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人,是加强自己的方式
你好!
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没人喜欢,直到现在仍是。
一方面,我希望能和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希望别人能在吃饭或者玩的时候叫上我,希望他们能喜欢我;另一方面,我又特别宅,喜欢一个人看电影,对与别人接触不感兴趣。
我有很少的几个朋友。他们从来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主动联系他们。有几次,我拿起了电话,想想也没什么可聊的,又把电话放下了。只有当我心情特别不好、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主动去跟他们沟通。有一个朋友还曾经为此质问过我,说我只在自己有需求的时候才会找他们。从那以后,每次找他们,我就会感觉很差。我不想做一个被可怜、被施舍的人。我曾想,我找他们帮忙,以后他们有问题,也可以来找我帮忙啊。可是他们从来没找过我。渐渐地,我们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
有时我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好人,因为我其实并不喜欢别人。我喜欢一个人做点自己的事,感觉很轻松自在。而一与人接触,我就会不自觉地在心里评价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小事,并经常因此看不起他们。可是另一方面,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些好朋友,可以让我感觉到自己被喜欢、被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感觉在这个世界上非常非常孤独,没有任何人在乎。
另外,我很敏感,经常会为一些小事生气。如果我给一个人发微信,他不回复我,我就会特别难过,觉得自己不被喜欢,并暗下决心,再也不联系对方了。可因为我没什么朋友,过了一阵,因为孤独,只能再去联系他们。我觉得他们很重要,但他们根本不在乎我,这种感觉糟透了。
其实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你没有回复我,或者敷衍一下,那也很正常的。毕竟我对你来说只是一个陌生人。谁会为了一个对自己没什么利益的陌生人花费时间、精力呢?假如你很认真地回复我,我又觉得,我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情,只是在索取你的帮助,我很自私。
我已经快30岁了,还没有谈过恋爱。我常常想,我只是想和普通人一样,正常一点,可为什么我有这么多困扰?请问我该怎么办?
无名
你好。我准备认真回复你了。既然你会觉得“没为我做任何事,而只是在索取帮助,很自私”,那么就请帮我做点事吧,比如多买几本我的书送人什么的。
我最近比较忙,在参与一个创业项目。这个创业项目非常前沿,其先进程度完全不比那个会下围棋的AlphaGo差。我的合伙人是刚从IBM出来的脑科学专家和高级工程师,虽然他再三叮嘱我要保守秘密,防止竞争对手跟风模仿,但基于我对我们项目技术壁垒的自信和我自己抑制不住的虚荣心,我想冒险把我参与的项目透露给你。我觉得你正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正在做机器人,具备高级AI(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是专为你这样的宅男、宅女设计的。平时你根本不需要理它们。但假如你寂寞了,在你翻通信录想找人说话的那一刻,这个机器人就会自动来到你身边。机器人非常便携,而且功能强大。它的大脑是20TG的硬盘,保存了北上广深所有咨询收费每节超过1000元的咨询师的温暖问候,另外还有陆琪老师道晚安的经典语录,通过256种语音、语调呈现。你想要友情有友情,想要爱情有爱情,想要基情有基情。它还配备先进的面部和语音识别系统,自动搜索那些能安慰到你的话,把你感动到热泪盈眶为止。它用的搜索算法可是最先进的蒙特卡洛算法,以人类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宇航员蒙特卡洛上将的名字命名。
这样的机器人,你觉得怎样?
你对朋友的期待,多少有点像对机器人的期待。你不想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你只想让他们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喜欢你、爱你、安慰你,缓解你的孤独和痛苦。安慰、喜欢和爱看起来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在你的期待里,却有些像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因为当你想让他们来安慰你时,你需要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功能”。只有“工具”是用“功能”来定义的,人不是。你多少有点把他们当“工具”了。你觉得他们很重要,也仅仅是觉得他们的“功能”很重要,就像懂安慰能说话的机器人。
所以你的朋友抱怨,跟他们交往,你是在“用”他们,而不是在关心他们。在你眼里,他们身上所有不符合你需要的部分,都会被你忽视,或者视为干扰。
当然,你并不想这样。我猜你在生命的早期阶段经历过某种“匮乏”——爱的匮乏,这种爱本来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当我们缺少这种“爱”时,我们就会不断地渴求和索取爱,我们会更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并没有那么在乎我们时,我们会想远离他们,就像远离曾经让我们失望的父母。因为我们担心,他们会否认我们的价值。
于是,对爱的渴求让我们远离爱,孤独本身成了制造孤独的动力。
怎么办呢?
首先,接受我们的孤独吧。即使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友情和爱,也无法改变“人生而孤独”这个事实。没有人会来拯救我们,他们既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然后,试着看看周围,有多少像你这样孤独的人。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就像理解我们自己的痛苦一样。理解别人和爱别人是缓解我们孤独的唯一方式。如果这很难,那就从那些跟我们相似的人开始,因为那些人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自己的影子,爱他们,也更像爱我们自己。
你不想成为一个被施舍、被可怜的人,那就尝试做一个给予者和分享者吧。这种给予不是我们对未来的投资,而是我们加强自己的方式。它也不是我们对资源的消耗,爱用完了,就没了。它既像是在两个人之间点燃了一把火,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你自己;也像一种对能力的锻炼,你越爱,就越有能力去爱。
希列拉比有一句格言:“如果我不为我自己,那谁会为我呢?如果我只为我自己,那我又是什么呢?”
这句话送给你,希望对你有启发。
祝开心!
陈海贤
思考一下
实践一下
1.与父母通信
2.记录和他人的连接
3.慈爱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