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上,从一开始,果乘的修行者就会运用(或至少想象自己在运用)「因」与「果」合而为一的方法。在此,「想象」是指虽然你似乎在从事证悟的「因」,但是你已经看见其「果」——证悟本身。以煮蛋为例,一颗寻常的蛋看似一颗蛋,而不像煎蛋卷(omellete), 但是如果你打算做个煎蛋卷,在你心中就先有个形象了。所以,即使还未煮过的蛋看来一点都不像煎蛋卷,但是由于你已经观想好蛋煮成之后的样子,其结果就会是个煎蛋卷。这就是「以果为道」的例子,而且是迫使「因」更快成熟的方式。
另外还有一些例子。例如,液态的牛奶虽然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一块固态的牛油,一旦经由简单、动态的搅动而转化,虽然形态改变了,但它还是牛奶。水与冰也与此类似,两者看似完全不同,然而本质上都还是水。
这个方法的无数利益之一,是它让弟子们在修持时有所激励,而且让他们建立「道即是目标」的信心与理解。
我们理解佛陀教法的程度有多少,完全依赖自己的态度与能力;而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所谓修持的「果」这个概念是难以理解的。因此,为了鼓励我们,以及鼓励所有对心灵修持结果只能吸收模糊的智识印象者,佛陀教导了以「因」为取向的法道。这种以「因」为取向的法道包含声闻乘、缘觉乘(梵 Pratyekabudhayana)与菩萨乘,这些法道诊断我们的症状,并建议我们应该采取的适当疗法。
根据声闻乘与缘觉乘的教法,「苦谛」指出这世俗、轮回的世界是不净的,因此,从逻辑上而言,心灵追寻者应当要尝试脱离它。除此之外,菩萨乘教导我们,轮回在相对(世俗)的层次上是不圆满的,但也同时指出,在究竟(胜义)的层次上它的本质是空性。因此,与其尽全力来逃避轮回,菩萨应专注于愿菩提心等的修持,并且掌握住每一个能帮助有情众生的机会,即使必须跳入轮回的深渊也义无反顾,就如天鹅潜入莲池深处的泥淖中一般。
另外,有些人能接受不可思议的想法,也能相信无法想象的实相。他们勇敢、胆大,而且对自己跳出框架的思想与行为一点也不难为情。对他们而言,果乘比较适当,因为它包括类似早餐过后清洗碗盘的这种「以果为取向」的行持。
如我们先前谈过的,当你每天清洗碗盘时,不论沾黏在上面的残余麦片是多么地又干又硬,但在吃早餐之前碗盘是洁净的这个事实,一定代表在吃过早餐之后,它有可能会再度洁净。所以你相信那脏污是暂时的,而且当它再被清洗之后,一个本自洁净的碗盘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清洗碗盘被形容为一个以「果」为取向的行为。
那么,「相信无法想象的实相」又是什么意思呢?在《赫鲁卡重要续》
(Heruka GalpoTantra)中,对此做了非常精要的结论:因乘的说法,是针对有情众生具有成佛的「潜能」,而在果特乘中,众生已经「是」佛了。然而,假设有人坚决说不只你是佛,而且其它任何一个有情众生都是佛,你会相信他吗?如果你认为自己会相信,那么你该知道,你的看法若不是太天真且倾向新时代派,充其量只是确信对方有极度的清净显相(pure perception)而已 。
然而,以后者来做为你「相信」的理由,是有点薄弱的。事实上,要对「我们都是佛」培养出真正的理解,唯一的方法即是追随金刚乘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