信息来熏染心灵,到一定的时候,念诵者就会修成一种很好的心态。你要是始终能处于那种状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当然是最好的。生病之前或生病之后都可以在家里放类似的音乐,聆听并安住于那种音乐的韵律中,远离负面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