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事应该“有所求”还是“无所求”
做事应该“有所求”还是“无所求” 人们常常认为“无所求”是消极的人生态度,但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大利益。舍小而得大,而小亦终不失。这就是因果。 要做事,就会伴随名利。一件事情做成功了,不能因此居功自傲,而是要把功劳归功于他人。如是,自己的功劳...
做事应该“有所求”还是“无所求” 人们常常认为“无所求”是消极的人生态度,但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大利益。舍小而得大,而小亦终不失。这就是因果。 要做事,就会伴随名利。一件事情做成功了,不能因此居功自傲,而是要把功劳归功于他人。如是,自己的功劳...
佛教对神秘现象的看法如何?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作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么层次,只要...
未来的社会还有人出家吗? 上一条举出《六祖坛经》及《维摩诘经》的例子,可见在家也能修行,修行不一定要出家。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想要出家和能够出家的人,必然越来越少。现在,可以有几千几万个人共同工作的工厂和公司,却很难见到...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通常,初学佛的人,必须要有厌离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的重要和必要。要厌离什么呢?是对于来自心理、生理、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的种种矛盾、摩擦,而引起的许多烦恼、痛苦。如果能够转变,那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就不需厌离;无...
怎样辨明佛经的真伪? 佛经真伪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说:一是翻译史上无法查证其时代和译者的经典;另一是从鸾坛或者乩童以降神托梦的方式,传授出来似是而非的佛经。第一类是正式的经典,与佛法不相违背;第二类是假冒的经典,实质是民间信仰的产物。 ...
您是佛教徒吗? 一、民间信仰 中国人填写履历等各种表格时,对「宗教」一栏,多半会填「佛教」二字;换句话说,多数的中国人,自认是佛教徒,除了曾经受过洗,或已参加过入教仪式的天主、基督及伊斯兰等各大小新旧教派的信徒,确知他们自己不是佛教徒外,其...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 《金刚经》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又说:「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所谓度众生是佛在发成佛大愿的时候,所立的誓愿,也是在没有成佛之前...
佛是万能的吗?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佛的智慧和福德的深浅大小,那就是「无知即全知,无能即全能」。无知并不等于愚痴,无能并不等于无力。有和无是一体的两面,有存于无,无涵容有;唯「无」能涵盖全体,「有」则不论是多么深广、远大,都是有限的,不能...
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缘,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
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一)佛教以三宝为中心 所谓三宝,即是佛、法、僧。佛教即是因「佛」得名,释迦牟尼佛经过无量世的修持,最后成佛。他将成佛的过程、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道理说出来,就是「法」宝。如果没有佛也就没有法。可是佛只有一人,无法度脱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