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里,最怕子孙挥霍祖产;正派的人士,最怕挥霍感情;政治人物,最怕挥霍权力;有为的青年,最怕挥霍生命。世间每个人都不能任意挥霍,本来是你所拥有的东西,但是你不珍惜,随便糟蹋,一旦挥霍殆尽,到最后一无所有,懊悔嫌迟。以下数事,提醒大家不能任意挥霍:
一、金钱不能挥霍。金钱来之不易,必须量入为出。有些年轻的公子哥儿,怀着万贯家财外出创业,可是他挥金如土,“有时不知无时苦”,到了床头金尽,呼天不应,唤地不灵,真是悔不当初。
二、时间不能挥霍。时间就是生命,生命是非常宝贵的。现代医学发达,可是当一个人病倒在床,通过各种仪器急救,想要多挽回几天的生命,都非常困难。因此,在健康的时候,一天要当几天用,起早贪黑,或利用零碎时间,把时间拉长到三百岁,那才活得够本。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要懂得惜时如金,千万不要把时间虚耗在打牌、跳舞、游乐上面,这不但是浪费时间,也是谋杀生命。
三、友谊不能挥霍。友谊是难得而可贵的,人家给我们一分的友谊,我们要一分珍惜;十分的友谊,要十分珍惜,不可以把别人的友谊当成廉价商品,随时可以弃之不要。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外面扬名立万,也要靠朋友的资助。就如红花虽好,也要绿叶衬托。因此,自己纵然才华盖世,也需要朋友的助缘,才能有所成就。
四、信誉不能挥霍。一个人点点滴滴,为自己树立了信誉,这是非常宝贵的,千万不可以儿戏,把信誉拿来挥霍。今天在这里少了一些信誉,明天到那里又少了一些信誉,等于买卖做生意,到处蚀本,等到挥霍竟尽的时候,想要再树立信誉,就非常困难了。所以,纵有一些信誉,自己更要兢兢业业,让自己的信誉增加,让自己的信誉发光,让自己的信誉赢得别人的信赖。做人宁可吃亏,宁可自我在其他方面有所损失,但不能在自己的信誉上有些许亏损。
五、福报不能挥霍。一个人的福报有多少,就好像银行里的存款,再多,如果挥霍无度,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佛教叫人要惜福。福报是我们的资本,要慢慢用,要用得适当,用得有价值、有意义,不可以随便挥霍、糟蹋福报,浪费福报。等到没有福报的时候,再想拥有福报,那就困难了。
六、生命不能挥霍。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有的人能活五十年、六十年,有的人能活七十年、八十年。不管生命长短,都不可以挥霍。一天有一天的事,一周有一周的事,一年一月都有一年一月的事,我们要用人生数十年短暂的岁月,创造无限事业的生命与价值。
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购买,唯有生命是金钱买不到的,生命是有定期的,怎么可以把定期的生命任意挥霍呢?我们可以把生命奉献给佛教信仰,奉献给大众福利,奉献给弱势群体,奉献给人间的公益、真理,但是不能随便挥霍。
总之,世间的物质,多余的东西都可以与人共享,唯独金钱、时间、友谊、信誉、福报、生命,不能挥霍。
三八二十三
稍有数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三”乘“八”等于“二十四”,这是数学上不能更动的定律。然而在圣人的哲学理念里,三乘八可能是:
一、三八是二十四,这是常人的。
二、三八是二十三,这是圣人的。
三、三八是无计数,这是佛教的。
四、三八就是三八,这是本来的。
最近经常听到一则故事: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有一天到街上办事,看到一家布店门口有两个人在吵架。卖布的要向买布的收取二十四枚钱,但买布的说:“一尺布三枚钱,八尺布应该是二十三枚钱,为什么要我付二十四枚?”
颜回一听,走到买布的人跟前,说:“这位仁兄,你错了,三八是二十四,你应该付给店家二十四枚钱才对。”买布的人很不服气,指着颜回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话,三八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只有孔夫子有资格评断,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很好,孔子是我的老师,如果他说是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人说:“如果我错了,我就把头给你,但如果是你错了呢?”
颜回说:“如果是我错了,我就把头上的冠输给你。”
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说:“颜回,你输啦,三八就是二十三!你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没有反对过老师,现在听孔子这么一说,他认为老师糊涂了,便不想再跟随孔子学习,因此第二天借故家中有事,就想请假回家。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但并不说破,只说“事情办完后就早点回来”,同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应声“记住了”,即刻动身回家。
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颜回于是躲进路边一棵树干中空的古树,猛然记起孔子的话,赶快从空树干中走出来。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响雷迅即把古树劈个粉碎。颜回惊险逃过一劫,连夜赶回家里,他不想惊动熟睡的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门闩。进了屋里,发现床上睡了两个人,一时怒从心起,正要举剑砍人,又想起孔子的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于是点灯一看,床上睡的是妻子和妹妹。
颜回大惊,不等天明就迫不及待地赶了回去,一面向老师忏悔,一面感谢老师的话救了自己和妻子及妹妹三个人的命。不过这时候颜回还是忍不住问道:“老师,三八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呢?”
孔子反问:“那么你说,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帽冠重要呢?”
“当然是生命重要了。”
孔子说:“这就对了。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三,你输的只不过是一顶冠。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四,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啊!”
的确,数字只是一个符号。佛教讲“一就是多”“一即一切”,因为“法无定法”,因此三八可以是“二十四”,也可以是“二十三”,甚至是“无计数”,但其实三八还是“三八”,这就是圣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