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菩提道的心得体会(菩提道上路漫漫)

《菩提道次第略伦》第十五课
【依止法——依止的胜利、不依止的过患、总明其义】
一、 依止的胜利
1.得近佛位。
2.诸佛悦豫,常遇善知识,不堕恶道,速断一切烦恼恶业。
3.不违背菩萨行。
4.常具正念。
5.功德资粮渐增长。
6.成就现前,究竟一切义利。
7.重罪轻报,身心少感不安或梦中受微苦,即可转灭令尽。
8.比供养无量佛陀功德都大。
总结:佛法一切善行成就,都离不开如法依止善知识。
二·不依止的过患
1.此世易为病扰或为魔侵。
2.后世堕于恶趣,感受无量苦恼。
3.违背依止师意愿,诽谤师长,堕入阿鼻地狱。
4.只要听人说过佛法,就要像恭敬师长一样恭敬他,不然堕入百犬或投生贱族.
5,未生的功德不生,生的功德逐渐被边缘化。
6,常遇不善知识与恶友,功德损减,过失增长,生出种种不可爱乐之事。
总结:在修学过程中,我应该断除一切能招感苦果的因,依止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三.总明其义:
(1)依止法是成就究竟利乐的根本,因而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2)如法依止是一个和上师相应的过程。
(3)如法依止有殊胜利益,不然无利,反造恶业。
(4)选定了具德、引导不错的善知识,要长期依止,不离左右。
凡夫心是以利益驱使的,所以我们的道次第和导师也总是以凡夫的心性来告诉我们,该怎么选择善知识,该如何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有哪些好处呢?不依止有哪些坏处呢?对比后该如何依止呢?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这也是我们导师所教我们的八步骤的第五步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的过程,为什么用不起来,就是我们对其利弊没有清楚的认识,当有清楚地认识就可以牢牢的刻在我们心里的观念一样用起来。
经过对比我们知道依止善知识有那么多的好处,不依止有那么多的过患,那一定要好好的依止。这就是得出的结论。进书院一年多了我有没有很好依止善知识?我想自己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没有做到很好的依止,没有升起净信、没有念恩生敬,以至于在行为上没有很好依止,反映在修学上就是没有落实认真真诚老实的修学态度,修学不精进就会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而就像我这样态度不怎么好的弟子,也依然有很大的收获。如果不进入三级修学,我的生命状态将是一团乱麻,不会如此风轻云淡的看淡生活中的种种。我想这就是现世的利益吧。而究竟利益我不清楚未来际是怎样,但我知道这一世我遇到了善知识,并且如法依止,以后的累生累世善知识都会伴我左右,即使这一生我不能因此而得解脱,也能让我不堕恶趣,保有瑕满人身,在接下来的生生世世常遇善知识,继续修行,这是相续的。有了如法依止的良好开端,我的生命是有希望的。我很庆幸,在三级修学遇到了具德善知识,这是这一世的缘起。我想也许真的,我们与师父是累世久别后的重逢,我们则是在菩提道上同愿同行的师兄们,也感谢三级修学,让我们重聚!在求得佛果的路上更进一步了。
那在依止期间也就是进入三级修学期间其实也有很多不如意,我起初还会想我都是佛弟子了,有三宝加持了,但怎么还会这么不如意。后来随着修学的深入我晓得这是我个人的问题啊,第一将修学归为自求人天福报去了,另外,真的好好依止聚德的善知识了么?没有依止善知识,缘起就改变了,因为我不安住在善所缘上,就会安住在不善的所缘上;就会与不善知识和恶友为侣; 那我的烦恼恶业不仅没有消除,而且还会增加;没有正念,心念的一起一动都会如实的记录在阿赖耶识中,我的整个生命体就会和轮回、恶趣等相应;解脱就会离我越来越远。每每想到这不惊而战栗。我不想要这样低级和痛苦的生命体,我想要光明的纯净的生命体,那路只有一条——走向觉醒,入道第一步、根本就是依止善知识。
是不是如法依止一下下善知识就好了呢?肯定不是的,是需要不断的长时间的亲近善知识,这又和我们八步骤中的第六步很像,要不断重复强化,我们和善知识的相应是需要长时间的,如果时而相应时而不相应,那就会造成信号比较弱,慢慢连接不上了。
是不是只能依止一位善知识呢?其实也不是,但要在我们把基础阶段,一定只是依止一位聚德的善知识,否则心力就会不足,而且我们也不具备像善财童子一样的慧根,如果我们依止很多位善知识,那就会造成无次第、无信心,像猴子掰玉米,一边掰一边扔,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妄费了光阴、蹉跎了岁月,浪费了这来之不易的瑕满人生。
所以,我要如实的老老实实依止师父、珍惜瑕满人生、努力精进修学、随缘了旧业、保持正念、莫要造新秧。
感恩三宝、导师、师兄们!
