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老和尚,身边有一大群弟子。有一天,他跟弟子们说:“你们每人都去南山打一捆柴回来。”
听了师父的吩咐后,小和尚们都离开寺庙往南山的方向走去。没有走多远,他们就遇到了一条河,发现水流湍急,已经漫过了河床。小和尚们见着这情形便知道,要想过河去南山砍柴是没有可能了,只好都垂头丧气,按原路返回。
就在这时,其中的一个小和尚看着河边的苹果树结果了,于是他没有立刻折回,而是去树上摘了些果子带回寺里。
回到寺庙后,老和尚问小和尚们为什么没有砍到柴就回来了?
小和尚们据实以告,说大水封住了去路。唯独只有那个小和尚没有说话,他从怀里掏出了一些苹果给老和尚。
老和尚问:“这些苹果是怎么来的?”
小和尚回答:“因为不能过河砍柴,我看见河边的苹果树结果了,就摘了几个。”
老和尚听了,责备小和尚,说:“你怎么能够擅自摘取这些苹果呢?”
小和尚回答说:“师父让我们做的事情没有做成,这是造化弄人。我摘这些苹果回来,让它们在这佛门净地里享受清静,是天意。既然不能完成最初的愿望,返回去,顺应自然,也不是不可。”
后来,老和尚把他的衣钵传给了这个小和尚。
很多时候,努力的目的不在于非要达成目标,而在于提升和充实自己。为煮饭而去砍柴,看见一匹布,从而忘了砍柴将之拿回家,是不务正业。因为捡拾到再多的布匹,也解决不了目前的腹中饥饿。为煮饭而去砍柴,发现柴没得砍,转而去摘取路边的瓜果,是变换手段达成目的,可称之为合适的变通。
更多的人,所做的是不务正业,而不是合适的变通。坚守理想,为目标去付出,在目标达成之前,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轻易拐弯。当看到目标无望的时候,不要灰心,也不要放弃,换一种思路,获取相关的东西,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拥有多不如享受多
有一次,佛陀到一个镇上说法。当地最有钱的富翁也在台下,他听完佛陀讲法后,站了起来,为心中的烦恼请示佛陀:“您教诲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可是我却做不到,我该怎么办呢?”
佛陀问他:“你为什么不能保持心态平静呢?”
富翁说:“我最近一直在为家产的事情烦恼,一刻也不得安宁,非常痛苦。”
佛陀问他家产为什么会让他这样烦恼?富翁回答说他年纪大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但财产丰厚,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佛陀问他有没有孩子。
富翁说有一个儿子,而且已经成家立业。
佛陀说:“那很好啊,可以把你的家产传给你的儿子。”
富翁赶紧说:“不行,这正是我担忧的地方,我的儿子什么都不会。不会做家务,也不懂得经商,他从来都没帮我做过事。我怎么能放心交给他呢?”
佛陀说:“你可以教他。”
富翁摇摇头说:“我是想过要教他,可他不愿学。”
佛陀说:“生命不过一瞬间而已,有些东西你离开人世时是无法带走的。所以,你若是肯抛开,自然会有人接。”
佛陀又说:“人的欲望有的时候就像一把干草。点燃之后,拿着它在逆风中行走,火会越来越大,用不了多久就会烧着自己的手。这个时候,要是不赶快撒手,不仅仅是手,身子都会燃起来。”
富翁听了,恍然大悟。
拥有多不如享受多,欲念小强过所得少。那可见的财富,从来都不是真正的财富,可用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若是被可见的财富所累,整日追逐不停,反而耽搁了时间,无法享受那可用的财富,便是大大的不妥了。
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从来不是什么都有的人,而是什么都不贪的人。因为不贪,所以轻松,他不必因为那没到手的东西而烦恼,更不必因为别人更富有而心怀怨恨。
获取财富的目的是获取幸福,如果财富带来的是负累和烦恼,那么这财富就该放弃掉了。不要让财富迷住了眼,要明白,我们获取财富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违背了这个目的,那么再去追求就太不明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