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叹要讲究巧妙,能让人回味的赞叹,往往不落俗套,是有智慧、有内涵的。
我们一生,多少总会被人批评毁谤,也会获得一些好话赞美;有时候我们也会批评毁谤人,当然也有好话赞叹人,大抵人间就是如此。不过,语言很容易出差错,一不小心,所谓“言多必失”,所以,修赞叹法门就非常重要。
记得五十年前,寿山佛学院刚创立,只有几十个学生、几十位老师,在一个只有八十坪的寿山寺里,大家教学求学,各安己分,虽然当时我们一无基础,生活也清苦,但师生和乐融融。一位担任高雄六十兵工厂附设医院院长的唐一玄教授,也是知名的佛学家,我请他为学生教授《六祖坛经》和《法华经》。
唐教授佛教著作甚多,但与我的观念风格不同,对我一向批判多于赞美。但有一次,他竟然很高兴地跟学生讲:“你们院长他举重若轻。”我过去听过多少人说我勤劳、发心、负责、公平无私,我都不以为意,觉得那是人家的客套话,我不能不承当,但唐老的这一句“举重若轻”,却让我暗暗感到欢喜,我真能举重若轻吗?这是给我最大的勉励。
因而就想到,人都喜欢听别人赞叹。所谓赞叹法门,就相当于现在人说的拍马山—拍马山也很好,哪一个皇帝不喜欢人喊“万岁万万岁”?哪个企业家不喜欢人家称他王董、李总?这正常的称呼,正常的赞叹,是人我关系的增上,也没有不好。不过把它用滥了,就觉得不够艺术了。所以,我从唐一玄教授的话里,觉得我也应该修学赞叹法门,让别人欢喜。
我记得有则故事,说一个很漂亮的女孩,是个瞎子,有个青年一直追求她,但她不愿意,她认为自己眼瞎,不适合婚嫁。多年后,这位青年的殷勤感动了女子,她终于说:“好吧,我愿意嫁给你。”青年一听喜出望外,就拿了一面镜子给女子,说:“你看看你多漂亮啊!”青年以为这是一句赞美的话,想让女子欢喜,但女子觉得受到污辱,立刻把镜子朝地下一掼,说:“你知道我是瞎子,却这样讽刺我,我不嫁给你了。”这个青年人急忙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因为在我心目中,我从不觉得你是瞎子。”这个女瞎子心念一转,觉得天下人都认为我是瞎子,只有他认为我不瞎,我不嫁他嫁谁呢?所以一句话,这样说那样说,就有不同的分别。
当今最高明的禅门教育,所谓“不说破”,即退而求其次,指东说西;再退而求其次,以鼓励代替责备。例如:称初来佛门,行事冒失的人“初参”,或者说参学已久的老油条是“老皮参”,又或者说人“不知惭愧”、“不知苦恼”,这些话既具有教训意味,又不失厚道,能令人心生警惕,恰似净水一般,能涤人习染。而赞叹法门也像“不说破”的禅门教育,它既可以增进人际关系,言外之意又有更深一层的内涵。但可惜,现在佛教里流传的,无非是:你很发心、你很慈悲、你很庄严、你很虔诚、你很肯出功德布施……,我觉得这许多俗套的赞叹,并不会太引起人的欢喜。
比如每当佛光山开信徒会议,我的闽南话虽然不好,但我学习“同事摄”,总会在会议中说两句不标准的闽南话,让大家高兴。我的开场白经常是:“各位‘头家’(老板),欢迎回山,我们‘辛劳’(员工)在此,向头家们报告。”意思是说,寺院不是我们出家人的,是信徒所护持建设,他们理应成为老板,我们只是服务效劳的人。我觉得一个出家人能懂得自谦,懂得以弘法利生服务信徒,那必定能有很多成长。
尤其,我觉得赞叹人的时候,不一定要把话说的非常明白。举例来说,二十几年前,员林赖义明居士,他把家产送给佛光山做道场,把儿子送来佛光山出家,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他,想起过去须达长者布施祇园精舍,让佛陀说法传教,我就不禁说:“我们的须达长者来了。”赖居士为人低调,是个本分的人,据说他听到我这句话,也欢喜了好几十年。他觉得能与须达长者相比相映,感到与有荣焉。
最近,觉培法师为了尼泊尔震灾救难,日夜辛苦,时常半夜两三点还在接听国际电话。于是我想打电话给他慰劳,可是如果我说“你辛苦了,你很发心”,这种话都听习惯了,我说与不说,差别不大。所以我就讲:“觉培啊,看起来你就去登记选‘总统’吧,台湾‘总统’应该让你做了。”他听了开心大笑,就说:“哎呀!师父,您怎么这样讲啊!”我认为这就是赞美的艺术,妙不可言。
又例如南京大学的赖永海教授,二十几年前,就与佛光山合作出版三百万字的《中国佛教百科丛书》,多年来也一直支持我们人间佛教理念的弘传,我告诉别人,说赖教授与我们是“一起经过苦难,有革命情感的”,相信这句话如果传到赖教授耳里,他必然很有感受,毕竟岁月无情,人间炎凉,有多少人可以同甘共苦呢?我也曾对前江苏省宗教事务局的翁振进局长说过:“我们是二十多年所培养的友谊,能算没有感情吗?”相信他们都能懂得,我话中的真情。况且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知交情义,难道不值得称赞吗?
