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世的价值
问:如果这一世我们的因缘都是上一世来的,但是我们不记得,那么上一世还有什么价值? 答: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就像昨天和今天,不管你记不记得,今天的经历都是昨天的延续。 另外我想澄清一点,这一世的因缘是上一世的延续,前世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后世第一个...
问:如果这一世我们的因缘都是上一世来的,但是我们不记得,那么上一世还有什么价值? 答: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就像昨天和今天,不管你记不记得,今天的经历都是昨天的延续。 另外我想澄清一点,这一世的因缘是上一世的延续,前世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后世第一个...
问:人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 答:我觉得现在尤其是城市里的人生活节奏太乱,追求的东西太多,饮食、睡眠没有节制,人心浮躁。如果想心里平静一些,应该尽量让生活简单一点。 每年夏天都会有一些汉族居士到扎西持林闭关院进行短期的修学。山居生活简单、清苦...
问:堪布您好,我听说您特别重视持戒,而我平时的工作中很难不应酬,这样还能作您的弟子吗? 答:我是一介凡夫,本没有作上师的功德,只因为我很幸运地有一位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他慈悲无私地授予我珍贵的法教,并鼓励我把自己的所学告...
问:有人在学佛的过程中,不闻思学习,只知道一遍遍闷头做功课,更不顾及家里不信佛人的感受,由此给家人带来很大烦恼,这样“用功”学佛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 答:别人认真做功课,我们当然应该随喜。 修行是很个人的事,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修行的...
问: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 答:《佛说四十二章经》里说:“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即通常所说的出家人,这一句经文对出家人的概念作了简要定义。沙门是梵语,意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出家,出的什么家?“...
爱需要智慧善巧 问:如果为了保护—个人, 而伤害或触及另 —个人的利益,算不算得上是保护? 答:人们常常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困惑。 生活中很多事情, 哪怕只是小事, 想做得完善些, 也都需要智慧和善巧。 在佛法中, 善巧地帮助别人又称为 " 慈...
问:戒定慧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答: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随心所欲,根本不需要约束自己,不用放弃任何享受和俗世的追求,就能领受佛法的真谛。这是对修行莫大的误解。 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全部。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