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义揣测
“相”义揣测 “相”这个范畴在佛学中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可以说,佛学中各种学派分歧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对“相”义的不同诠释所致。如大乘佛学中的中观系与唯识系的区别,就在于对“相”不同态度。唯识系中的有相唯识观与无相唯识观也是区别于“相”的不同...
“相”义揣测 “相”这个范畴在佛学中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可以说,佛学中各种学派分歧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对“相”义的不同诠释所致。如大乘佛学中的中观系与唯识系的区别,就在于对“相”不同态度。唯识系中的有相唯识观与无相唯识观也是区别于“相”的不同...
生活中的中观正见 学习了本课让我认识到消极与积极的评判来自于不同的标准。在与世俗的三观的对比下,我更加欣赏佛教颠扑不破的正确知见。了知了为什么社会上太多的人误会佛教是消极的,甚至也要去除自己心中对佛教的惯有的细微错解,并厘清其中的误区所在。...
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你当然活得累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随即问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对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
脱口而出,实际上是“心”在脱口而出 什么是脱口而出?好像是下意识说出来的话,实际上是“心”在脱口而出。 有些时候不朝坏的那方面去想,不去做什么,这一点我们可能控制得住。但是要不说那句伤人的话,就很难做到。特别是人处在贪嗔痴很严重的状态下的时...
消除痛苦的五大法 藏传佛教中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 德卡踏母索哈”,这个咒语...
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
关于人性这个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学者认为,人的本性是没有固定的,能变成善也能变成恶,像水一样,像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一样,你在哪里挖个沟,它就往哪里流,你怎么教育引导,它就往哪个方向发展。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也就是说,君子与小人的本性...
惯性 婆婆接水,我问先生,记得婆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水的。先生说,之前用水塔的水,有浑浊。所以她开始在固定的时间接需要喝的水。后来水塔没了,铺新管子,水厂供水,现在还喝上千岛湖的水。但婆婆接水却变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之一。不再需要原因,只是惯...
佛法的慈悲与智慧给24岁的我带来的益处 感悟我想分享一下我最近上的最好的一堂人生课给各位师兄。 我家住在一楼,楼上是群租户,这几天搬来了新的住户,是一对小夫妻,因为楼上的地板没有铺,所以他们的噪音我听得很明显,实在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每...
记得小时候要过年了,总是激动得不会睡觉。从放关门炮开始,就抱着新衣服在床上等着放开门炮,闻着那新衣服的香味都是美美的幸福感,再加上给父母拜年又有崭新的钞票,那种一套衣服、几块钱就能换来的心花怒放,现在是再也找不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