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人,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人的一生,假如活到八十岁,甚至一百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
一、十岁的人生,要听父母的训诫。虽然很多儿女,对父母的训诫、关怀、慈爱,都嫌太唠叨了,一般小儿女并不欢喜听这些唠叨的声音,但是又奈何呢?其实父母唠叨的声音里,蕴藏了多少的爱心与希望啊!
二、二十岁的人生,要听朋友的谈话。到了二十岁的青年人,不喜欢听父母的话,开口闭口都说“我朋友说的”“我朋友告诉我的”。这时候朋友非常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让儿女“龙交龙,凤交凤”,千万不能让他们“交个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三、三十岁的人生,要听情人的诉说。三十而立之年,父母的话不容易引起认同,朋友的意见也不容易相互影响,这时只有听恋爱中的情人诉说,力量最大了。因为力量最大,所以更应该谨慎,自己要确定人生的价值,要知道自己人生何去何从。前途的成败,人生的苦乐,都不能儿戏,所以不能草率决定。
四、四十岁的人生,要听社会的建议。人生到了四十岁,依孔子所说,已经是“不惑”之龄,但现代人生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到了四十岁还是要听社会人士的建议。孔老夫子“十五志于学”,现在的人,有的到了三四十岁,才晓得立志学习,所以在各大学里,老硕士、老博士为数很多。
五、五十岁的人生,要听妻儿的抱怨。五十岁的人生,想让妻儿高唱“丈夫真伟大”“爸爸真伟大”,并不容易。这个时候,多数的丈夫都是听妻儿抱怨,嫌所赚的钱不够多、不能买汽车豪宅、不能出国旅行,所以五十岁的男人,真的很难为。
六、六十岁的人生,要听大众的批评。孔子说,六十岁的人生,应该是耳顺的年龄。而现在的六十岁,人生正好要听社会大众给予自己的批评。我们每天打开电视,看电视里臧否天下人物者,都是中老年的人士。政治家、企业家,这个年龄都要受社会大众的公评,所批评的内容,除了才华、能力以外,道德更为重要。
七、七十岁的人生,要听自己的主张。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今人说“人生七十才开始”。管他古来稀,管他刚开始,总之今日高龄化的社会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愈来愈多。七十岁的人生,在社会里浮沉奋斗了五六十年的时间,对社会的认知,对自己的了解,都有一定的程度,这个时候应该听听自己的主张。最好七十岁的人,要把经验传承,把自己的主张诉说给人听,所谓“退而不休”,是其时也。
八、八十岁的人生,要随自然的去留。人生到了八十岁,甚至九十岁、一百岁,这个时候应该不必计较人间寿命长短、有无得失,甚至连生死都不足挂怀,一切任凭自然的生命法则,随缘自在,就如陶渊明所说:“乐夫天命复奚疑!”
毕业
每年到了夏秋之际,各级学校都会举行毕业典礼,大学生、硕士、博士都要毕业,连中学、小学、幼儿园,也都在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只是代表阶段性的学习暂告一段落,并不是人生的完成。在人生的每个学程结束时,都会举行一次毕业典礼,所以人生有好多次的毕业典礼。
毕业之后,可以升学,可以就业。有的学生希望毕业,因为可以告别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涯,可以摆脱课业及考试的压力,今后可以海阔天空地飞翔,可以为社会服务。但是也有的人不希望毕业,因为“毕业”就是“失业”,还不如留在学校里多学习几年,等学习得够扎实以后,再来服务社会。
关于“毕业”,我曾经为大学毕业生讲过四个观念,略表如下:
一、毕业不是自我完成,而是进取目标。毕业不是代表所学业已完成,不是人生学习的句点,只是人生途中的一个逗点符号而已,应该由此继续向前,向更高、更远的知识学海去探究、学习。例如进入研究所、实验所,或是到各自专研的领域里去实习、参学,以广见闻。所谓“生也有涯,学也无涯”,人生学无止境,要把学习的目标定得更长、更远,才能让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毕业不是所学皆办,而是扩大实践。毕业是事业学习的开始。大学毕业了,学到的只是诸多学科中的某一科系,甚至某一科系都未必能学得完全,所以不能认为毕业就是所学皆办,一切完成。这只是一个基础的教育,只是增加一些人生的知识而已,接着要进一步去实践、完成。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与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领域。学习是思想的酝酿,纸上谈兵,实践就是上战场,一刀一枪,彼此真实地较量。大家在学校所学,能派得上用场,能学以致用吗?
三、毕业不是贫乏受者,而是富有感恩。毕业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开始。毕业之后,不能像贫穷的人,等着接受别人的给予,而是应该开始回馈社会。我们在学习阶段,努力吸收世间的各种知识、学问,开发自己的思想、智慧,就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能贡献社会。所以,在学校从老师那里学得的经验、知识,不可以当为己有,作为私藏,应该发挥出来,为人服务、奉献,以此感恩师长、父母、社会的成就之恩。因此,一个阶段学习结束后,可以再继续深造,也可以投入社会,奉献所学。能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使社会在我微薄能力的奉献下,有所进步,有所增进,自己才是一个富有的人。
四、毕业不是个体独立,而是融入社会。毕业是融入大我的开始,毕业不是个人的事,还关系到父母、家人、师长。他们和你一样,完成了一个阶段,下面还会继续帮助你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众,让你和大众融合在一起,彼此观摩,彼此研讨,彼此资助,彼此互惜。这样才能使自己所学,得到实际的应用,获得实际的发挥,让自己一方面施展所长,一方面与社会大众的力量结合。
今日社会都讲究“集体创作”。毕业后投入社会,和所有有志一同的人通力合作,集体创作,这不但是自己应有的态度,也是父母、师长所期望于你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