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六道轮回

众生的存在,是因果相续、无穷无尽的流转过程。人必有前生后世,死后必受生前行为的规定,轮回于迷惑世界之中,继续无常的生命。

(一)心识不灭

心识,也可称之为性灵或神识,它通过我们的大脑、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事物、维持自身生命,作种种分别、取舍、认知、记忆、情感、思量、我执、存储业因等身心活动,并依据自我的心理趣向,做出善、恶或非善非恶的行为。

心识不但给物质身体赋予了感情色彩,还不断地以心力执著着身体,维持着生命体的独特形态与结构。

心识是真正的生命之源,生命体要依赖它的活动而成立。

生命从心识而来。当细胞离散、身体坏灭的时候,生命力却仍然存在,因为心识不会随身体的散灭而消失。

不仅如此,构成身体的物质同样也没有亡失。从败坏的身体解放出来的物质,能以全新的组合形式营造出新的物体。

由此看来,身体的败坏并不代表生命的消亡,相反,却给生命带来更多的活动机会,因为生命可以摆脱原来衰弱不堪的旧身体,投向新的生命体。

转生时,根据每个人的身口意行为,恶众生投入恶的境界,遭受自己所播种的苦难;善众生则转入善的境界,去开拓更丰富的生命内涵。

因此,死亡实际上是生命延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死亡是生的开始,是生的本身。宇宙间一切正在生灭不停的心与物都是如此。

(二)善与恶

众生的生存境界既然是由其行为的善恶来决定,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善与恶,大体各归纳为十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q@)语、贪欲、瞋恚(hu#)、愚痴,是名十恶业。

反之则是十善业。

十恶业

十恶之中,杀生、偷盗、邪淫为身恶;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为口恶;贪、瞋、痴为意恶。

值得注意的是,在言行上表现出来是造业,私下所产生的意念同样是造业。

比如,我们或许有过这样的念头:“这人太可恶了,恨不能杀了他!”一念生起的当下,杀生罪业已经成立。

于身、口、意三业中,佛法尤其重视意业的清净,所谓“自净其意”。因为贪、瞋、痴是身业和口业之本,能毒害我们的身命与慧命,故称“三毒”。心怀贪、瞋、痴,则能引发杀害、盗窃、邪淫等行为,并常常说出欺骗、粗恶、挑拨、毁谤等负面语言。这些行为、语言无疑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表面上看畅快了我们狭隘的心灵,但根据因果原理,最终被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贪、瞋、痴三毒也是种族战争、宗教冲突、资源掠夺、腐化堕落等全球性问题的根源:贪欲的盛行使地球资源惨遭掠夺,瞋恚的盛行引发永无休止的战争,愚痴则用不真实的信念与政治思想支撑着贪、瞋二毒,使其合法化。

有效治理世间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我们的内心——我们每个人都能直接抵达的地方。

一位武士疑惑于天堂、地狱之说,特向白隐禅师请教:“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白隐禅师问他:“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名武士。”武士颇为自豪地回答。

“你是一名武士!”白隐禅师叫道,“什么样的主人会要你做他的门客?看你的面孔!犹如乞丐。”

武士听了非常愤怒,按住剑柄,作势欲拔。

“哦!你有一把剑,但是你的武器也太钝了,根本砍不下我的脑袋。”白隐禅师毫不在意地说。

武士被激得当真拔出剑来。

“地狱之门由此打开。”白隐禅师缓缓地说。

武士心中一震,当下心有所悟。感佩之余,收剑入鞘,向白隐禅师深深鞠了一躬。

“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白隐禅师欣然笑道。

(三)六道轮回

生命不因死亡的降临而消失,而是会受业力的牵引,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六种境界中继续生活。如此循环往复,有如回旋的车轮,流转不息,这就是佛所说的“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因无明(无有智慧,不明真实)遮蔽,依妄心对尘境生出种种分别而造十恶,又因根性善良、遵从礼教而行十善。所有的善恶业因都潜藏在心识中,即使生命完结,不灭的心识也能带着善恶业种投入到下一期生死。

善恶的轻重,是根据造业的心力加以判断的:

以十足的勇气和力量造作业因,则为上品。

以中庸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中品。

以懈怠、被动、不甚要紧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下品。

大体上说,依据作善、作恶的心力品位,可以招感六道的苦乐果报:

上品十善感天道,中品十善感人道,下品十善感修罗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善道。

上品十恶感地狱道,中品十恶感饿鬼道,下品十恶感畜生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恶道。

1.天道:生活快乐,寿命绵长,衣食、宫殿皆是自然化成;天眼通(能见一切众生、事物,能见自他来生境界),天耳通(能闻一切音声,能懂一切语言),他心通(能知众生心中所想、品行善恶),神足通(随意变现,无远不至,不受时空障碍),宿命通(能知自他过去多生多世所行之事);随心所欲,逍遥自在。

