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厄。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厄。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别也太多,初进佛门的人,颇有望洋兴叹而不知何取何舍的困难。即使是专门以研究佛学的学者而言,也很难找到几位精通全部佛学而了无疑问的人来。因此,佛学两...
活 佛 诸位同学: 今天所讲的这个题目,也许让各位觉得奇怪,在听讲之前,可能有些同学会想:「活佛」究竟是什么?「活菩萨」又是甚么? 诸位大概听说过,在蒙古、西藏的喇嘛(意为上人)之中有的叫做活佛。其实,喇嘛之中的「自在转世」者,西藏语称为「...
受了最后的供养 上面所说的雨季安居,是因雨季之中,比丘们不便于林间的树下露宿;又因路途泥泞、虫蚁太多,比丘们不便冒著风雨外出托钵乞食,所以要大家住到亲属、朋友、信徒的家中去。往往是住于俗人家宅的附属建筑物中,也有住于靠近俗人居处的山洞或树洞...
最后的旅程 佛陀七十九岁的那年,先由憍萨罗国的舍卫城,到了摩揭陀国(Magadha)的王舍城(Rajagrha),他的驻脚处是灵鹫山──即是耆阇崛山(Grdhrakuta)。这时候,仅在前后三年之间,佛的祖国被憍萨罗国灭亡了,憍萨罗国也在毗...
晚年的佛陀是幸福的吗? 如果从佛陀本身的立场言,在他的一生之中,除了修道、证道、传道之外,无所谓幸福和不幸福。若以凡夫的眼光来看佛陀的传记,当他成道之后的四十五年之间,除了晚年来临时,遭遇到几项不愉快的事件而外,都是在平静庄严而又多姿多采的...
比丘生活的轨范 上面所说的沙弥十戒,若从字面上看,它是为沙弥所定的戒律;即使从教团的形式上看,也是沙弥所守的戒律。但是,若从戒律的成立史和教团的发展史上考察起来,即可明白,沙弥一词,是由沙门而来,沙弥十戒,本为释迦座下的沙门大众的生活轨范,...
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 除了五戒之外,作为在家的三宝弟子,对于子女,应当善尽抚养和教育之责;子女对于父母应该敬顺忠实,不得浪费父母的财物,父母年老或虚弱之时,应尽援助和敬养之责。 学生对于老师要致礼敬,并且深深体念老师的教诲;老师对学生当以恳切...
在家信徒的生活轨范 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皈依三宝和受持五戒的要求。也就是说,一进佛门,首先要对佛陀生起崇敬之心。虽然,佛陀本身无须由于信徒的崇敬而显出他的崇高伟大,也不是由于佛陀有什么权威而强制信徒对他崇敬,乃是...
五 蕴 构成凡夫世间的要素者,名为五蕴或五阴(skandha): (一)色蕴:(rupa-skandha)──包括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以及反映自身而起感受作用的色、声、香、味、触的五境。这是构成自我观念的物质要素,也即是自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