愿师兄们此时如意、此刻吉祥!
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出了什么道理啊?请详细讲解
佛陀所证悟的是:“我现在知道的和世间上的人所知道的不一样,我认为美好的,他们认为不好,我认为道是至真至贵的,而众生畏苦裹足不前;我体悟到欲念的痛苦,而众生贪爱趋之若鹜。”佛陀所证悟的是什么道理?现简单地将之分为四点来说明,但实际上真正的证语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只能通过实修实证去证得:
一、佛陀感到过去的人和事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历史上的种种都历历如绘地展示在眼前,过去、现在、未来,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三个阶段,时光流年,被一条细长的环索,绵绵密密的联缀在一起,原来无始无终的时间,是在当下的一念,这一念之下已具足了三千大千的风光霁月,说明了佛陀的修证已经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佛的法身存在于一切时中。
二、佛陀感受到远近的世界,慢慢地向他靠拢而来,山河大地在他的眼前,散发出五彩的光芒。过去污秽的,现在转变成清净;过去丑陋的,现在是多么美好;过去黑暗的,现在呈现着一片的光明。从青山的翠碧中,他体悟到了佛性真如;从溪涧的涓流里,他证验了无我的真谛,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恒。世界的远近,对佛陀好像已经没有了隔碍。这说明了佛陀所觉悟的已经超越了空间的有限性,遍一切处而常转FALUN。
三、佛陀觉悟到世间上的烦恼不如意,只是假名而已,而众生无知,执假为真,计较人我是非,妄起贪瞋痴,以圣者的智能来看,实在是百无聊赖,甚为可悯!佛陀证悟到生死无非假相,众生随着业力,在生死之流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常人不知,信以为实。其实生死不是两个,而是同一件事。表面上看起来,生命的诞生有种种的形相,种种的欢喜;生命的殒灭,有种种的伤感,种种的悲哀。以悟者的心智观察,则一切皆为虚妄,死亡只不过如同旧屋残破剥落,搬了新家而已,身体好比房子,损坏了,换一个好身体,如是而已。事实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并非真正的生,死也非真正的死,吾人之所以贪生厌死,乃“我执”在作崇,一旦有了我执,世间上的纷扰、动乱、痛苦就如影随形般逼迫而来。去除了我执,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一如,表里不异,当下就能得大解脱,获大自在。佛陀此时的心情,恰如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除去我执,证得我空,因此能够度一切苦厄,超脱生死轮回。
四、佛陀觉悟到我和一切的人类、万物,原来没有对待、差别,虽是草木砂石,也具有菩提道种,皆为平等。佛陀发出震撼古今的宣言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自具足佛性,只是众生因为妄起执着,一念不觉,遂沉沦于生死海中,佛陀证悟到人生也好,宇宙也好,一切都被包含于万法缘起的理则之中。所谓缘起,即待缘而起,没有独立性,恒常性,所谓缘起者,即相互因成,物物之间,互为因缘,关系密切,人我本为一体,我和你非二,乃至一切万物皆无差别,生命彼此是贯穿在一起的,融合在一起,彼此没有隔阂,没有障碍。一切的生命皆由如来藏中所引发,菩提种中所生,我即众生,众生即我,因为万物一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帮助你,非帮助你,而是爱护自己。我仇恨你,即仇恨自己,如果能够了解此理,则人人彼此应该互相尊重,共容共成,佛陀由于证悟了实相,因此兴起大慈悲心、大平等心,运用大智能来救度和他一体不二的众生。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11A11B学习心得:
11AB学习心得:
1、视说法者为医生,如果自己得了重病,那么无论多远,无论花什么代价都要去寻找良医救助。
2、真正求无上菩提的,需要正知正见和精进勇求。
3、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任何条件,如果懂得方法吃饭、睡觉等24小时都可以修行。
4、医生开了药给你,你就要好好依医嘱咐吃药,你如果不努力,佛拿你也没办法。
5、认清自己身上贪嗔痴的形象,并且能够対治,不容易,我们要懂得如何用法来净化自己。
6、闻思上不断的精进才能感得成果,佛法是最不讲天上掉馅饼的,一切都是因果自然规律。
7、听了很多佛法道理,但是没有实修,不是真正的学佛。就像找了医生不吃药,还是解脱不了轮回。
8、我们的烦恼妄念如瀑流水,対治的方法有念佛号,拜佛等。要对症下药。
9、我们听闻佛法要“改头换面”,以殷重心去修,才能学好。
《菩提道次第略论》53心得:培养觉察力,化解烦恼
本周修学内容是烦恼生起次第、烦恼的过患和业积集增长之相。重点和师兄们分享烦恼的过患这部分。
通过本课修学,我认识到支撑有情流转生死的根本力量是无始无明和俱生我执。我执又派生一切烦恼,知道了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是怎样生起的,也清楚地知道了烦恼会对我的生命造成怎样巨大的伤害。仔细检视我的内心,惊悚地发现烦恼与我如影随形,竟然从未离开过我!它控制着我的喜怒哀乐,让我的情绪此起彼伏,极不稳定!它没手没脚却把我牢牢地奴役了这么多年啊!当嗔心生起时刹那我就被抛入了地狱之中!却从不自知这股强大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曾经的我被千丝万缕的烦恼伤害得体无完肤,可以说烦恼就没有离开过我,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总是有那么多正明烦恼和随烦恼侵袭着我脆弱的防线。
被烦恼奴役了这么多年我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对每个人都有着毁灭性的杀伤力,听闻导师开示我才真正明白了,正是我对烦恼的姑息、顺从才使得它经常任意伤害我,导师用了“爱惜”这个词,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醒悟!原来一直是因为我的爱惜才把烦恼娇惯得茁壮成长、肆意横行、任意妄为地伤害我啊!我被它驱使奴役了这么久却从来没有把它当做不共戴天的仇敌,只因为我太在乎自己的感觉了,太执着五蕴为“我”了。通过导师开示终于明白了,在这世上,烦恼才是我最大的冤家仇敌!舍不得与它斗争、不彻底消灭它,我的生命就永无安宁之日。
了知烦恼的种种过患,是不是就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呢,导师的开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我是完全有能力化解烦恼的,就是要训练一种觉察力,这种觉察力本身就具有化解烦恼的力量,让我能清楚地看见贪嗔等烦恼是如何生起的,当下识破它的本来面目,我发愿,一定要做到有一天烦恼在我的心行上来去,对我一点也不会有影响,因为我能清楚地知道那只是一个影像,就像云彩的来去是不会影响虚空一样。为了这份愿心,我决心无论何时何地、在在处处,时刻培养、训练自己的这种觉察力,我更下决心不再爱惜烦恼、顺从烦恼,而是将其视为生命的最大敌人而坚决消灭!
