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著名的台词,习武之人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剧中人物宫二对叶问说,她经历过往岁月,见过自己也见过天地,但未见众生,希望叶问继续走下去,影片最后,叶问广收门徒传扬武学,中华精神薪火相续,最终实...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著名的台词,习武之人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剧中人物宫二对叶问说,她经历过往岁月,见过自己也见过天地,但未见众生,希望叶问继续走下去,影片最后,叶问广收门徒传扬武学,中华精神薪火相续,最终实...
平等的教团 女性出家,虽为一般宗教的惯例所不许,虽会给佛陀的教团带来麻烦,但在佛法的基本思想上是容许女性出家,所以释尊也说,在过去诸佛化世之时,均有女性随佛出家的。这是基于众生平等、种族平等和性别平等的佛法而来。故当准许女性在佛教中出家之后...
不追求归属,就是最好的归属 龙应台:您这个“通”的境界,让您觉得在宇宙之中有种很安定、很清澈的归属感,是这样吗?但是我想请教,这个清澈,与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老农,他可能没有很多疑问,生活中一样感到安定的归属,其间的差别在哪里? 圣严:我...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以期无明净尽,圆证法身;况其下焉者乎?而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不生惭愧,不修忏悔?”《印光大师文钞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取相忏...
神才俊朗世无匹 为学婆沙扮白痴 上回书说到丈夫国的国师生了三个儿子,名字都叫“天的亲戚”,这事说起来挺可乐的,但是看看这几个孩子的非凡成就,就不但不觉得可乐反而觉得可敬可叹了。前文书说过老三证得了阿罗汉,老大证得了初地菩萨,或许有人就问了,...
活着需要个理由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中的消极与积极、悲观与乐观的内容,让末学看清了世人积极追求的是现世之乐和出家人所追求的才是殊胜解脱之乐的差异,造成了一些俗人对佛教的误解。 因此,通过这一章法义的学习让末学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不要站在自己...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漫天繁星” 佛陀曾经在《杂阿含经》中告诉我们,人受到伤害可以比喻成中了一支箭。更严重的是,人会因为内心不断地重复和加强这个过程,而承受更多更大的痛苦,这是第二支箭。 乍一听,这个比喻似乎有些夸张,但...
树叶每天飘落就是随缘,把树叶摘掉就是攀缘 有人问法师:随缘与攀缘有什么不同?怎么判断是随缘还是攀缘? 法师答:如何判断随缘与攀缘,用一个小故事就可说明。 入秋后,有一个小和尚每天都要清扫院子里的落叶。一天,另外一个小和尚走过来,问道:“每天...
为什么苦?肯定是你“爱”上了某样东西 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人们去行动。那么,为何会苦?如何得乐? 有爱就有苦,苦从爱生。邻家孩子考试不及格,顶多安慰一下;自己的孩子考...
慈能予乐 佛讲,慈能予乐。慈,慈者爱念,即能给予众生快乐之心,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利益对方。与人相处,如果保持一个“慈”的原则,就能让别人和自己快乐。 曾经有人在微博上留言,说有一个人生了一个智障的孩子,孩子母亲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