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陌生人》是一部自带八卦的窥心电影。
三对婚龄不等的小夫妇,一个离了婚的单身汉。七人聚餐,在某月食之夜。席间,女主吃饱了撑着,提出来玩“真心话大冒险”。
所有人把手机放桌上。短信、电话、邮件、社交消息,来什么,分享什么。
伴随一声铃响,“我渴望你的身体”,噩梦开始。就像午后鱼塘丢了枚炸弹,闷响之后,鱼群翻着身子,鼓着白肚浮出水面。
整容、偷吃、出轨、出柜、抑郁症……这场万劫不复的底线试探里,七人阵脚全乱。桌上谈笑风生,私下无比仓皇。
手机,成了罪恶的黑匣子。变心与撩骚,红玫瑰与白玫瑰,最不堪的他和你。当所有隐私被公之于众,三对夫妇面临崩溃,七位好友面面相觑。
很快,有人懊丧,有人愣怔,有人摘下婚戒,有人骂骂咧咧夺门而逃。一地烂鸡毛。
“我们的关系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是,有的人更加脆弱。”如男主罗科所说。谁不曾渴望自己和亲爱之人不设帷幔,谁不曾期冀对方袒露生命的每一处边边角角。
可憾的是,成年人的世界太过驳杂。欲望裹挟着诱惑,一不小心就是泥潭。若拿着放大镜窥探,任谁也逃脱不了。人性哪,终究经不起刻意考验。
-2-
“同一块遮羞布,有人想捂住,有人要撕开。”微博上,那些关乎人性的视频总能霸屏上热搜。
拥挤公车上的假孕妇,雨夜里受冻的小女孩,选择50万元而非女友的帅小伙……彼时,做测试的人躲在暗处,摆弄相机,以上帝视角般记录每个人言行。
测试结束,一众参与者们,被贴上了“渣男”“冷漠”“势利眼”的标签。
“街头遇到有人实施抢劫你会怎么办?”“男子测试拜金女,700美元让女孩节操全无”……看到此类噱头式标题,我从无打开欲望。
设置考验人性,难道本身不是一场恶?作为发起者,是否考虑过其中的误导性和不确定性?
没有谁,是百分百的“道德洁癖者”。选择50万元而非女友的小伙儿,或许因为家中亲人重病,无钱医治;并未起身让座的小白领,可能只是走神发愣,慢了半拍。
过于主观的人性测试,让吃瓜群众站在了观摩人性的看台。冷漠与无常,寒心与崩溃,是一个不断倾斜、不断丑化的过程。
天平一端持续加码,失重的人性迟早会翘起一角。
-3-
吊诡的是,那些人性测试的发起者,往往自己都不太经得起考验。
譬如《完美陌生人》里的女主艾娃。身为全片最虚伪也最自私的大Boss,她扒光女儿的心思,干涉女儿的隐私,全无为人母的温情。
当私密情人有了心头好,她恼羞成怒,大加责骂,却偏偏忘了自己早已背叛丈夫多年。
就像老猫枕着咸鱼睡觉。一方面想要窥探恋人挚友的秘密以佐证他们的忠诚;一方面又偷偷满足自己毒瘾般的原罪和私欲,任由它们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肆意生长。
她口口声声的考验,更是猜忌和欺骗。家人的弱点,成为明晃晃的靶子,等着自诩为猎户的她一一扫射。
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弄几个微信小号去探男友的口风,租白富美去试探男友的真心。一两个若有若无的陷阱,三四则似真似假的消息。
往往试探还未过半,相爱伴侣,彻底闹掰。真个糊涂又真个无奈。
细想来,这更像设局式的贼喊捉贼。以爱理不理、口无遮拦的方式检验友情是否牢固?以借故分手、旁敲侧击的伎俩考验爱人是否忠贞?
说白了,是不安全感,以及背后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他们想要的,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控制局面,以此获取心头的一星点确信。
然而,所有的忠贞和底线,不过是权衡利弊后的稳妥之选。若大肆捏造一个某人想象之外的世界,难免三观不适。
看不懂考验的人,往往中招,于是你期望落空,逐他出局;看得懂考验的人,没空陪玩这低端游戏,于是你弃甲而逃,覆水难收。
考验人性,是一笔只亏不赚的买卖。
-4-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男主罗科的心态——理智且隐忍,克己胜于责人。
整部电影,他最憋屈却也最通透。从头到尾,他反对绝对的毫无保留和开诚布公。多亏他作为润滑油和睁眼瞎的努力,这破碎残局,才勉强维持着稳态。
罗科很明了:心与心的灰黑帷幔,是人性里暗色的斑块,隐匿了污垢,却也绵延了生活。
“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度过一生。”片末,导演玩了把平行时空——七个人,回到晚宴开始前。三对小夫妇,一个单身汉,他们从未按下游戏的开始键。
那夜月食半影,光面与暗面共存。七位挚友,像往常一样携带着秘密,重返各自的生活。
这样的结局,宛如问号,你是想要坍塌的真实,还是暗流涌动的和平?想来,不管选哪一种选择,无非忠于内心,或是忠于爱罢了。
有些欲望、隐疾和沉默,不能展览,无法共享。若以爱之名、以亲近之义贸然越界,会伤人害己。倒不如,“对身边人,少些耐力和智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