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老人的智慧

“敬老尊贤”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俗谚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明珠出在老蚌”等,都是说明老人智慧的宝贵。

老人历经岁月的磨炼,拥有许多的智慧、经验、常识、涵养等,这是年轻气盛的少年子弟所体会不到的,更不是光靠聪明才智所能获得的。老人的智慧,例如:

一、见多识广。

二、仁慈待人。

三、提携后学。

四、冷静行事。

五、沉着内敛。

六、自我约束。

七、意志坚强。

有首偈语说:“少年莫笑老人频,老人不夺少年头;老人即使随物化,功德留与后人多。”有的人认为老人无大用,经常在他们面前表现轻慢,甚至对于老人的忠告不屑一听。其实,老人拥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经验,这是不能抹杀的。老人一生为人间留下许多贡献,也都是留给后人来享受。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老人,反而应该懂得尊重、学习老人的智慧。

话说山西省广胜寺建有一座飞虹塔,经过风雨侵蚀,需要重建。随着工程的顺利进展,塔也越建越高,到了第三层之后,砖石已经无法再继续往上送,于是进度一天一天慢下来。工匠们看着塔发愁,无计可施。

有一天,一位自称是鲁班弟子的老人家来到工地,左看右瞧,在塔的四周绕了一圈又一圈,大众好似看见一道曙光。等他坐定,工匠们恭敬地站在他身边,说道:“老先生!请您发发慈悲心,教教我们吧,塔都建到这种程度了,功亏一篑好可惜!”

老人家却一直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我年纪大了,已经半截入土。半截入土,没有办法了,你们大家赶紧造吧!”说完之后,摇头晃脑而去。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就被一句话给浇熄了,大众纷纷辱骂那老头。

过了半个时辰,一位工匠突然大声喊道:“我想到了!”大众立刻围拢过来:“你想到什么了?”工匠说:“老人说的‘半截入土’就是个妙法。意思是要大家把土往塔的四周堆高起来,这么一来,就能运送材料了。”

老人的智慧,是真实的体会,是金钱买不到的宝藏。不懂得珍惜老人的智慧、运用老人的智慧,将是社会无形的损失。

老人的梦想

人活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的梦想不一定相同,梦想也不一定能成真,但是有梦想代表对自己的人生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与希望。所以,儿童有儿童的梦想,大人有大人的梦想,穷人有穷人的梦想,富人有富人的梦想,甚至就是贵为皇帝,也有他的梦想。兹将一般人共同的梦想,略述如下:

一、长生不死。一个人从青年到老年,几十年的风霜岁月,难免苦乐掺杂,贫富不一。但是人生纵使再苦,一般人总想到“宁在世上挨,不愿土里埋”。能长生不死是最好,只是虽然传说中彭祖活了八百岁,其实自有历史以来,人世间还未曾见过有不死之人,所以这个梦想虽为多数人的共同愿望,却是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二、富可敌国。既然人不能长生不死,一些人因此抱定“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转而在财富上希望求得“富可敌国”,也不枉此生。然而社会上,有哪个个人的财富能胜过全国之财的呢?即使有,政治也不会放过你。只是道理如此,仍然有人甘愿“人为财死”,例如清朝的和珅,不就是因此而亡身的吗?

三、儿孙满堂。岁月和金钱既然都非我个人所能拥有,那么儿孙总该是我所有的吧!假如能有满堂的儿孙,也该是人生一乐!只是“三个和尚没水喝”,满堂的儿孙,不一定能竞相孝顺。但看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无法自力维生的时候,靠着儿女论日供给食住,每天往返于这些儿女之间,何乐之有,反而增加痛苦,所以这种梦想也不切实际。

四、再度年轻。年轻就是本钱,很多人老来总是渴望如果能够再度年轻。事实上人生不是只有一世,必然会有再来的时候,只是因为人有“隔阴之谜”,对前世不复记忆,所以不知人生乃三世循环不已的,总想假如能让我再从二十岁、三十岁开始,让我的人生重新来过。其实生命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早起晚睡,算来我们已经跟生命打过多番交道了。再说,再度年轻,如果没有准备好发展的因缘,没有增加道德人望,没有资本的人生,再重来一生,甚至重来十生,又能如何呢?