转生天道之因:勤行十善,孝养父母,广行布施,作大福田;皈依正法,信佛因果,斋僧(设食以供僧众)供佛(设香、花、果蔬供养佛陀),修塔造庵,转诵大乘,庄严佛像等。

2.人道:苦多乐少,烦恼炽盛;有复杂的思维活动,善于发明创造;有较强的意志力,有能力造作善恶业因,有寻求解脱的内心需要。

转生人道之因:孝养父母,心行公道,恭敬三宝(佛、法、僧),严持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

3.阿修罗道:虽有天福,神通自在,却多怀诈伪,骄慢瞋嫉,常好斗争,面目丑陋,受劳不息。

转生阿修罗道之因:以不净心修十善业,不能忍辱,争强好胜,生性易怒。

4.畜生道:生性愚钝,常怀惊畏,或被驱使,或相吞啖(d3n,吃)。

转生畜生道之因:贪食酒肉,寻欢作乐;借债不还,偷骗他人;恼害众生,毁辱他人;生性邪僻,愚痴难化。

5.饿鬼道:依他为食,饥渴逼迫,形容鄙恶,虚怯(qi-,胆小;害怕)多畏,孤寒凄苦,终日迷乱。

转生饿鬼道之因:悭贪嫉妒,邪佞(n#ng,惯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谄(ch2n,谄媚)曲,背公取私,不济乞化,只图自己饱暖,不惜他人饿冻。

6.地狱道:身受极刑,心受剧苦。或猛火烧炙(zh#,烤),或严寒相逼,或刀斫(zhu5,用刀斧砍)锯解,或铁床灼身,或镬(hu,锅)汤煎煮,或众相残杀⋯⋯死而复生,欲出无期。

转生地狱道之因:不信因果,杀害众生;遵命邪教,蛊惑人心;五逆十恶,诽谤正法。(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四)轮回的证据

我们往往对死后的生命保留着模棱两可的观念,拒绝对轮回进行深入的关注。我们也许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做,因为没有证据的东西很难令人相信。我们会说:“如果有前世的话,为什么我们都不记得?”

应该承认,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往事是不可能一一记得的。三岁以前的事我们一件也记不起来,我们甚至会忘记昨天所发生的事,尽管当时都那么鲜活,但记忆几乎完全消失,就好像未曾发生过一般。如果连几天前所做、所想的事都不记得,我们有可能记忆前世吗?

即使没有所谓的“具体证据”在,我们不妨这样简单地问自己:为什么有亿万人,包括很多伟大的圣哲、天才都相信轮回?难道他们都是傻瓜吗?如果不以否定的信念限制自己,至少不反对轮回的存在,难道不是更合理些吗?万一我们死后发现果然有轮回,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个状况呢?

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以前,有哪个欧洲人相信美洲的存在呢?即使在它被发现之后,人们还在争论它是否存在。

我们傲慢地只相信“眼见为实”,岂不知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所提供的景象。我们往往认为在此认知范围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任何存在方式,这种狭隘的生命观使我们不能接受、也无法严肃思考轮回的可能性。

幸好,轮回并不是完全不可知:人类积累了大量文献,讨论那些自称能记忆前世者的证词;世界各地有很多非常动人的濒死经验的见证人,他们绝大多数都确信死后还有生命的继续;从事佛法修行的人,当接触到浩瀚和不容置疑的心性时,生死轮回的教法就成了真实的体验。

(五)地狱是必堕之处

《观经》云:

以恶业故,应堕地狱,

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这即是“火车来现”:将堕地狱的众生,在临终时会看到载着地狱之火的车向自己逼来。

火车来现和此后的地狱之苦,都是由众生各自的业力所产生,所谓:

虽无工匠,制造火车,

自己制造,自己乘往。

当我们用佛教的善恶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禁不住会惊出一身冷汗。以前很多自以为是的行为,竟然全是恶业:我们每天要吃饭,使无数众生付出生命,如此犯下杀生之罪;我们曾经因不理解父母的管教而瞋恨父母,如此犯下五逆之罪;我们曾经因不了解佛法而肆意歪曲,如此犯下谤法之罪;我们曾经有意无意将公共用品挪为己用,如此犯下偷盗之罪;我们为了立足社会,也许还要逢场作戏,如此即是妄语、绮语⋯⋯再搜寻一下自己妄念纷陈的大脑,可曾有一秒钟离开过贪瞋痴?

