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佛说:吃在中国

发达了一代的人,知道如何把财富穿在身上;富贵了两代的人,学会了如何布置房屋;一定要到第三代,经过了数十年的席丰履厚,才懂得人生最高的享受艺术——饮食。

家如此,国亦如是!没有长远传统文化的国家,绝不会懂得吃,饮食艺术最高的国家,除了中国,就是法国。

中国的吃是闻名世界的,不但烹饪术精良,凡是上天安排在地面上的一切生物,只要叫得出名字,我们都做得出名堂。口腹之欲,在中国是绝对可以满足的。

男人的梦想生活是: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吃中国饭。外国女人也知道这个诀窍,她们有一句俗语:“男人的心,是要经过胃肠方能到达。”在中国,干脆痛快地说明白,娶妻就是主中馈。

中国对于吃的讲究,说起来真是罄纸难书,不但下锅后的煎烤蒸烹都是学问,便是选材切割也都有奥秘,但是割烹之道,除了几条必须遵守的原则外,手法细则却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外国女人学做中国菜,最使我头痛的,便是下死劲叮问几茶匙盐,几汤匙酱油,几量杯水,几度火候,几多时间。其实我们烹调的时候,是凭着九分经验,一分灵感,拿起小撮盐一撒,举起酱油瓶一倒,哗啦啦拨动两下,估摸着够火候了,炒勺一声响,一碗菜已成功。若是试着用数字去计量,结果准是不堪闻问。所以我每逢被她们追问到不得已时,便强辩说:“中国的烹调是艺术,几曾见艺术可以用戥子(一种小型的杆秤,学名戥秤——编辑注)量,用时间计算?”

我们是如此地讲究吃,而且以讲究自傲,从孔老先生起,便有一大堆挑剔,割不正不食,不撒姜食。孟夫子的经济政策,也把“可以食肉矣”堂而皇之地列举出来。国之重器是鼎,人之至荣是爵,鼎和爵都是供吃喝的玩意儿。民以食为天,一般做丈夫的上了饭桌,若是菜不好,可以吹胡子瞪眼睛,大兴问罪之师,任凭太太在其他方面可以威风凛凛,丈夫却能在这一方面理直气壮地百般刁难。一个主妇每天苦想配菜,真比生儿育女还艰难,所以先生不在家,太太多数是咸菜开水泡饭,那是一种对肉食者鄙的男人所作的沉默的讽刺。

不但是家里忙吃,社会也忙吃,求职是赏饭吃,失职是砸破饭碗,机关是啖饭处,见面时的寒暄是“吃过饭没有?”我们是以吃立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的士兵,被大批派到中国来,他们写信回家,最常提到的就是吃。对于中国的吃,他们有两派意见,一派说:“人人都说中国讲究吃,我到中国这样久了,也不曾吃到一盘杂碎(chopy suey),可笑的是他们连这个名字都不曾听到过。”另一派说:“我们都是冤大头,被美国唐人街的华侨骗去了那么多钱,杂碎简直是喂猪猡的,那些芙蓉鸡蛋炒饭炒面,根本不登大雅之堂,中国真不愧是有文化的大国。”

我们华侨在外国,也是以吃来代表国粹,几乎是有井水处无人不嗜中国饮食,穷巷僻壤都可找出中国馆子。而且我们中国人无论是对内对外,在内在外,都是用吃来结交朋友。和到过中国的洋朋友聊天,他们赞不绝口的便是中国的吃,中国最使他们回忆追恋的也是吃。每逢遇到洋朋友夸赞中国的饮食,我总觉得周身不得劲,不知如何搭讪才算得体。有时一夕长谈,总是在吃圈子里打转,不知是他们用谈饮食来阿我所好,还是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只有吃?要不就是他们以为和中国人做朋友,除了酒肉,便无他话可谈?

但是静静反省一下,我们的确是以酒肉交朋友,试看社会上人情往来,谁不在酬酢上用功夫?吃在我们真是大事,嫁女之家,订婚是向男家讨糖果数百包,结婚时索喜筵几十桌。生了人要吃,死了人还是吃,活着的吃寿面,死了的要尚飨,降而至今日,每逢宴会,主人的殷勤恳挚程度,完全从筵席的丰啬去衡量,主客不必多交谈,一个好主人,可以不管客人的情绪、舒适、享受,只要使桌上堆满了鸡鸭鱼肉,满口“请请请”,逼着客人如填鸭,酒醉饭饱,便能宾主尽欢,客人抹抹嘴,拍着肚子,一哄而散。假如主人只用薄酒清茶黄韭淡饭招待了客人,不但联络不了感情,反而招惹来讥笑,甚至因此割席断交。

于是人力财力不丰足的便不敢轻易请客,客人不请便不来,来往少情谊便疏阔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学学李太白,不惜散尽千金,只要大家尽兴,但是今日还有几人仍然拥有五花马、千金裘呢?就是有,也只能呼儿将出换美酒一次。所以还是转移一下风气,用粗茶淡饭交交朋友,不要再以饮食论交了。让我们试试,除了酒肉是否还有其他共同兴趣可以引起共鸣?假如我们自家人能养成这种习惯,国际友人见到我们,也许不会专谈酒肉,不再以为吃在中国了。

 收藏 (0) 随喜

日行一善,功德无量!

支付宝扫一扫随喜

微信扫一扫随喜

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学佛网 » 佛说:吃在中国
分享到: 生成海报

佛渡有緣人 抢沙发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