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
用善的尺度记录人生!

生命这出戏

生命这出戏:重新提炼生命价值窍诀-希阿荣博堪布
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学佛网
佛说人生

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学佛网阅读(675)评论(0)

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大乘佛子须守持菩萨戒,菩萨戒总分为三类: 一、摄律仪戒,即诸恶莫作; 二、摄善法戒,即众善奉行; 三、摄众生戒,又称饶益有情戒。 发四无量心,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行,引导众生趣向解脱,不舍弃六道轮回任何一个有情...

空性见与持戒-学佛网
佛说人生

空性见与持戒

学佛网阅读(916)评论(0)

空性见与持戒 《中论》颂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即中道义。” 事物依因缘而生住,其概念、定义、各种特性,只是我们的虚妄分别,因此不必等到事物消亡了,才说明它原本是空的,事物成住的时候就是空。 佛说“空”,并不是说一切断灭...

缘起,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学佛网
佛说人生

缘起,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

学佛网阅读(999)评论(0)

缘起,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 我们不仅误解了事物存在的方式,认为它们是独立、固有存在着,而且还一厢情愿地赋予它们种种特征和定义。 我们说天空是蓝色的,实际并非如此。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它们的波长各...

世间万物万象,皆相依相待而存在-学佛网
佛说人生

世间万物万象,皆相依相待而存在

学佛网阅读(1.57K)评论(0)

世间万物万象,皆相依相待而存在 前文中讲到自有生命便有苦,这个生命指的是处于条件局限中的生命,以忧患为本质,与苦不分离。然而要知道,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误的行为让生命显现出种种局限性,才感受到忧苦缺憾。 我们被...

苦,源自烦恼和业-学佛网
佛说人生

苦,源自烦恼和业

学佛网阅读(619)评论(0)

苦,源自烦恼和业 既然大家都目标明确,为了安乐,何以还是有很多人成心要受苦一样,眼睁睁直奔一个个痛苦而去呢? 佛陀初转法轮主要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因为人们误把痛苦当成快乐,跟在痛苦后面追,还以为是在追快乐。其次,人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远离痛苦...

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更容易感受到安乐-学佛网
佛说人生

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更容易感受到安乐

学佛网阅读(557)评论(0)

一颗受过训练的心,才更容易感受到安乐 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为利?为名?为感情?为物质?为精神? 仔细看看这些动机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的动机,那就是为了安乐。 安乐还有许多名字,代表它不同的侧面和程度,...

同样的因缘无法重现-学佛网
佛说人生

同样的因缘无法重现

学佛网阅读(516)评论(0)

同样的因缘无法重现 时间飞逝。 我们是一群搭载时间之车的乘客,疾驶在生命的单行线上。无法减速,不能回头。 悲喜,聚散,成败,像路边的花草,一闪而过。 一切的经历和感受,都径自往身后狂奔而去;我们却是径自前行。很奇妙,人们以为自己是与生活同行...

生命这出戏-学佛网
佛说人生

生命这出戏

学佛网阅读(716)评论(0)

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因为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播的机会 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让自己长时间地安住。 过去和现在,无数的修行者,即使在获得证悟成就之后,仍然在寂静处终其一生精进修习,以巩固和增上修证境界。二十几岁时,我最大的愿望是去青朴...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