创办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的柴松林教授,数十年来,与我也是时有往来,他的基金会为消费者主持公道,更在环境保护、残障教育、公共利益上,贡献良多。因此我总称他是“台湾的良心”,一个人能带动社会的善行风气,当然值得赞叹。
又例如我曾尊称高雄县长余陈月瑛女士,以及现任高雄市长陈菊女士为“妈祖婆”,意喻她们救苦救难,为民服务。世间的人,能与威灵广大的妈祖媲美,岂不是最大的赞美?就像有人说我是“现代活佛”,我是不是如他所述并不重要,但我不能辜负别人赞叹的好意,的确也让我更勉励自己要像佛一样“行佛所行”、“做佛所做”了。
本山的萧碧霞师姑已六七十岁了,虽然身材发福,不似年轻时苗条,但当初我们都劝她去参加中国小姐评选,这句话即使经过了五十年,我相信现在还是让她感到高兴,她心里一定想:“你们要知道,当初我就是那么漂亮,是有条件选中国小姐的。”
所以,赞叹要讲究技巧,能让人回味的赞叹,往往不落俗套,是有智慧、有内涵的。比方说,他们这一家是佛化家庭,是慈善之家,我就称他们是“三好人家”,表示他们家没有纠纷吵闹。我写的一笔字里,“有您真好”、“有情有义”、“仁心仁德”、“书香之家”、“我是佛”等,具有赞美意涵的文字,喜欢收藏的人最多,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想将这些称赞,送给他最感谢的人珍藏。
比方一个慈悲的人,我们也不必说他很慈悲,可以说“他是我们的观世音”;这个人很有智慧,我们不必说他聪明灵巧,可以说“他是我们的文殊师利”。我想,懂得佛法的人,听到这些话,虽不是很直接的赞叹,只是做个比喻,而大家却心中有数,话中赞美的意义能够到位,我认为,这就是赞美的艺术了。
在我数十年的经验中,我体会到,赞美别人要适当,不宜信口开河、随口言说,如果让人以为你是讥笑他,反而弄巧成拙。好比过去有人说:“你很巧妙,七窍中已通了六窍。”意思是你一窍不通。曾经有人请郑板桥写对联,他就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忠孝仁爱礼义廉”,意思即无耻。这是骂人讽刺的话,有人认为这是坦诚,其实也不需要如此。如果对方不好,我们可以不必赞美,无言胜过有言。当然,如果对方真有值得赞美的地方,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称赞,因为赞美,就像夏日绽开的花朵,美丽芬芳,让人心旷神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赞美别人,最好确定对方有值得赞美的方面,而且让他在这句赞美里,除了受到肯定,还得到鼓舞增上的动力。
例如有一次,我得知信徒赖维正先生的贸易在欧洲做得非常成功,就写了“品牌”二字送给他。他最初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甚至还误会,我是否在评论他有品、无品?为了消除他心中的遗憾,我为他讲了一个我偶然在一本小书读到的乞丐创品牌的故事。
有一位先生想开个公司赚钱,他很先进,开了家顾问公司,但挂牌两个月都没人上门。有一天有人上门了,因为对方穿着邋遢,他也就没有很好的口气:“你姓什么?”对方说:“我姓李。”“你要做什么?”“想发财,来请教。”
“你做什么职业的?”“叫花子。”这个老板一听,语带轻视地说:“叫花李,你也要发财啊?”
叫花李对于老板轻蔑的口吻,深不以为然,就回说:“叫花子向人要钱,当然也是希望发财啊!”
老板心想,这是顾问公司的第一笔生意,也就不再计较,便接受了叫花李的请托。于是告诉叫花李:“你到人潮密集的中山公园门口摆个地摊,立个牌写上‘希望仁人君子赐给我生活保暖费五毛钱’。假如有人给你一块,你一定要找他五毛。如果是给两块钱,或者更多,你也绝对不可以接受,永远只能收五毛钱。”
叫花李听了无法接受,就说:“那怎么行?向人家讨钱,当然是越多越好啊!”老板就说:“那你不能发财,发财都要靠‘品牌’。”
在老板一番说示之后,叫花李弯腰辞谢就要离开。老板见状,马上就叫住他,问说:“顾问费呢?”