地藏菩萨说:

我观是阎浮众生,

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阎浮:阎浮提,地球)

别看平时所犯多为小恶,小恶聚集可充塞虚空。

我们此前对自己有一个共同的评价:我是好人。可是,认真反省自身,还要到哪里去找五逆十恶之人呢?在佛法这面高悬的明镜之下,我们真的是无地自容了。

可见,此生若不觉醒,地狱之苦终难逃脱。

世尊在经中提醒我们:

一切众生,必堕无间。

“无间”是指受苦无有间歇的意思。无间地狱也叫阿鼻地狱,是最残酷的地狱。

那么,地狱中是哪种程度之苦呢?

世尊对请教此事的弟子们说:“早晨、中午、晚上各受一百支枪所刺,骨肉碎裂,那样的苦,你们以为如何?”

弟子们回答:“仅仅受一枪所刺,其苦已难想象了。”

世尊捡起一块小石头,告诉大家:“每日受三百枪所刺之苦,若比喻为这小石头,则真正受地狱之苦,便犹如喜玛拉雅山那么大了。”

大多数众生在堕入地狱、身受极苦之时,才后悔在人世间未曾用心听闻佛法,犹如善导大师的偈语所述:

一入地狱受长苦,

始忆人间善知识。

(善知识:引导众生入菩提之道的人)

佛的弟弟难陀出家之后,仍一心想回家与爱妻聚首。于是,佛便带他到天上。只见天女纯洁艳丽,光彩照人。

佛问:“你的妻子能比得上这些天女吗?”

难陀答道:“不可为比。”

佛带难陀遍游天界,忽然发现一座宫殿有很多天女,却无天子。难陀就问:“为什么宫中没有天子?”

天女答道:“佛的弟弟难陀因出家功德,命终生此天宫。”

鉴于天上之乐,难陀不再留恋人间荣华,一心持戒修行,求生天上。

佛为使难陀生起出离六道之心,又带他到镬汤地狱。镬汤地狱里沸汤煮人,惨不忍睹。其中有一锅汤热气腾腾,却没煮人。难陀奇怪,询问狱卒。

狱卒答道:“佛弟难陀以出家功德,得生天上;但又因贪恋五欲,天福享尽之后,堕此地狱。我们烧开了锅正等着他呢。”

难陀这才明白,不了生死终不得究竟安乐,于是祈求佛陀慈悲救度。

(六)人身难得

毋庸讳言,天道的生活比人道要快乐得多。但佛告诉我们,人的生命价值是无限可贵的。

为什么?因为人具有觉察力和智慧,具有解脱生死的潜质。同时,人生无处不在的苦,可以激励我们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每一种痛苦、悲伤、损失和挫折,都有它真实而戏剧性的目的:唤醒我们皈依真理,强迫我们超越轮回。

如果错过这一生的机会,必然要经过无比漫长的时间才能重获人身。

佛向我们作了“盲龟浮木”的比喻:

大地悉成大海,有一块中间有孔的木头,“漂流海浪,随风东西”,有一只盲龟,每隔一百年才会从深深的海底游出水面一次。

佛告诉我们,得一次人身,比那只盲龟浮上来时刚好把头钻进木孔里还要困难。

人身难得,佛法难逢。而今既得人身,又遇佛法,这殊胜之缘很可能于百千万年中只此短暂的一瞬,如果再错过了,那将是最大的遗憾。

因此,任何人如果真的爱惜自己,就应善于保护自己,在年轻时、壮年时或老年时对生死有一次觉悟。

一天,佛陀在莲花池畔驻足,凝望着澄澈的池水,看到了地狱景象:有无数的众生在血池里沉浮哀嚎。

佛陀不禁怜愍他们的无知和罪业,发出悲叹。

这时,佛陀特别注意到一位叫健达多的人,他在过去生中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为了将他从地狱中解救出来,佛陀遍察他宿世的因缘,但几乎找不到任何善业,最终只发现他的一次微小善行。

原来,那是在久远劫之前,当健达多走在路上的时候,有一只小蜘蛛也在路上爬行,健达多本想一脚踩死他,当他刚要举足时,心中忽然生起一个善念:小蜘蛛也不犯我,不如放它一条生路吧。

就这样,善念一起,小蜘蛛就从他的脚下死里逃生了。

当佛陀观察到这个善因缘后,就抓起银色的蜘蛛丝,徐徐放到地狱里。

健达多在黝黑的地狱中,抬头看到空中有一丝亮光向他头顶缓缓降下,如获至宝,赶紧抓住蜘蛛丝,奋力往上爬。

等他爬到中途稍事休息时,才发现下面有无数的地狱众生也正攀在蜘蛛丝上。

健达多心中充满了惊慌和愤怒,向下方呵斥道:“喂!这条蜘蛛丝是我发现的,是属于我的。你们这么多人一起上来,万一断了怎么办?全都给我下去!”

当这呵斥声还在空中回荡时,蜘蛛丝突然从健达多手中断落,他又回到地狱之底。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六道轮回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