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世间来,是享受吗?未必!是受苦吗?也不见得!这是一个苦乐参半的世间,我们来到世间,不管苦乐,都要“承担”。人生要承担一些什么呢?
一、生活的承担。人要生活,就不能不吃饭、不穿衣等。生活所需的费用从哪里来呢?这时就必须承担生活的担子!不但承担个人的生活所需,一家老小我们都要帮助承担。有时日常生活所需之外,偶尔有个病痛,还要负担额外的医疗费用,所以生活的担子、生活的压力,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如何调适,就看个人的承担力了。
二、心理的承担。生活的负担以外,心理上有烦恼、欲望、贪嗔、嫉妒等,你心理上承担不起外面的人事、境界的压力,就会痛苦不堪。所以,心理上的七情六欲,重重叠叠的因缘事端,都压在我们的心上。有能力的人当然懂得化解,用知识化解,用信仰化解。没有力量、不能化解的人,只有承担心理上的压力了。
三、声望的承担。有的人一直要名,希望有声望。等到名望有了,才发现名望也是一种承担。你会讲经,每到讲演时,你的声望告诉你,不能随便,你要有与声望相等的演说;你会音乐,一场音乐会,你要有和声望相当的音乐素养来表演,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声,这都必须要承担。
四、责任的承担。人到世间来,父母交给我们的责任、长官托付给我们的使命,乃至在职业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感情上应该负起的责任,甚至对国家社会应负的责任,你说我能不承担这许多责任吗?要承担这些责任,必须要有时间、空间,尤其要有力量,才能承担这么多林林总总的责任。
五、身份的承担。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甚至是多重身份、多种角色。你是父母就有父母的承担,是教师就有教师的承担,乃至士农工商,老板、员工都有各自的承担。要做董事长,没有领导人的承担,甚至当警察没有警察的承担,不能配合身份,不能承担身份所应负担的责任,就会被淘汰。
六、关系的承担。人与人之间,不管亲疏,父母儿女有伦理上的承担,亲戚朋友有社会上往来关系的道义承担。一个团体上下人等,都有彼此工作上的承担。甚至我拥有了一块土地,就必须缴税;我买了一栋房子,就必须承担它的保养;我种的花草树木,就要承担浇水施肥的责任;我领养的小猫小狗,也不能让它挨饿受冻,必须承担它生存的责任,这都是关系的承担。
七、道义的承担。除了上述的承担之外,有时候道义之交也要承担道义的责任。例如,你的家人有婚丧喜庆等各种事务,我跟你是朋友,在道义上我不能不帮你承担;我过去曾接受别人的关怀、协助,在人情道义上,我不能不处处、时时帮助他承担一些责任,这就是道义的承担。
八、负面的承担。在各种承担当中,负面的承担应该是最辛苦的了。例如,别人加诸我的毁谤、说我的是非、对我的陷害,我必须承担这些有的、没有的罪名。此外,自己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的烦恼、情感上的挫折、财富上的得失,乃至大自然的灾害、社会的刀兵盗贼、政治的迫害等,在在都叫人难以承担。
一个人在世间,到底能承担多少重量?仔细算一算,若没有坚强的大勇气,在世间活着,实在不容易承担!
极限
人的潜能无限,但是在世间上,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有极限。大楼能建多高,已经给你放宽到极限了;土地能用多少,已经给你开放到极限了。
甚至人的体能,也有极限。亚洲铁人杨传广先生,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十项全能只得到亚军,因为他已经到了极限。“飞跃的羚羊”纪政女士,虽然跑得很快,也没有得到过冠军,因为她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
民众要求官员给予帮忙,官员说“我能用的权力已经到了极限”;百姓到银行贷款,行员说“你的贷款额度已经到了极限”。世间都有“极限”,在极限里做事,当然不能超越极限。不过极限以外,还是有“无限”,例如我无限的想念、我无限的爱羡、我无限的尊敬、我无限的发心。只是这种无限的标准在哪里?只是一个概念的思想而已。
在佛教里都讲究“无限”。虚空无限,我愿也是无限;众生无限,我的慈悲也是无限。其实,世间到处都是“有限公司”,从来没有“无限公司”的成立。因为在财务上、业务发展上,总有个极限。
人也有极限,人的极限源自于:
一、极限在恐惧里。人有恐惧,缺乏信心,因此生起了“我不会”“我不能”的心理,就为自己设了一个极限。恐惧我的钱财用完了,不能再来,就限制自己的开支。担心把东西给人,自己没得用,就限制了跟人结缘的机会,所以恐惧是造成极限的罪魁祸首。其实人生不要怕没有,只要甘于牺牲,欢喜奉献,人生的潜能、因缘是无限的。
二、极限在懒惰里。懒惰也是造成极限的原因,因为懒惰就不想再有更大的发展、更高的成就,他觉得有一碗饭吃就好,有一份工作做就好。由于自己懒于奋斗、懒于向前,就自我设限,不敢向无限挑战。做一件事情,懒惰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好,于是干脆不做。好不容易发了一个心,想到老人院去当义工,才为老人服务半天,就觉得累不可支,于是打退堂鼓。一个人因为惰性使然,连带把自己的爱心、能力都减弱了,所以成就自然也有极限。
三、极限在安逸里。人性以追求快乐为目的,多数人在得到少许快乐之后,立刻心满意足,不想再追求更高的解脱自在之乐。由于人性喜欢安逸,容易满足现状,对于无限的法喜、无限的禅悦,不懂得要去追求,因此无法超越极限。唯有对无限的真理之乐,生起向往之心,并且发大勇猛精进,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发掘,才能突破极限。
四、极限在固执里。固执更是限制吾人向无限发展的最大障碍。所谓“无限”,就是没有藩篱,没有限制。但是有一些人思想固执,于是限制了自己的心量,限制了自己的慈悲。一个固执于小心小量、小志小愿的人,正是所谓“夏虫不足以语冰,井蛙不足以曰天”,如此怎么能超越极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