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但是,有的人因为小小的缺漏而全盘否定,有的人因为小小的遗憾而全部放弃,这样的要求完美,有时反而因噎废食,流于吹毛求疵,不管对自己或是与自己共事的人来说,都会很辛苦。因为人生本来就有很多的缺陷,因此在追求“完美”的同时,要能认清人生实相,例如:
一、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大致说来,人都“趋乐避苦”,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佛说世间是苦,因为这是实相,所以人生不能只是一直希望获得快乐,而不肯面对苦难。没有经过苦难的快乐,给人感到虚假不实在。能够克服困苦而获得的快乐,才显得珍贵,也才有成就感,因此有苦有乐的人生,才是充实的。
二、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是生命的希望和进步的驱动力。但人不可能一直都成功,容许自己有失败的时候,反而会给自己一个退步省思的空间,一股再求突破、增上的力量。因此,当人生遭逢挫败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它,继而再接再厉,愈挫愈勇,因为有成有败的人生,才是合理的。
三、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得”很欢喜,“失”很痛苦,因此人总是希望得而不要失。然而,有时“得”也不见得是“得”,“失”也未尝是“失”。今天得到名位权势,明天失去尊严、道德、自在,这样的“得”是否值得追求?这里失去职务,可能另一处发挥的空间更广、
世界更大,这样的“失”未尝不是再造人生的另一个契机。所以,有得有失的人生,才是公平的。
四、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凡人都“好生恶死”,看到新生命欢喜不已,面对死亡就排拒恐惧。其实有生必然有死,这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事实上,生命是不死的,此处死了,彼处会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同一生命。好比太阳,东升西落,升未尝升,落亦未尝落,升升落落原是同一个。重要的是,如何用有生之年,为生命留下意义、价值。
喜欢月圆的明亮,就要接受它有黑暗、不圆满的时候;喜欢水果的甜美,也要容许它通过苦涩成长的过程。人生“一半一半”,能够认识人生实相,放下对好、对全的执著,在人生的乐、成、得、生中,包容不完美、不完善,那才是完人。
人生之计
现代人重视“生涯规划”,很讲究“计划人生”,诸如读书的计划、创业的计划、婚姻的计划、生育的计划、退休的计划等。确实不错,人生哪样事情不需要事先做好计划,然后才能按部就班地实施呢?
人生的计划很多,列举如下:
一、一日之计在于晨。人都要活在当下,尽管生活一日复一日地过,但是人生最宝贵的,还是在当下的一日。在一日当中,尤以晨光最为宝贵,所谓晨操可以增强健康,晨读可以增加学问,晨作可以提升效率,尤其吃过早餐以后,一天的生活才正式展开。所以,一日之中,把握早晨的时间最为重要。
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不但每天有一日,生命之中还有很多的一年。人生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就在于春天。春天里,春光明媚,莺飞草长,万物复苏,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因为春天到了,小花小草都在展现它们的风姿。生而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岂能不懂得把握春天,好好努力?当然,也不是说其他季节都不重要,只是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藏谷,一切都以春天为基础。如果春天不播种,何来秋收冬藏呢?
三、一生之计在于青。人生数十寒暑,在一生数十年的岁月里,最重要的年华应该就是青年时期了。在青年时期,你立志做一个运动家,或是企业家、科学家,或者成为作家、学者等。你立下志愿,如果在青年时期好好打稳基础,则未来人生的发展,必然大有可为。
四、一人之计在于勤。人的一生,当然要从自己做起。“人是一个,命是一条,心是一点”,但是“一”不是单元,而是无限。只要发心勤劳,所谓“勤有功,戏无益”。勤劳的人,前途万般美好,万种事业都能在一个“勤”字之下,发挥开来。俗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见一人勤劳,众人得福,这是必然的道理。
五、一家之计在于和。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分子,但是家庭中还有其他很多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甚至还有其他亲族。有的家族三代同堂,有的五代共住。管你小家庭也好大家庭也罢,主要的是,有“家”就必须有“和”,因为“家和”,才能万事兴。
六、一国之计在于仁。从一人、一家,进而推至一国,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施政,每一个人当然都应该关心。国家的施政,最重要的在于一个“仁”字。过去儒家一再强调“仁政”,佛教也一再提倡“仁王护国”。从地方的村长,而到乡长,再到县市长,甚至推及全国的领导人,如果大家都有一颗“仁心”,用“仁政”来治理天下,则以仁治国,国必昌盛。以仁治天下,天下人必然归心,如此何惧国家不能强盛,社会不能安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