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远离那个形影不离的“我”

每个人最在乎、最关注的就是自己,末学开始对这个“我”做更深一层的思考,发现人生的确有很多找不到答案的问题。

在未出家以前,末学最开心快乐的,莫过于和好朋友一起逛街购物、品尝美食。后来,因为有过对人生更进一步的思考,便对这些开心的事生起莫名的忧伤。比如与朋友相约吃饭,在饭菜还未上桌之时,便提前想到过会儿聚会的结束,朋友们各奔东西。这让原本开心快乐的心情一下子失去了,变得烦闷,没有活力。

这是因为,当时末学还未了解人生是苦,所以才会因快乐的短暂而烦恼、忧伤。事实上,没有哪一种快乐是绝对、不变的。但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快乐没有永恒、不变,那么,佛教所说的人生是苦,这个“苦”就有绝对、永恒吗?如果就世间上与乐相对而言的苦而言,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变的。但佛教所说的人生是苦,并不是就现象而言,而是透过现象所做的本质透视。这个苦也可以理解为无我、无常、空等。

导师开示:每个人的内心,既是痛苦的源泉,同时也是快乐的源泉。当内心有很多烦恼,这些烦恼就会源源不断地制造痛苦。当内心没有烦恼、心事的时候,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喜悦,欢喜。

末学自参加修学以来,最大的快乐、最大的感动就是,所学的这些佛法正见常常会贯穿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当内心生起烦恼、躁动不安时,它们就像一位慈悲智慧的长者,在一旁默默地引导,告诉我:一切烦恼和罪恶皆源于对自我的执着,远离这个处处作崇的“我”,也就远离了那些与“我”形影相随的烦恼......很快地,末学便能识破我执的真面目,与此同时,生起法喜。如导师说:这种开心,不需要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心有一种觉悟的本性。

所以,每个人的内心既是痛苦的源泉,同时也是快乐的源泉。想要获得这个正见,唯有通过不断地闻思法义,通过心行上点滴的落实,才能体会课本中导师传授的慈悲和智慧。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远离那个形影不离的“我”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