只见叫花李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叫花子哪里有顾问费?等到将来讨到钱再给你吧!”老板想想,他说的也没错,事情也就这么算了。
回去后,叫花李依照老板指示的方法,如法炮制,人家给他一块,他说等一等,要找五毛。人家觉得奇怪,就再试一次,给他五块,他就找四块五。人家说通通给你,他说不行,我只要五毛。这样一来,果真远近好奇,怎么会有个叫花子只要五毛钱?也就接连不断地,这个人给五毛钱、那个人给五毛钱,大家都想要来看看这个叫花子的真面目。
不多久,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雨天,叫花李又来到了顾问公司。老板见他来,就问:“叫花李,你又来做什么?”“交顾问费啊!我现在赚钱了。”
老板心想,这个叫花李还是蛮讲信用的,果真是有那么一点“品牌”了。
经过了一两年,有一天,老板从公园门口经过,只是这回看到的叫花子,已经不是叫花李了。他只有四处寻觅,并且口中还轻声喊道:“叫花李!叫花李!”
没想到,蹲坐在那里的叫花子听到了,就回答:“你叫我师傅啊!”原来,现在已经换成徒弟在讨饭了。
老板就问:“你师傅呢?”“师傅到百货公司去开店,他现在已经发财了。但是他说这个地方有品牌,地理位置很好,叫我接替他留在这里讨钱。”
这时,我就告诉赖维正先生说,无论做什么事业,“品牌”最重要。他听了之后,满心欢喜,要我再为他多写几张“品牌”,好送给他的朋友。我也一样欢喜地就答应下来。所以人也好,物也好,字也好,无论什么,都需要“品牌”;“品牌”之重要,就如称赞别人,这个人正派、这个人豪爽、这个人公正、这个人有品牌,你只要言语适当,就拥有了赞叹法门。
所以过去诸佛菩萨,几乎没有不修赞叹法门的。像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他们同时修道,但佛陀比弥勒菩萨早了九劫成佛,为什么?因为他多修了一个赞叹法门,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或者普贤菩萨“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甚至我们早晚课诵都要念到“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赞叹他四十八愿度众生;念到观世音菩萨,就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还有“四大菩萨”的悲、智、愿、行,不也是对菩萨示现的形象,所给予的称赞吗?
想到当初佛陀在教化的时候,他对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王等王公大臣,不亢不卑展现修道者的超然,但多少也要给予一些赞叹,所以称他们“转轮圣王”;他还让每个弟子都有一种专长,这个弟子说法第一,那个弟子持戒第一,所以“十大弟子”各有专长。佛陀对弟子都要赞叹,何况我们对朋友、信徒,对一些对我们有贡献的功德主,能不赞叹吗?
所以我曾说,一个人如能想出一百句艺术赞叹的美语,这个人必定成功。而不要只是“你很发心”、“功德无量”的老话。例如:“他禅坐如同佛祖”、“他走路真似行如风”、“他的威仪就像立如松”;我也曾赞叹忠诚护持的信徒是“阿鞞跋致”,意思是我对他们不退转的精神,很受感动。
林肯在竞选美国总统前,竞选过州议员、参议员、众议员,通通都失败落选,那他如何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因为一句话。当时他最强的对手是卡特莱赖特牧师,在一场演讲会上,牧师一再宣说上天堂、下地狱的教义,他当众请问林肯选择要到哪里去?林肯坦诚地回答:“我只想进国会、到白宫。”说完,全场听众一致鼓掌,深为林肯的雄辩风趣折服,认为这句话真是经典,整个美国一时喧腾,民众真的把他送进了白宫。
我还记得在宜兰的时候,有位海军送了我一台收音机,平常我也没有收听的习惯,但不知为何有天半夜,我忽然打开收音机,听到了肯尼迪被刺的消息。当时距离他死亡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我就想到,在报纸看过,他也是凭一句话而当选,那一句话是:“我要带动美国进入一个新境界。”我刚开始还不认为这句话有多了不起,后来知道,美国人因为想要发展、创新,所以渴盼新境界的来临。因为这句话符合美国人的口味,所以他能当选。也是在听闻他遇刺的那个晚上,我才进一步去思索“何谓新境界”,也因而更开启我新佛教运动的实践。
多年以前,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话:“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当时深深感到十分受用,于是谨记心田,时刻反省。随着年岁增长,益发觉得其中意味深长。经典里说“面上无瞋是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或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得一句话,如能恰如其分,适时达意,是多么关键重要。
例如,我常赞美人说“你非常从善如流”、“你很与人为善”、“你能够和而不流”、“你有慈心必有好报”,我总期许自己对人的赞叹,能像阳光一样,不只要温暖人心,更在这句话里,为其应机说法,留下一点禅机、一点勉励、一点祝福,甚至是一点幽默。赞叹法门,也是我的一瓣心香供养吧。
的确,赞叹需要具备艺术。例如在《禅林宝训》里说,被称作纣王、幽王的人,不会因此感到欢喜,因为他们荒淫无度,残暴的形象令人不敢苟同,如果被人称作伯夷、叔齐,反而觉得欢喜,因为他们是为了守卫正道而饿死首阳山,有廉洁道德的形象。或者,我们说这个人有如岳飞、文天祥,必然表示此人有风骨气节,即使他们是失败的英雄,但他们为国尽忠,英烈千秋。所以,从这些比喻的话语里,我们就能看出此人究竟有德或无德了。
至于如何运用智慧,适当地赞美人,端看此人修行的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