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不找借口

从前有一位大富翁,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是山珍海味,身边满是香车美女,但他的心却感觉很累。他每日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生活过得极其烦躁不安,每天不是胡思乱想,就是愁容满面。

有一天,富翁发现离他楼下不远的地方,有一间茅屋,里面住了一个穷苦的人。这个人的收入也就仅能糊口,平日里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偶尔有些许闲暇便看看书、唱唱歌。可就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竟然精神非常愉快,终日面露笑容。富人见了他既妒又疑。

直到一天,富翁碰到一个云游四海的法师,便向法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并向他寻求解决的办法,法师听完后对富翁说:“你过的生活,虽然有名有利,但这只是物质的生活,物质是有限的,而你的欲望是无穷的,有限的物质当然不能满足无尽的欲望,所以你就苦恼了。人的满足来自于人的内心,你不了解人生的真义,好像在迷途彷徨,寻不到归宿,当然就不安了。你说的那个人,虽然贫困,但他看淡了物质束缚,他知道自己的追求,他学识明理,认识了人生的意义,对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宽心,所以就会感觉自由轻松,也自然会开心起来!”

这位富人听了法师的话后,也连连点头称是。法师说完后,飘然而去。可富翁回家后,账簿子一翻,算盘一打,又忘记了法师所说的话,终日还是恍恍惚惚,愁眉不展,他又变回了那个抑郁的富翁。

于一般人,决心是最不缺少的,行动则是最稀缺的。常常是知道自己的缺陷,也想要拼命改正,可是却少有行动。这样的人,便是那自寻烦恼者。

我们常常是夜半想想千条路,明朝起来走原路。就像那富翁一般,总是摆不脱原来的束缚,一味地纠缠于苦闷的生活,快乐不起来。

想好的事,便去做,不要拖沓,更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

找准时机

有一位仙崖禅师,经常外出行脚弘法。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一对夫妻在吵架。

正吵得激烈时,禅师经过,看了这情形,禅师就在路上大声叫起来:“你们各位过路的人快来看唷!这里有不要钱的好戏可看哦!”

这个时候,那对夫妻仍然继续吵架,甚至要打了起来。

仙崖禅师便又叫道:“精彩极了!现在要打架啦!大家快来看啊!”

这个时候,终于一位路人忍不住,上前指着禅师说:“喂!你这和尚,人家夫妻吵架,关你何事,你在这里幸灾乐祸什么?”

这时,吵架的夫妇听到禅师和路人的争吵,暂停彼此的争执,和其他路人一起好奇地围过来看。

仙崖禅师看了这情况,知道是说法的适当时机了,他说:“现在你们不吵架了,我可以说法了。”仙崖禅师就对吵架的夫妇说:

“再厚的寒冰,经过太阳的照射也会融化;再冷的饭菜,经火煮烧,也会煮熟、煮热。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阳温暖对方,要做柴火成熟对方。希望天下夫妻都要相敬如宾。”

仙崖禅师的这一句话,便是活用禅。

禅理虽妙,也要行于可用处方好。对众生说禅,是功果;对禅僧说禅,是开释;对着石头说禅,就是无用罔行了。

夫妻吵架之时,精力都在与对方争论上,此时说禅,无异于对牛弹琴,丝毫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等他们停下后,再说禅,才是将禅用到了正处。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个方法,讲究个时机。方法选对了,事情就成了一半,时机再选对了,那么事情就差不多成了。这是成事的智慧,也是省事的智慧。如果没有选对方法和时机,不仅事情办不成,反而要浪费极多的精力,结果是此事无成,又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实在是划不来。

做事之前,先规划,再抬头看看方向,不要直接低头去干。直接去做,固然能干更多的活,可是方向若错了,付出那些精力也不过是累赘罢了。做事前的思考,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必要的程序,凡事谋定而后动,自然半分功力一分功劳。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不找借口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