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每天讲三句赞美的话

长乐先生:

人们不是常常讲吗,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年年做好事,月月做好事,天天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就是说,贵在坚持。职业精神也是如此。为了表彰我的员工这么勤奋努力,我就对自己承诺,无论多忙,每天必须对他们讲三句赞美的话。现在我一直都在坚持。这个让他们高兴,我自己也很开心。

星云大师: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不如给人一个笑容,给人几句赞美的话,用欢喜心结缘,不但不需要付出辛苦代价,而且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给人一些欢喜、给人一句赞美、给人一点安慰,乃至给人一点希望、给人一点祝福,都是十分美好的事情。

长乐先生: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认为“情商”是每个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他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在美国,人们流行一句话:“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事实上,IQ和EQ都很重要。

还有一个人类学调查的例子:一个针对世界500强的大企业里排名前100和排名100后的CEO做的EQ的调查显示,这些人在智商、知识层次没有什么差别,真正的差别在激情方面。前者的EQ明显高于后者。心理学研究还证明,创造力与智商并不成正比,智商明显高于他人的人,创造力不一定强。相反,一个智商中等,善于自我激励、有强烈进取心的人,可能拥有很强的创造力。

曾经有一位外国媒体的朋友问我,中国有几百个电视媒体,为什么你能做得这么好?我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熟知中国的一切。他说,但是我看到其他的人也是中国人,对中国也很了解。我说,我既是股东,又是管理者,我还是一个干了多年记者的媒体人,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激情的人。他说,噢,那这样的人就比较难找了。

持久热情,才能耐得住寂寞(或热爱、敬畏到忘我是唯一途径)

星云大师:

能够胸怀大志,热情奋发,并且按部就班地向目标前进,必定会有非凡的成就。有人调侃我,说我已经退位了,犹四处云游弘法,野心实在太大。其实,此言差矣。出家人本来就应该有“弘扬佛法遍天下,普度众生满人间”的慈悲,这不是野心,而是一种难行能行的愿心啊。人生在世,若能时时以这种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实现理想,必能有苦时不觉苦,有难时不觉难,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而无事不办,无愿不成。

此外,也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使您在这么多的横逆阻难下,还能屡挫屡起,永不灰心?”我想,这与我生来容易感动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很容易被一个人、一件事所深深感动,所以,有了感动,就能心甘情愿;有了感动,就能不怨不悔。尤其,从事推动佛教文化和佛教教育的人,更要具有永不消失的热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长乐先生:

在我看来,用蕴含无限创造力的职业精神来换取工作成就,是年轻人成长的最好途径。因为,专业主义的核心是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是超越物欲的一种追求,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

我觉得,要想把公司里的员工变成您所说的高觉悟员工,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老板勤劳诚信,没有杂念忌讳,尽职尽责,恪守公平,企业员工也会任劳任怨、诚实坦荡,因为这里有他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这空间是不用扭曲自己换取的。

星云大师: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一个领导人,要言行一致。如果领导者只知要求属下,自己却与所言相违背,则下位者必不服之。再者,如果领导者操守不良,下位者必投其所好,甚至依循而行,所以领袖必须以德行服人,以身教服众。领导者要率先做模范,且言出必行,如此无须颁布法令,属下也能努力于岗位上。

中国人向来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之说,说明人性里大都希望领导别人,而不喜欢被人领导。但是,一个本身无能力又不肯接受别人领导的人,反而是团体进步的绊脚石。所以,做人既要懂得领导别人,也要乐于被人领导。身为一位领导者,能够时时心系大众,怀着“为大众”的心情,才能使大众心悦诚服,尽忠职守。

长乐先生:

据说禅师们常常将弟子逼到某个领域的死角,然后要他们各觅生路。用披荆斩棘的启发式管理,让员工跳出窠臼,不落入被制度牵着鼻子走的困境,而是学会用发自内心的激情、创造力和智慧来工作,另辟蹊径,独立承担,自我追寻,自我完成,这的确是禅学值得借鉴的精要所在。

星云大师:

是啊,将弟子逼到死角,然后要他们觅出生路,这是禅门教学法的一种。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从前有父子两人,同是小偷,有一天,父亲带着儿子去作案,到那里之后,父亲故意把儿子关在人家衣橱内,随后就大喊捉贼,自个儿却逃走了。儿子在情急之下,伪装老鼠的叫声,才骗过了那家的主人。他逃出来见着父亲的时候,一直不停地抱怨。父亲告诉他:“这是训练你的机智,看你应变的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必须你自己掌握,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长乐先生:

不久前,我在北京看台湾林怀民先生“云门舞集”团队的“水月”演出,当广播说完注意事项、大幕拉启约1分钟后,林先生突然决定合幕,缘由是台下依然有人摄像、嘈杂,开场气氛不好。等到幕布重启时,台下果然鸦雀无声,70分钟的演出里,大家也始终遵守着“演出中不鼓掌”的规则,将掌声留到最后谢幕时。我感到,人是可以接受熏陶改变的,大家随演员进入“水月”情境中,才明白这样的全场融入和配合多么重要。舞台上我看到的不只是专业的精神,还包含着一种仪式感和宗教感。我想不论哪个年代、什么职业、何种手法,要想成就一番业绩,热爱、敬畏到忘我或许是唯一途径。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每天讲三句赞美的话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