感恩三宝 感恩导师 感恩师兄们
急!!!菩提老祖传仙道读后感100字
今天,我读了《菩提老祖传仙道》这篇文章,有很多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主要内容为:猴孙嬉闹正开心,猴王伤心痛欲绝。
恐怕死后不重生,出海寻仙勇气佳。
南瞻传语授礼仪,西牛万里终寻仙。
得名拜师来学艺,神仙指点悟生死。
七十二变迷眼乱,攀云登天成神子。
卖弄本领祖师逐,师告什时勿提教。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是:人,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通天之路只对勇者与坚持的人开放,不会让懦夫半途而废之人光临。还有,在时刻都要保持一味的谦虚,不要卖弄,这样成不了事,成不了大器。往往总会被那些谦虚的人打败,会被一些人找到漏洞,会失败,会无地自容。好运,往往是光临谦虚的人的。
这篇文章很有意义,也请大家来读一读。
发菩提心 把身心全然交付 彻底放下自私自利
发菩提心,放下所有的自私自利心,自己的那些偏爱和偏恨偏见都放下,只有去利益众生的发心,无论是世出世间,当然最为殊胜是以法利益,不能则助法利益,再不能则善因缘利益。在这个发心的驱动之下,智慧会快速增长,因为他是个唯利是图之人,唯众生之利是图。但凡没有用的,都不挂碍,所以障碍自然去了大半。
顿时少了因自私自利带来的无穷多的烦恼以后,智慧岂有不增长之理!能力岂有不提高之理!哪来的借口说等我有能力再服务众生!这就好比世间穷人说:等我变成富翁了我再去做善事,本末倒置。不行善哪来的凭空福报给你去变富有!
对于成就在菩提心上讲可以斩钉截铁毫无灰色地带的说,自我成就也是自私自利,与自我因习气贪世间无异。
管好自己当然是可以,可以是因为什么可以?是因为比较起给别人带来烦恼障碍来说,是可以。
无用也是障碍,垃圾是什么东西?就是无用的东西!垃圾多了自然就是障碍所以哪怕是没有明显去损害众生的事,仅仅是无用,它也是助恶缘而不是善缘的。
所以律里面是不是有一条说了不要长时间无所事事,这里也包括做无用之事。这个有难度,尤其是散乱懒惰惯了的,越难的事做了就越有效果,是要捷径么?哪个难就做哪个,那就是捷径!挑软柿子捏的都是小人。
只要专心于愿行,烦恼我执自然会不断减轻,烦恼障碍轻了,智慧就显,能力就有了。之前好几个人疑惑在这。
大家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比如都停留在解悟或者相似理解上,向上又不能,问也问不出问题,因为可能认为已经很清楚了,这种境况怎么突破?真正的佛弟子有大力,无论世出世间,大家发心,时间较短,也没有机会体会到发心的加持力,一旦发心成势,后面肯定会勇猛精进的。
发心是要全然忘掉私我概念,专心于愿行,一切时不起私心,还有私心里的追求或被私心影响阻碍愿行,就是没有交付,如法就是同行,不如法就是背道。
不要嫌弃末,具足饱满的发心的每一点滴功行都是根本圆满。看不上末节,最重要的都在末节,你知道指数函数,开始慢,后面快,开始这一段是末节,是资粮道初期,这里不留神就退转,等到有了成就再往后面上位次不劳心力。
通常一个普通人经历过大风浪,看遍世间风景,走过峡谷登过高峰,到晚年或许能得到些许坦然。同理慈悲心是菩萨看尽苦厄,深切了解到众生因无明不得已而遭罪,从而受苦轮碾压而自然升起的。那现在要求发心,对于一个正习惯于为自我奔波,对他人升沉漠视的人来说,也是极难的。
作为三宝弟子,皈依的一刻决定身命交付于法界,哪怕是贫贱之人,少福德智慧人,也已交付,则不应因世间所逼而远于正道,所以忍可法理,苦心励志的前行,带业而转。哪怕拖着镣铐种福田,这时候一念间思自利,则加持尽失,所以出身根基都不是决定因素,发心是决定前途的基础因素。
发菩提心,希望大家勇猛发起菩提心,无后顾之忧,这是尽未来际菩提道一切之基础,一切佛法之殊胜,无能过于菩提心。
欢迎加入QQ群:梧桐庵前行 46607815 让我们做智慧的传播者

本文链接:https://www.sjxfo.com/bk/ft/21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