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法:缘起看世界,成为觉悟者

在未学习《佛教的世界观》这一课之前,末学认为学习佛法是要落实到心行上,那管好自己的心就好了,其他的就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一节课中,导师开示:探讨认识与存在的关系,是以对缘起现象(依他起)的认识为立足点。对缘起现象的错误认识,将导向遍计所执,导向生死轮回;而对缘起现象的正确认识,则能摆脱遍计所执,通达空性实相。两条路的分歧,就在于对缘起现象的认识正确与否,这也是轮回和解脱的分水岭。

认识世界真的对我们很重要吗?想一想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是否是经过了自己的加工处理?也就是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是否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为什么要这么反思?因为,每个人在认识世界时,会受到观念、经验、情绪、习惯、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认知模式就像一副有色眼镜,对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进行了加工。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对哪个人一见如故或看到哪个人就特别讨厌?这就说明,我们看到的世界早已被自己的认识处理过了。这种加工是持续不断的,觉得这个人可爱,就找一大堆理由证明他的可爱;觉得这个人讨厌,就找一堆理由证明他讨厌。可以说,理性很多时候都在为我们的感觉打工。

末学认同这一观点,前段日子在大寮发心时,一看到一位师父的行为就心生厌烦,觉得她锅刷不干净、熬粥也糊了等等过错,心生反感只想远离逃避。这个时候,我看到的世界是完全“自我情绪化”了的。甚至,这个情绪化会蔓延,就算看到这位师父持戒严谨、清净的时候,也依然是带着这种情绪、这种烦恼心,总是粘著。其实这个时候想想,因为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位师父,不去正确地认识她,内心怎么可能会清净?这个时候怎么不去说只管好自己的心了?这不是已经被境所带跑了吗?可见,末学在未学习这一节课之前的见解是有缺漏的。正确认识缘起的现象,目的就是为了导向解脱,这绝不是跟修行毫无关系的事。

戴着有色眼镜的时候,心是狭隘的、遍计所执的。导师也开示说:通常,凡夫都是活在遍计所执中。唯识经论有个比喻,就像有人夜晚看到地上有绳,因为月色朦胧,误以为是蛇而吓出一身冷汗。类似的典故,还有杯弓蛇影、邻人窃斧等。虽然杯里没有蛇,邻人也没有窃斧,但在发现真相之前,这个错觉是实实在在的,并且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影响。凡夫有我法二执,还有所知障和烦恼障,这使我们总是带着情绪、想法、感觉、经验去诠释世界,对自己的见闻觉知进行加工,进而制造烦恼,制造痛苦,制造轮回。

是谁制造了痛苦?是谁制造了轮回?就是遍计所执的心。那接下来怎么做?导师开示:总之,不论阿含还是唯识、中观的见地,所有经教都在帮助我们破除对世界的误解,告诉我们真相是怎么回事。只有对世界建立正确认识,进而在正见指导下,通过禅修将闻思正见落实于心行,才能得定发慧,通达空性,成为佛陀那样的觉悟者。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法:缘起看世界,成为觉悟者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