五、回到过去。过去的青春,壮年的岁月,愈到老年时,愈是清晰地一一浮现在眼前。何时学成,何时结婚,何时生儿育女,何时创业……一下子,随着时光悄悄地就走进了老年的阶段,要想回头,再度年轻,重新回到过去,此实难矣!

六、重温往事。人一旦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重温往事,美丽的娇妻,父母的关爱,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一切都成为追忆,不会重来。所以,人生的希望,不是在过去,而是在未来。

总之,光阴如流水,逝去的岁月不会再复回,所以人生光有梦想不能成真,努力实践未来的希望,才有实现的可能。

老人自爱

世间凡是对立的事物,都会成为问题,例如男女两性就是社会问题,家庭老小就是家庭问题,甚至贫富、有无都会成为人际间的问题。处理人的问题,除了社会公共福利以外,自我的自觉、自爱,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人问题接踵而至,例如独居老人愈来愈多,间接衍生出有关社会医疗服务、家庭子女孝养,乃至亲子的代沟等问题。世间所有问题都需要透过教育来解决,处理老人的问题,也需要老人自觉、自爱,才能根本解决。兹提供六点意见如下:

一、自我保健。老人不要以为自己老了、病了,有劳保、有儿女可以照顾。事实上老人有病了,别人固然麻烦,自我更是辛苦。所以,最好是平时自我保健,懂得关心自己、保重自己,不让一些小病经常临身,因为“久病床前无孝子”,不要麻烦别人太多,就不必担忧这个问题产生。

二、自我反省。老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倚老卖老”,尤其对年轻人讲话,经常用教训的口吻,或是不断提起自己的“当年勇”,如此自然不容易获得年轻人的喜爱。若能谦虚地经常自我反省、自我惭愧、自觉不足,反而能获得年轻人的尊重。

三、自我年轻。老年人的身体虽然“岁月不饶人”,但心境上应该永远保持年轻。每天看看报纸,免得被时代淘汰。经常参与社团活动,与人群保持互动,千万不能被群众孤立,被大众排斥。

四、自我结缘。有些老年人见多识广,人情世故经验也多,他主动把智慧、经验传承给年轻人,或者主动加入服务社会的义工行列。因为参与的活动多,所结的善缘广,一旦自己需要外缘协助时,自然会有很多好因好缘及时出现,所以老人要懂得广结善缘。

五、自我娱乐。老年人尤其要找出一些自我的娱乐,培养一些正当的兴趣,因为快乐有时是从外面而来,有时要靠自我创造。平时找朋友下下象棋或围棋,偶尔参加读书会,或是自己莳花植草,尤其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念佛、拜佛,或是没事时自己散散步,轻声地在嘴巴里哼哼小调,保持心情愉快,更能有益健康。

六、自我储蓄。老年人最怕贫穷,老来贫病交加,这是人生之最苦。假如在年轻时多少有些储蓄,就可免于陷入这样的窘境。但是钱也不宜储存太多,够用就好,否则不但儿孙觊觎,甚至惹来一些野心人士的不良企图,徒使自己陷入重重危机。

七、自我尊重。老年人要把自己融入到大众里,不要让人对你敬而远之,不敢亲近,所以老年人要自我尊重。例如,爱干净、不啰唆、不孤僻、不自大,不要动不动就劳烦别人。平时自己读书、明理、随众,成为年轻人的父母、师长、朋友,甚至像兄弟姊妹一样,如此必能活得开心自在。

八、自我肯定。人到年老的时候,也可以把年轻的阅历,立传传授后学,或是开班把自己所学的专长,跟年轻人结缘。平时爱好书画的,可以再多出一些作品,留传后世,甚至自己写文章,记录一生的经验,这也是老人生活的自我提升、自我肯定。

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年轻时就做好养老的准备,如此必能拥有一个高格调的晚年生活,为自己的人生画下完美的休止符。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老人的智慧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